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奉先 奉先的意思
fèngxiān

奉先

简体奉先
繁体
拼音fèng xiān
注音ㄈㄥˋ ㄒ一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èng,(1) 恭敬地用手捧着。【例句】:奉觞(举杯祝酒)。奉献。奉祀。奉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2) 尊重,遵守。【组词】:奉公守法。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奉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3) 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组词】:奉告。奉还(huán )。奉陪。奉劝。奉迎(a.敬辞,迎接;b.奉承)。奉赠。(4) 信仰。【组词】:信奉。素奉佛教。(5) 供养,伺候。【组词】:奉养。供奉。侍奉。(6) 姓。(7) 古同“俸”,薪金。

xiān,(1) 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组词】:先前。先期。原先。先驱。先河(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先觉(jué)。先见之明。先发制人。(2) 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组词】:先人。先世(祖先)。先民。(3) 对死去的人的尊称。【组词】:先祖。先父。先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先烈。先贤。(4) 姓。

基本含义

依照先例或规定来行事,尊奉先例或前辈。

奉先的意思

奉先 [fèng xiān]

1. 祭祀祖先。

3. 宋代禁军名。

奉先 引证解释

⒈ 祭祀祖先。

《书·太甲中》:“奉先思孝,接下思恭。”
《旧唐书·肃宗纪》:“朕早承圣训,尝读《礼经》,义切奉先,恐不克荷。”
元 卢琦 《中元回家拜祭感怀》诗:“七月十五月正圆,中元遗俗知奉先。”

⒉ 宋 代禁军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军伍名额·奉先》:“大中祥符 四年五月, 真宗 宣示 永安 指挥以奉诸陵军额,犹隶 西京 本城厢军,可赐名奉先,升为禁军。”


奉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修换释义:⒈修理更换。 宋 欧阳修《论罢修奉先寺等状》:“栋宇坚壮,莫不精严,虽数百年,未必损动。近年以来,不住修换。”⒉修改调换。《宋史·李焘传》:“依 熙寧 修《三经》例,损益修换四千四百餘事,上谓其书无愧 司马迁。”
    • 2.
      先志释义:⒈先立志向。《礼记·学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孔颖达 疏:“若学为士,则先喻教以学士之志。”⒉乘胜之志。《后汉书·臧宫传论》:“斯诚雄心尚武之几,先志翫兵之日。” 李贤 注:“先志者,乘胜之志也。”⒊先人的遗志。《魏书·高祖纪上》:“朕猥承前绪,纂戎洪烈,思隆先志,缉熙政道。” 唐 白居易 《大唐泗州开元寺临坛律德明远大师塔碑铭》:“道俗众万辈恭敬悲泣,备涅槃威仪,迁全身归于湖西塼塔,遵本教而奉先志也。”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上》:“﹝ 伯禽 二女﹞以厥祖遗言,俾卜葬 青山 ,以成先志。”
    • 3.
      先祀释义:谓对祖先的祭祀。《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苟守先祀,无废二勋。”《史记·五帝本纪》:“尧 子 丹朱,舜 子 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
    • 4.
      内操释义:明 时选太监在宫中授甲操练,谓之内操。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至 天启 二年六月内 王体乾、史宾、张文元 奉先帝圣旨,选内操官人时,便已在北上门居中。”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七章:“我一手保你掌管内操的事儿,已经半个月啦。”
    • 5.
      发人深省释义:也作发人深醒。启发人们作深刻的思考,引起醒悟。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省(xǐng):思考,检查。
    • 6.
      叱驭释义:汉 琅邪 王阳 为 益州 刺史,行至 邛郲 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因折返。 及 王尊 为刺史,“至其阪…… 尊 叱其驭曰:‘驱之!王阳 为孝子,王尊 为忠臣。’”见《汉书·王尊传》。后因以“叱驭”为报效国家,不畏艰险之典。
    • 7.
      奉先释义:⒈祭祀祖先。《书·太甲中》:“奉先思孝,接下思恭。”《旧唐书·肃宗纪》:“朕早承圣训,尝读《礼经》,义切奉先,恐不克荷。”元 卢琦《中元回家拜祭感怀》诗:“七月十五月正圆,中元遗俗知奉先。”⒉宋 代禁军名。宋 高承《事物纪原·军伍名额·奉先》:“大中祥符 四年五月,真宗 宣示 永安 指挥以奉诸陵军额,犹隶 西京 本城厢军,可赐名奉先,升为禁军。”
    • 8.
      奉先思孝释义:是“侍奉先祖,思虑孝顺”奉劝人要孝敬祖辈的意思。
    • 9.
      庙穴释义:塔中置放僧人遗骨的墓穴。 唐 白居易《如信大师功德幢记》:“宝历 元年某月某日迁葬于 奉先寺,祔其先师塔庙穴之上。不封不树,不庙不碑,不劳人,不伤财,唯立佛顶尊胜陁罗尼一幢。”
    • 10.
      徧礼释义:⒈普遍礼聘。 《墨子·鲁问》:“吾愿主君之上者尊天事鬼,下者爱利百姓,厚为皮币,卑辞令,亟徧礼四邻诸侯,敺国而以事 齐,患可救也。”⒉一一礼拜。唐 皇甫冉《送延陵陈法师赴上元》诗:“徧礼南朝寺,焚香古像前。”《清史稿·仁宗纪》:“嘉庆 元年丙辰春正月戊辰朔,举行内禪,上侍 高宗 徧礼於堂子、奉先殿、寿皇殿。”
    • 11.
      承奉释义:⒈承命奉行。 《后汉书·和帝纪》:“宣布以来,出入九年,二千石曾不承奉,恣心从好。”《晋书·慕容超载记》:“超 亦深达 德 旨,入则尽欢承奉,出则倾身下士,於是内外称美焉。”⒉奉承讨好。唐 李翱《疏屏奸佞》:“臣以为察奸佞之人亦有术焉,主之所欲,皆顺不违,又从而承奉先后之者,皆奸佞之臣也。”《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自去安排着佳肴美饌,承奉 瑞虹,说道:‘小娘子定饿了,且喫些酒食则个。’”
    • 12.
      抄数释义:犹查点。《元典章·圣政一·重民籍》:“江 淮 迤南,近因抄数户口,民间意谓科取差发,妄生惊疑。”《元典章·户部三·籍册》:“壬子年,抄奉先帝圣旨,从新再行抄数。”
    • 13.
      放謌释义:同“放歌”。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沉饮聊自遣,放謌颇愁絶。”清 朱锡《幽梦续影》:“花底填词,香边製曲,醉后作艸,狂来放謌,是谓遣笔四称。”
    • 14.
      斫刺释义:⒈砍击刺杀。《后汉书·臧洪传》:“吕奉先 讨 卓 来奔,请兵不获,告去,何罪復见斫刺?”⒉比喻中伤。鲁迅《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但从去年以来,我居然大大地变坏,或者是进步了。虽或受着各方面的斫刺,似乎已经没有创伤,或者不再觉得痛楚。”
    • 15.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释义: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的名句。 意思是豪门贵族家里酒肉吃不完都放臭了,而道路上却暴露着冻饿致死的人的白骨。揭示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情况。朱门:红漆大门,指富贵人家。
    • 16.
      桑落酒释义:古代美酒名。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 河东郡 ﹞民有姓 刘 名 堕 者,宿擅工酿,採挹 河 流,酿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於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唐 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诗:“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元 张可久《清江引·独酌》曲:“明月黄昏后,独醉一樽桑落酒。”清 吴伟业《梅村》诗:“桑落酒香卢橘美,钓船斜繫草堂开。”
    • 17.
      步光释义:古宝剑名。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因 越 贱臣 种 奉先人藏器,甲二十领,鈇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三国 魏 曹植《七启》:“步光之剑,华藻繁縟,饰以文犀,彫以翠緑。”南朝 梁 陶弘景《刀剑录》:“怀帝炽 以 永嘉 元年造一剑,长五尺,铭曰‘步光’。”宋 苏轼《景纯复以二篇仍次其韵》:“屡把鈆刀齿步光,更遭华袞照厖凉。”
    • 18.
      炽然释义:⒈猛烈地燃烧。《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其犹外道,不灭烦恼炽然之火。”《法苑珠林》卷一一五:“是时大王闻臣语已,转復闷絶,失念躃地,忧愁盛火,炽然其身。”明 宋濂《清斋偈》:“火纵能燎原,炽然不可遏,苟非遘香木,香气从何起?”⒉火盛貌。《法苑珠林》卷八:“良由三毒猛火烧心,炽然不絶,故受斯苦。”⒊用以喻气焰很盛。《新唐书·宦者传上·骆奉先》:“擢 奉先 军容使,掌畿内兵,权焰炽然。”《文献通考·田赋五》:“檜 晚年怒不可测,而 泳 其亲党,兇燄炽然。”《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繇来捕盗皆为盗,贼党安能
    • 19.
      猥诸侯释义:汉 代,王子封为侯者称诸侯;群臣异姓以功封者称彻侯。在 长安 者,皆奉朝请。其有赐特进者,位在三公下,称朝侯。位次九卿下者,但侍祠而无朝位,称侍祠侯。其非朝侯侍祠,而以下土小国或以肺腑宿亲,若公主子孙,或奉先侯坟墓在京师者,随时见会,称猥诸侯。参阅《通典·职官十三》。
    • 20.
      王尊叱驭释义:《汉书·王尊传》:“上以 尊 为 郿 令,迁 益州 刺史。先是 琅琊 王阳 为 益州 刺史,行部至 邛郲 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 尊 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 王阳 所畏道邪?’吏对曰:‘是。’尊 叱其驭曰:‘驱之,王阳 为孝子,王尊 为忠臣。’”后以“王尊叱驭”喻忠于吏事,不避艰险。

奉先(fengx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奉先是什么意思 奉先读音 怎么读 奉先,拼音是fèng xiān,奉先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奉先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