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黄 [chì huáng]
1. 红、黄之间的颜色。
赤黄 引证解释
⒈ 红、黄之间的颜色。
引《史记·天官书》:“星色赤黄而沉,所居野大穰。”
唐 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国府乐手弹箜篌,赤黄絛索金鎝头。”
赤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丹黄释义:⒈赤黄色。⒉旧时点校书籍用朱笔书写,遇误字,涂以雌黄,故称点校文字的丹砂和雌黄为丹黄。
- 2.
柘黄释义:⒈用柘木汁染的赤黄色。 自隋唐以来为帝王的服色。⒉指柘黄袍。⒊柘木上所生的木耳。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三·木耳》。
- 3.
柘黄袍释义:赤黄色的袍。
- 4.
活眼释义:⒈端溪砚上圆形的斑点。其有白赤黄晕纹者,谓之“活眼”。⒉诗文中精辟而点明要旨的字眼。⒊眼力。如:以活眼读活书。
- 5.
牀帷释义:床帐。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十八:“开秋肇凉气,蟋蟀鸣牀帷。”《晋书·郑冲传》:“又赐安车駟马,第一区,钱百万,绢五百匹,牀帷簟褥。”宋 李上交《近事会元》卷一:“乘舆,案褥,牀帷,用赤黄。”
- 6.
红丝石释义:我国 山东省 青州市 所产的砚石。 石质赤黄,有红纹如丝,萦绕石面,故名。宋 姚宽《西溪丛语》卷下:“欧公《研谱》,以 青州 红丝石为第一。”参见“红丝砚”。
- 7.
红丝砚释义:亦作“红丝研”。我国出产的一种名砚。用 山东省 青州市 所产的红丝石琢制而成。宋 杜绾《云林石谱·红丝石》:“青州 益都县 红丝石产土中,其质赤黄,红纹如刷丝,縈绕石面而稍輭,扣之无声。琢为研,颇发墨。但石质燥渴,须先饮以水,久乃可用。”宋 晁冲之《以承宴墨赠僧法一》诗:“银钩洒落桃花笺,牙床磨试红丝研。”清 孔尚任《桃花扇·题画》:“那 香君 呵!手捧着红丝砚,花烛下索诗篇。”清 龚自珍《惜分钗》词:“明窗掩,重帘软,炉香自炙红丝砚。”
- 8.
缇幢释义:赤黄色帛制的旗帜。 古代仪仗所用。
- 9.
缇籥释义:古代一种管乐器。似笛而短小,赤黄色。亦可用作舞具。
- 10.
缇纨释义:赤黄色厚缯与白色细绢。指华丽的衣着。
- 11.
缇缃释义:赤黄色和浅黄色的丝织物。古时常用以作书套或书衣,亦因以指书籍。
- 12.
缇缯释义:赤黄色的丝织品。
- 13.
缇罽释义:赤黄色的毛织品。 指华贵的服饰。
- 14.
缇钥释义:古代一种管乐器。 似笛而短小,赤黄色。亦可用作舞具。
- 15.
缇麾释义:赤黄色帛制的旗帜。古代仪仗所用。《晋书·贾充传》:“太康 三年四月薨……大鸿臚护丧事,假节鉞、前后部羽葆、鼓吹、緹麾。”
- 16.
茶褐释义:赤黄而略带黑的颜色。
- 17.
茶褐色释义:赤黄而略带黑的颜色。也叫茶色。
- 18.
霄霞释义:⒈日没以后或日出前的云气。 语出《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王逸注:“《陵阳子明经》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冬饮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噏浮雾,飡霄霞。”⒉借指太空。
- 19.
青珥释义:指日晕或月晕。 一种因光的折射现象而在日、月周围形成的青色光晕。唐 陈陶《关山月》诗:“度磧衝云朔风起,边笳欲晚生青珥。”《宋史·天文志五》:“﹝ 隆兴 二年﹞七月甲申朔,日生赤黄晕不匝,上生重晕,又生背气及青珥。”
- 20.
韫韍释义:赤黄色蔽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