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曼胡 曼胡的意思
màn

曼胡

简体曼胡
繁体
拼音màn hú
注音ㄇㄢˋ ㄏ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àn,(1) 长,延长。【组词】:曼延。曼声而歌。(2) 美,柔美。【组词】:曼妙。曼靡。曼辞。轻歌曼舞。

hú,(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组词】: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组词】: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组词】: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组词】:胡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例句】:“狼跋其胡。”(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姿态或动作优美、端庄。

曼胡的意思

曼胡 [màn hú]

1. 长而无刃之戟。

曼胡 引证解释

⒈ 长而无刃之戟。

《周礼·考工记·冶氏》“是故倨句外博” 汉 郑玄 注:“博,广也。倨之外,胡之里也;句之外,胡之表也。广其本以除四病而便用也。俗谓之曼胡似此。”
贾公彦 疏:“按 庄公 四年《左氏传》:‘ 楚武王 荆尸,授师孑焉,以伐 随。’注云:‘孑,句孑。凡戟而无刃, 秦 晋 之间谓之孑,或谓之鏕; 吴 扬 之间谓之伐; 东齐 秦 晋 之间,其大者谓之曼胡,其曲者谓之句孑曼胡。’”
按,《方言》第九作“鏝胡”。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上好紫则下皆女服,上好剑则士皆曼胡,此俗之以贵移者乎!”


曼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曼缨释义:见“曼胡缨”。
    • 2.
      曼胡释义:长而无刃之戟。《周礼·考工记·冶氏》“是故倨句外博”汉 郑玄 注:“博,广也。倨之外,胡之里也;句之外,胡之表也。广其本以除四病而便用也。俗谓之曼胡似此。”贾公彦 疏:“按 庄公 四年《左氏传》:‘楚武王 荆尸,授师孑焉,以伐 随。’注云:‘孑,句孑。凡戟而无刃,秦 晋 之间谓之孑,或谓之鏕;吴 扬 之间谓之伐;东齐 秦 晋 之间,其大者谓之曼胡,其曲者谓之句孑曼胡。’”按,《方言》第九作“鏝胡”。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四》:“上好紫则下皆女服,上好剑则士皆曼胡,此俗之以贵移者乎!”
    • 3.
      曼胡缨释义:结冠的粗带子。曼,通“縵”。语出《庄子·说剑》:“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鬢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乃説之。”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曼胡之缨,谓麤缨无文理也。”清 顾炎武《赠于副将元凯》诗:“悵然感时危,遂被曼胡缨。”亦省作“曼缨”。
    • 4.
      短后衣释义:后幅较短的上衣,便于活动,多为武士之衣。语出《庄子·说剑》:“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鬢、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郭象 注:“短后之衣,为便於事也。”唐 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自逐 定远侯,亦著短后衣。”宋 沉括《梦溪补笔谈·辩证》:“凡説武人,多云衣短后衣……短后衣出《庄子·説剑篇》,盖古之士人,衣皆曳后,故时有衣短后之衣者。”清 林则徐《送嶰筠赐环东归》诗:“天山 古雪成秋水,替浣劳臣短后衣。”张素《寄明星》诗:“陈书几见虚前席,射猎空餘短后衣。”

曼胡(man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曼胡是什么意思 曼胡读音 怎么读 曼胡,拼音是màn hú,曼胡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曼胡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