词典 抚字 抚字的意思

抚字

简体抚字
繁体撫字
拼音fǔ zì
注音ㄈㄨˇ ㄗ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ǔ,(1) 慰问。【例句】:抚恤(安慰和周济)。抚慰。安抚。抚爱。(2) 扶持,保护。【组词】:抚养成人。(3) 轻轻地按着。【组词】:抚摩。抚摸。抚琴(弹琴)。抚今追昔。(4) 同“拊”。

zì,(1) 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汉字。字符。字母。字典。字句。字里行(háng )间。字斟句酌。(2) 文字的不同形式,书法的派别。【组词】:草字。篆字。颜字。柳字。欧字。赵字。(3) 书法的作品。【组词】:字画。字幅。(4) 字的音。【组词】:字正腔圆。(5) 人的别名,亦称“表字”,现多称“号”;商店的名称,亦称“字号”。(6) 合同,契约。【组词】:字据。(7) 旧时称女子出嫁。【组词】:待字闺中。(8) 生子,乳,爱。【例句】:字乳(生育)。字孕(怀孕)。

基本含义

指修饰文章或书法时,认真揣摩每一个字句,反复推敲。

抚字的意思

抚字 [fǔ zì]

1. 抚养。

3. 谓对百姓的安抚体恤。

抚字 引证解释

⒈ 抚养。

《后汉书·列女传·陈文矩妻》:“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 穆姜 慈爱温仁,抚字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书痴》:“过八九月,果举一男,买媪抚字之。”
清 刘大櫆 《卢氏二母传》:“抱孙 与弟 翼孙,皆生於 王氏,而 程孺人 抚字之如己出。”

⒉ 谓对百姓的安抚体恤。

《北齐书·封隆之传》:“隆之 素得乡里人情,频为本州,留心抚字,吏民追思,立碑颂德。”
宋 陆游 《戊申严州劝农文》:“虽诚心未格于丰穰,然拙政每存於抚字。”
明 区大相 《入罗滂水》诗:“直须勤抚字,勿使困征徭。”
《西湖佳话·白堤政迹》:“立朝则尽言得失,守邦则抚字万民。”


国语词典

抚字 [fǔ zì]

⒈ 抚育爱养子女,亦指良吏爱护人民。

《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程文矩妻》:「穆姜慈爱温仁,抚字益隆。」
《北齐书·卷二一·封隆之传》:「隆之素得乡里人情,频为本州,留心抚字,吏民追思,立碑颂德。」


抚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兵曹释义:⒈古代管兵事等的官员。汉 代为公府、司隶的属官。唐 代为府、州设立的“六曹”(或“六司”)之一,在府称“兵曹参军”,在州称“司兵参军”。后世或沿用此称。唐 韩愈《赠张童子序》:“又二年,益通二经,有司復上其事,繇是拜卫兵曹之命。”宋 高承《事物纪原·抚字长民·兵曹》:“汉 公府掾史有兵曹,主兵事。司隶属官有兵曹从事史,郡国为使。北齐 同诸曹为参军。今又独置於 开封府 也。”⒉古代军中掌管作战部署的机构。三国 魏 曹操《步战令》:“诸部曲者,各自安部陈兵疏数,兵曹举白。”⒊指兵部。清 孔尚任《桃花扇·抚兵
    • 2.
      劝农使释义:官名。 汉 承 秦 制,置大农丞十三人,各领一州,以劝农桑力田者,此劝农官之始。后 唐 宋 均置劝农使。宋 高承《事物纪原·抚字长民·劝农》:“汉 承 秦,置大农丞十三人,人部一州,以劝农桑力田者,此劝农官之始也。唐 中 睿 之世,州郡牧守皆以劝农名其官。《宋朝会要》曰:至道 二年七月,直史馆 陈靖 言天下多旷土流民,请置使招集,八月以 靖 为劝农使……至 景德 三年二月詔诸路转运、开封 知府、诸知州少卿监以上并兼劝农使,其餘知州军通判并兼判农事,令自今除授依此。”宋 范成大《离堆行》:“我昔官称劝晨使,
    • 3.
      抚字催科释义:唐 韩愈《顺宗实录四》:“﹝ 阳城 ﹞出为 道州 刺史……一不以簿书介意,税赋不登,观察使数誚让。上考功第,城 自署第曰:‘抚字心劳,徵科政拙,考下下。’”后以“抚字催科”指地方官吏的治政。
    • 4.
      赏恤释义:奖赏、抚恤。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爱惜满洲士卒》:“上尝憮然曰:‘吾廿年之久,始得获一 满洲 士卒之用,何可不厚卹也?’故当时时加赏卹,至为之代偿债务,凡抚字之术,无不备施。”

抚字(fuz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抚字是什么意思 抚字读音 怎么读 抚字,拼音是fǔ zì,抚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抚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