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上文 上文的意思
shàngwén

上文

简体上文
繁体
拼音shàng wén
注音ㄕㄤˋ ㄨ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àng shǎng shang,(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组词】:楼上。上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组词】:上古。上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组词】: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组词】:上山。上车。上升。(5) 去,到。【组词】:上街。(6) 向前进。【组词】:冲上去。(7) 增加。【组词】:上水。(8) 安装,连缀。【组词】: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9) 涂。【组词】:上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组词】:上课。上班。(11) 拧紧发条。【组词】:上弦。(12) 登载,记。【组词】:上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组词】:晚上。桌上。组织上。(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组词】: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组词】:上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基本含义

指前文、前述的内容。

上文的意思

上文 [shàng wén]

1. 书中或文章中某一段或某一句以前的部分。

2. 尚文。上,通“尚”。崇尚文饰。

4. 尚文。上,通“尚”。崇尚文治。

上文 引证解释

⒈ 书中或文章中某一段或某一句以前的部分。

《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 唐 孔颖达 疏:“上文未有‘诗’字,不得径云六义,故言六诗,各自为文,其实一也。”

⒉ 尚文。上,通“尚”。崇尚文饰。

《汉书·董仲舒传》:“夏 上忠, 殷 上敬, 周 上文者,所继之捄,当用此也。”

⒊ 尚文。上,通“尚”。崇尚文治。

《汉书·公孙弘传》:“古者赏有功,襃有德,守成上文,遭遇右武。”


国语词典

上文 [shàng wén]

⒈ 文章或书中,某一文句、段落、章节以前的部分。

下文


上文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下文释义:⒈书中或文章中某一段或某一句以后的部分。 ⒉比喻事情的发展或结果:我托你的事已经好几天了,怎么还没有下文?

上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下文释义:指文章或说话中与某一词语或文句相连的上文和下文:这个词的含义联系上下文不难理解。
    • 2.
      不然释义:⒈不是这样:下象棋看起来很容易,其实不然。⒉用在对话开头,表示否定对方的话:不然,事情不像你说的那么简单。⒊表示如果不是上文所说的情况,就发生或可能发生下文所说的情况:快走吧,不然就要迟到了。明天我还有点事儿,不然倒可以陪你去一趟。他晚上不是读书,就是写点儿什么,再不然就是听听音乐。
    • 3.
      不表释义:⒈不显扬。⒉小说中用作结束上文另启下文之词。犹言不说。
    • 4.
      之后释义:单独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在上文所说的事情以后:之后,他们又提出了具体的计划。
    • 5.
      书理释义:犹文理。《红楼梦》第八四回:“且下句找清上文,方是书理。”《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拣那认得字多的兵选了十个,託 沉先生 每日指授他些书理。”
    • 6.
      从而释义:连词。上文指明原因、条件、方法等,下文用“从而”引出结果、目的等:由于广泛采用了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7.
      以至释义:⒈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⒉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他非常专心地写生,以至刮起大风来也不理会。形势的发展十分迅速,以至使很多人感到惊奇。‖也说以至于。
    • 8.
      价末释义:方言。 犹那么。表示顺着上文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
    • 9.
      免贵释义:免贵,从字面理解意思就是不需要用“贵”。联系上文“贵姓”,免贵只是显示自己的谦虚,表示自己和大家一样,在姓氏上不比别人尊贵。
    • 10.
      八人大轿释义:亦称“八抬大轿”。旧时高官等乘用的一种八个人抬的大轿子。清 制:三品以上文官,在京可用四人轿,出京则用八人大轿。《红楼梦》第五三回:“﹝ 贾母 等﹞先坐八人大轿,带领众人进宫朝贺行礼。”老舍《四世同堂》二四:“假如他早生三二十年,他一定承袭上一等侯爵,而坐着八人大轿去见皇帝的……他吃,喝,玩,笑,象一位太子那么舒适。”如:用八抬大轿请我也不去。
    • 11.
      六料释义:指六穀。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今有 陈州 官员申上文书来,説 陈州 亢旱三年,六料不收,黎民苦楚,几至相食。”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楔子:“如今这六料不收,上司言语着俺分房减口。”参见“六穀”。
    • 12.
      其实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似乎很难,其实并不难。
    • 13.
      冒号释义:标点符号的一种。形式为“:”。用于句中称呼语后面或“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后面,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面,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表示总结上文。
    • 14.
      前文释义:⒈前人的文章、文献。⒉先前的文字。⒊指上次的文件。如:前文所称之事,已查明电陈政府。⒋指上文。如:这一段表明的论点,前文已述及。
    • 15.
      占毕释义:⒈诵读,吟诵。⒉亦作“佔嗶”。谓经师不解经义,但视简上文字诵读以教人。后亦泛称诵读。
    • 16.
      却说释义:旧小说的发语词,“却说”后头往往重提上文说过的事。
    • 17.
      反而释义: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风不但没停,反而越来越大了。你太拘礼了,反而弄得大家很不自在。
    • 18.
      可见释义:承接上文,表示可以做出判断或结论:接连来了几次电话,可见情况十分紧急。
    • 19.
      司原释义:⒈主管打猎。《左传·襄公四年》:“兽臣司原,敢告僕夫。”杨伯峻 注:“原即上文原兽之原,谓田猎。”⒉指主管打猎的人。汉 王符《潜夫论·贤难》:“今观宰司之取士也,有似於司原之佃也。”
    • 20.
      孤危释义:⒈孤立危急。《战国策·秦策三》:“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窃居孤危之中,坐观郡将,已数十年矣。”宋 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軾 愚惷无状,孤危之迹,日以岌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我军皆无后援,力本单弱,加以兼顾数略,势益孤危。”⒉谓突兀高峻。形容山势。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自平地以取山顶七里,悬隥孤危,径路险絶。”

上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下文释义:指文章或说话中与某一词语或文句相连的上文和下文:这个词的含义联系上下文不难理解。
    • 2.
      不然释义:⒈不是这样:下象棋看起来很容易,其实不然。⒉用在对话开头,表示否定对方的话:不然,事情不像你说的那么简单。⒊表示如果不是上文所说的情况,就发生或可能发生下文所说的情况:快走吧,不然就要迟到了。明天我还有点事儿,不然倒可以陪你去一趟。他晚上不是读书,就是写点儿什么,再不然就是听听音乐。
    • 3.
      不表释义:⒈不显扬。⒉小说中用作结束上文另启下文之词。犹言不说。
    • 4.
      之后释义:单独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在上文所说的事情以后:之后,他们又提出了具体的计划。
    • 5.
      书理释义:犹文理。《红楼梦》第八四回:“且下句找清上文,方是书理。”《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拣那认得字多的兵选了十个,託 沉先生 每日指授他些书理。”
    • 6.
      从而释义:连词。上文指明原因、条件、方法等,下文用“从而”引出结果、目的等:由于广泛采用了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7.
      以至释义:⒈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⒉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他非常专心地写生,以至刮起大风来也不理会。形势的发展十分迅速,以至使很多人感到惊奇。‖也说以至于。
    • 8.
      价末释义:方言。 犹那么。表示顺着上文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
    • 9.
      免贵释义:免贵,从字面理解意思就是不需要用“贵”。联系上文“贵姓”,免贵只是显示自己的谦虚,表示自己和大家一样,在姓氏上不比别人尊贵。
    • 10.
      八人大轿释义:亦称“八抬大轿”。旧时高官等乘用的一种八个人抬的大轿子。清 制:三品以上文官,在京可用四人轿,出京则用八人大轿。《红楼梦》第五三回:“﹝ 贾母 等﹞先坐八人大轿,带领众人进宫朝贺行礼。”老舍《四世同堂》二四:“假如他早生三二十年,他一定承袭上一等侯爵,而坐着八人大轿去见皇帝的……他吃,喝,玩,笑,象一位太子那么舒适。”如:用八抬大轿请我也不去。
    • 11.
      六料释义:指六穀。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今有 陈州 官员申上文书来,説 陈州 亢旱三年,六料不收,黎民苦楚,几至相食。”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楔子:“如今这六料不收,上司言语着俺分房减口。”参见“六穀”。
    • 12.
      其实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似乎很难,其实并不难。
    • 13.
      冒号释义:标点符号的一种。形式为“:”。用于句中称呼语后面或“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后面,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面,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表示总结上文。
    • 14.
      前文释义:⒈前人的文章、文献。⒉先前的文字。⒊指上次的文件。如:前文所称之事,已查明电陈政府。⒋指上文。如:这一段表明的论点,前文已述及。
    • 15.
      占毕释义:⒈诵读,吟诵。⒉亦作“佔嗶”。谓经师不解经义,但视简上文字诵读以教人。后亦泛称诵读。
    • 16.
      却说释义:旧小说的发语词,“却说”后头往往重提上文说过的事。
    • 17.
      反而释义: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风不但没停,反而越来越大了。你太拘礼了,反而弄得大家很不自在。
    • 18.
      可见释义:承接上文,表示可以做出判断或结论:接连来了几次电话,可见情况十分紧急。
    • 19.
      司原释义:⒈主管打猎。《左传·襄公四年》:“兽臣司原,敢告僕夫。”杨伯峻 注:“原即上文原兽之原,谓田猎。”⒉指主管打猎的人。汉 王符《潜夫论·贤难》:“今观宰司之取士也,有似於司原之佃也。”
    • 20.
      孤危释义:⒈孤立危急。《战国策·秦策三》:“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窃居孤危之中,坐观郡将,已数十年矣。”宋 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軾 愚惷无状,孤危之迹,日以岌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我军皆无后援,力本单弱,加以兼顾数略,势益孤危。”⒉谓突兀高峻。形容山势。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自平地以取山顶七里,悬隥孤危,径路险絶。”

上文造句

1.张大勇在上文化课时表现的无精打采,可一到运动场上他就活力四射,简直像换了个人。

2.作文一定要注意下文和上文之间的联系。

3.但是你按上文说的这样做,她至少不会反感抵触,也避免了尴尬,就算以后不能在一起,也能有个很好的朋友。

4.上文字均为手动翻译,个人能力有限,望见谅。

5.似这样不学无术,胸无点墨之徒如何可以称得上文化人。

上文(shangw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上文是什么意思 上文读音 怎么读 上文,拼音是shàng wén,上文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上文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