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起笔 起笔的意思

起笔

简体起笔
繁体起筆
拼音qǐ bǐ
注音ㄑㄧˇ ㄅ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ǐ,(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组词】:起床。起立。起居。起夜。(2) 离开原来的位置。【组词】:起身。起运。起跑。(3) 开始。【组词】: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4) 拔出,取出。【组词】:起锚。起获。(5) 领取(凭证)。【组词】:起护照。(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组词】:起伏。起劲。起色。(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组词】: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8) 长出。【组词】:起痱子。(9) 拟定。【组词】:起草。(10) 建造,建立。【组词】:起房子。白手起家。(11) 群,组,批。【例句】:一起(一块儿)。(12) 量词,指件,宗。【组词】:一起案件。(13) 自,从。【例句】:起小儿就淘气。(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组词】:想起。掀起。兴(xīng )起。(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组词】:唱起来。(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组词】:看不起。经得起检验。

bǐ,(1) 写字、画图的工具。【组词】:毛笔。钢笔。铅笔。笔架。笔胆。(2)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组词】:笔画。笔顺。笔形。笔道。(3) 用笔写,写作的。【组词】:笔者。代笔。笔耕。笔谈。笔误。笔译。笔战。笔名。(4)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组词】:笔体。笔法。笔力。文笔。工笔。曲笔。伏笔。(5) 像笔一样直。【组词】:笔直。笔挺。笔陡。(6) 量词,指钱款。【组词】:一笔钱。(7) 指散文。【例句】:“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随笔。

基本含义

开始写字或画画。

起笔的意思

起笔 [qǐ bǐ]

1. 检字法上指一个字的第一笔。

[ the first stroke of a Chinese character; ]

2. 书法上指每一笔的开始。

[ the start of each stroke in writing a Chinese character; ]

起笔 引证解释

⒈ 提起笔来;开始动笔。

《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学生从 樊楼 下走过,不知楼上何人坠下此扇,偶然插於学生破蓝衫袖上。就去 王丞相 家作松诗,起笔因书於扇上。”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版荡凄凉》:“以纸一番,从后端起笔,书帝起居,旋书旋卷,暮付史馆。”

⒉ 书法上指笔锋开始与纸接触。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张尚平传》:“近又以草法至难,数百年皆苦偏软繚绕,力祛积弊,唯起笔未能絶偏耳。”
尉天池 《书法基础知识·用笔》:“藏锋的方法是,在起笔处多用逆锋,收笔处多用回锋。”

⒊ 检字法上指一个字的第一笔。

如:起笔部位从习惯,起笔笔形以新字形为依据。


国语词典

起笔 [qǐ bǐ]

⒈ 写字时每一笔的开始。

如:「写毛笔字,起笔要顿一顿。」


起笔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煞笔释义:⒈写文章、书信等结束时停笔。 ⒉文章最后的结束语:这篇散文的煞笔很精彩。

起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撇释义:⒈一扔。 ⒉一千。千字起笔为一撇,故俗以一撇为一千的隐语。⒊嘴一牵动也叫一撇。如:这孩子小嘴儿一撇就哭了。
    • 2.
      书会释义:⒈宋 元 间说话人、戏曲作者与艺人的行会组织。多设立于 杭州、大都(今 北京市)等大城市,如古杭书会等。参加书会的作者称为才人。《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一个书会先生看见,就法场上做了一隻曲儿。”《水浒传》第四六回:“后来书会们备知了这件事,拿起笔来,又做了这隻《临江仙》词。”郭沫若《雄鸡集·学习关汉卿并超过关汉卿》:“关汉卿 的不朽剧作,大都是在他的书会朋友们互相讨论修改下写出来的。”⒉乡村的学塾。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三教外地》:“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餘乡校、家塾、
    • 3.
      伏案执笔释义:拿起笔,趴在桌子上写文章。
    • 4.
      别赋释义:赋篇名。南朝梁江淹作。赋由“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起笔,精细描写了不同人物的离别情态,语言优美,情景交融,并带有感伤情调,是南朝抒情小赋中的名作。
    • 5.
      命笔释义:拿起笔来作诗文书画:欣然命笔。
    • 6.
      奋笔疾书释义: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 7.
      奋笔直书释义:奋笔:提起笔来。 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 8.
      尖锋释义:指毛笔字的起笔露锋而呈棱角。
    • 9.
      托物起兴释义:就是在文章中先不直接揭示题旨。 而是从别的事物起笔。然后引出主要事物。借以激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逐步领会全文主题。通常暗含比喻。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如古诗《孔雀东南飞》就是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从而引起全篇。
    • 10.
      提笔陈词释义:拿起笔来写不出新东西。
    • 11.
      援笔成章释义:援笔:拿起笔来。拿起笔来就写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 12.
      援笔立就释义: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同“援笔立成”。
    • 13.
      援笔立成释义:援笔:拿笔。 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笔成章”、“援笔而就”。
    • 14.
      援笔而就释义: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同“援笔立成”。
    • 15.
      操翰成章释义:翰:鸟毛,借指毛笔。拿起笔来就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有文才。
    • 16.
      救世释义:拯济世人;匡救世弊。 《左传·昭公六年》:“侨 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唐 韩愈《与卫中行书》:“至於汲汲於富贵,以救世为事者,皆圣贤之事业,知其智能谋力能任者也。”巴金《探索与回忆·再谈探索》:“我拿起笔写小说,只是在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道路。”
    • 17.
      烟卷释义:亦作“烟捲”。 卷烟;纸烟。郑观应《盛世危言·税则》:“亦有全不征税者,盖於轻重之中,各寓自便之计。如洋酒、烟捲等物。”叶圣陶《线下·校长》:“叔雅 放下吸了小半枝的烟卷,在一个盛烟灰的盒中,执起笔来。”沈从文《丈夫》:“年青人,为客找烟卷,找自来火。”
    • 18.
      蚕头燕尾释义: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 19.
      起笔释义:⒈书法上指每一笔开始:写字的时候起笔要顿一顿。 ⒉检字法上指一个字的第一笔。⒊指文章的开头:这篇文章起笔不落俗套。
    • 20.
      长江万里图释义:中国画。张大千作。绢本长卷。水墨设色。长近20米,从长江上游的四川省起笔,绘出浩瀚长江自都江堰铁索桥至崇明岛外汇入东海的全景。技巧上既有传统山水画的用墨之法,又有西方现代绘画的泼彩之法,形成“泼写兼施,色墨交融”的新风格。

起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撇释义:⒈一扔。 ⒉一千。千字起笔为一撇,故俗以一撇为一千的隐语。⒊嘴一牵动也叫一撇。如:这孩子小嘴儿一撇就哭了。
    • 2.
      书会释义:⒈宋 元 间说话人、戏曲作者与艺人的行会组织。多设立于 杭州、大都(今 北京市)等大城市,如古杭书会等。参加书会的作者称为才人。《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一个书会先生看见,就法场上做了一隻曲儿。”《水浒传》第四六回:“后来书会们备知了这件事,拿起笔来,又做了这隻《临江仙》词。”郭沫若《雄鸡集·学习关汉卿并超过关汉卿》:“关汉卿 的不朽剧作,大都是在他的书会朋友们互相讨论修改下写出来的。”⒉乡村的学塾。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三教外地》:“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餘乡校、家塾、
    • 3.
      伏案执笔释义:拿起笔,趴在桌子上写文章。
    • 4.
      别赋释义:赋篇名。南朝梁江淹作。赋由“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起笔,精细描写了不同人物的离别情态,语言优美,情景交融,并带有感伤情调,是南朝抒情小赋中的名作。
    • 5.
      命笔释义:拿起笔来作诗文书画:欣然命笔。
    • 6.
      奋笔疾书释义: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 7.
      奋笔直书释义:奋笔:提起笔来。 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 8.
      尖锋释义:指毛笔字的起笔露锋而呈棱角。
    • 9.
      托物起兴释义:就是在文章中先不直接揭示题旨。 而是从别的事物起笔。然后引出主要事物。借以激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逐步领会全文主题。通常暗含比喻。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如古诗《孔雀东南飞》就是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从而引起全篇。
    • 10.
      提笔陈词释义:拿起笔来写不出新东西。
    • 11.
      援笔成章释义:援笔:拿起笔来。拿起笔来就写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 12.
      援笔立就释义: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同“援笔立成”。
    • 13.
      援笔立成释义:援笔:拿笔。 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笔成章”、“援笔而就”。
    • 14.
      援笔而就释义:援笔:拿笔。拿起笔立刻写成。形容才思敏捷。同“援笔立成”。
    • 15.
      操翰成章释义:翰:鸟毛,借指毛笔。拿起笔来就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有文才。
    • 16.
      救世释义:拯济世人;匡救世弊。 《左传·昭公六年》:“侨 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唐 韩愈《与卫中行书》:“至於汲汲於富贵,以救世为事者,皆圣贤之事业,知其智能谋力能任者也。”巴金《探索与回忆·再谈探索》:“我拿起笔写小说,只是在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道路。”
    • 17.
      烟卷释义:亦作“烟捲”。 卷烟;纸烟。郑观应《盛世危言·税则》:“亦有全不征税者,盖於轻重之中,各寓自便之计。如洋酒、烟捲等物。”叶圣陶《线下·校长》:“叔雅 放下吸了小半枝的烟卷,在一个盛烟灰的盒中,执起笔来。”沈从文《丈夫》:“年青人,为客找烟卷,找自来火。”
    • 18.
      蚕头燕尾释义: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 19.
      起笔释义:⒈书法上指每一笔开始:写字的时候起笔要顿一顿。 ⒉检字法上指一个字的第一笔。⒊指文章的开头:这篇文章起笔不落俗套。
    • 20.
      长江万里图释义:中国画。张大千作。绢本长卷。水墨设色。长近20米,从长江上游的四川省起笔,绘出浩瀚长江自都江堰铁索桥至崇明岛外汇入东海的全景。技巧上既有传统山水画的用墨之法,又有西方现代绘画的泼彩之法,形成“泼写兼施,色墨交融”的新风格。

起笔造句

1.他提起笔,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幅书法作品。

2.只看大师拿起笔,一挥而就,春联就写好了。

3.只见他提起笔,一气呵成地写了这副对联。

4.他拿起笔,一鼓作气连写了三幅字。

5.这篇散文,我的构思时间较长,那一日突然心血来潮,提起笔信手拈来。

6.只见他提起笔,才几笔就出神入化地画出一匹马。

7.小芳拿起笔,必恭必敬地给王老师写了一封回信。

8.他拿起笔挥洒自如,一会儿,一篇优美的文章就出来了。

9.他思索片刻,便拿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完成了一篇精采的社论。

10.真是积习难改,拿起笔,就像扭开了龙头水哗哗地流个不停。

11.他拿起笔看着泛黄的照片,准备给远方的亲人写信道平安。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12.她沉默片刻,拿起笔来,很快就把便函写好。

13.我真想拿起笔来写一首诗,表达我心中激动万分的感情;也想画一幅画,赞美这大海雄浑的景象。

14.他拿起笔,蘸饱了墨,一首七律,一挥而就。

15.他不假思索,提起笔就把这道难题解了出来。

16.她不假思索,提起笔来一挥而就。

起笔(qib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起笔是什么意思 起笔读音 怎么读 起笔,拼音是qǐ bǐ,起笔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起笔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