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帛 [liè bó]
1. 撕裂缯帛。指撕裂缯帛发出的清厉声。裁帛作书。指古代的书籍。
裂帛 引证解释
⒈ 撕裂缯帛。
引《左传·昭公元年》:“召使者,裂裳帛而与之。”
⒉ 指撕裂缯帛发出的清厉声。
引唐 白居易 《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心画,四絃一声如裂帛。”
《水浒传》第七一回:“是夜三更时候,只听得天上一声响,如裂帛相似,正是西北乾方天门上。”
艾明之 《她和她的歌》十五:“‘爸爸!’ 白小玲 发出一声声和她年龄不相称的裂帛似地叫喊。”
⒊ 裁帛作书。
引《文选·江淹<恨赋>》:“裂帛繫书,誓还 汉 恩。”
李善 注:“《汉书》曰:‘ 常惠 教 汉 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鴈,足有係帛书, 苏武 等在某泽中。’”
唐 徐彦伯 《拟古》诗之一:“裂帛附双燕,为予向 辽东。”
⒋ 指古代的书籍。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欲其详悉於体国,必閲石室,启金匱,抽裂帛,检残竹,欲其博练於稽古也。”
国语词典
裂帛 [liè bó]
⒈ 撕裂丝绸。
引《文选·江淹·恨赋》:「裂帛系书,誓还汉恩。」
⒉ 陈旧、破损的古籍。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必阅石室,启金匮,抽裂帛,检残竹,欲其博练于稽古也。」
⒊ 形容声音清厉,如撕裂丝绸的声音。
引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裂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决壅释义:⒈亦作“决壅”。除去水道的壅塞。唐 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诗:“疏流似剪纸,决壅如裂帛。”⒉消除壅蔽。三国 魏 桓范《政要论·决壅》:“为人君之务在於决壅,决壅之务在於进下,进下之道在於博听。”明 刘基《浙东肃政廉访司处州分司题名记》:“今年秋宪副 张公 始来,决壅疏塞,剔蠧振坠。”
- 2.
声如裂帛释义:声如裂帛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形容声音高亢清脆。
- 3.
度关繻释义:古时出入关卡的凭证,裂帛为之,合以为符信。 典出《汉书·终军传》:“初,军 从 济南 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 军 繻。
- 4.
管榷释义:亦作“管搉”。 亦作“筦搉”。古代指官府对盐、铁、酒等的专卖。唐 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校緡资筦榷,復土奉山园。”南唐 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下:“﹝ 李蔚 ﹞判盐铁,程 为 扬州 院官,举 吴尧卿,巧於图利一时之便,蔚 以为得人,竟乱筦搉之政。”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二》:“李錡 之擒也,侍婢一人随之,裂帛自书管搉之功,言为 张子良 所卖。”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九六四年,宋太祖 下令各州,从今年起,每年所收的民租和管榷(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钱帛之类都要全部运送
- 5.
裂帛释义:⒈撕裂缯帛。《左传·昭公元年》:“召使者,裂裳帛而与之。”⒉指撕裂缯帛发出的清厉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心画,四絃一声如裂帛。”《水浒传》第七一回:“是夜三更时候,只听得天上一声响,如裂帛相似,正是西北乾方天门上。”艾明之《她和她的歌》十五:“‘爸爸!’白小玲 发出一声声和她年龄不相称的裂帛似地叫喊。”⒊裁帛作书。《文选·江淹<恨赋>》:“裂帛繫书,誓还 汉 恩。”李善 注:“《汉书》曰:‘常惠 教 汉 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鴈,足有係帛书,苏武 等在某泽中。’”唐 徐彦伯《拟
- 6.
鞶厉释义:束腰的革带及其下垂部分。后亦泛指束腰的大带。语本《左传·桓公二年》:“鞶、厉、游、缨,昭其数也。”杜预 注:“鞶,绅带也;一名大带。厉,大带之垂者。”汉 张衡《东京赋》:“火龙黼黻,藻繂鞶厉。”晋 陆机《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诗:“轻剑拂鞶厉,长缨丽且鲜。”一说鞶为小囊,裂帛为之饰。厉、裂,古通,义同。参见“鞶裂”。
- 7.
鞶裂释义:鞶囊的边饰。 《礼记·内则》“男鞶革,女鞶丝”汉 郑玄 注:“鞶,小囊……有饰缘之,则是鞶裂与?”孔颖达 疏:“言男女鞶囊之外,更有繒帛之物饰而缘之,则是《春秋·桓二年》所称鞶裂者与……按传作鞶厉。郑 此注云:鞶裂、厉裂义同也,祇谓鞶囊裂帛为之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