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子 [gǔ zǐ]
1. 春秋时鼓国的国君。
2. 古军中乐器。
4. 见“鼓子花”。
鼓子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时 鼓国 的国君。
引《国语·晋语九》:“中行伯 既克 鼓,以 鼓子 苑支 来。”
韦昭 注:“苑支,鼓子 鳶鞮 也。”
⒉ 古军中乐器。
引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旋花》:“其花不作瓣状,如军中所吹鼓子,故有旋花、鼓子之名。”
⒊ 见“鼓子花”。
鼓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他适释义:指女子另嫁他人,改嫁。 宋 赵令畤《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崔 已他适,而 张 诡计以求见,崔 知 张 之意,而潜赋诗以谢之,其情盖有未能忘者矣。”清 孔尚任《桃花扇·逢舟》:“我的 香君,怎的他适了?”清 刘大櫆《钱节妇传》:“节妇年已长大,家人趣使他适,伯叔兄弟,交口一辞。”
- 2.
宁心释义:安心;耐心;静心。 元 乔吉《扬州梦》第三折:“你题情休写香罗帕,我寄恨须传鼓子花。且寧心,度岁华,恐年过,生计乏。”元 无名氏《气英布》第二折:“喒这屯营扎寨寧心等,瞋目攒眉侧耳听。”元 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三折:“将品竹纔拈定,寧心听,似簫韶九成。”
- 3.
崔莺莺释义:唐 传奇小说人物。唐 元稹 有《莺莺传》,记述 莺莺 与 张生 相恋,后为 张 所弃而他嫁的故事。自 唐 以来,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北宋 赵令畤 作《商调蝶恋花鼓子词》,金 董解元 作《西厢记诸宫调》,元 王实甫 作杂剧《西厢记》,皆述其事。王 作丰富了人物的性格和故事情节,使 莺莺 终于冲破封建礼教和门第的束缚,与 张生 结合,从而塑造了一个美貌多情的少女的典型形象。亦省称“崔鶯”。元 徐再思《蟾宫曲·赠粉英》曲:“花下 苏卿,月下 崔鶯;世上 飞琼,天上 双成。”明 谢谠《四喜记·怡情旅邸》:“花下
- 4.
旋花释义:植物名。 多年生蔓花,野生。叶互生,戟形,有长柄。夏间开淡红色花,漏斗状,似牵牛而小。根茎可食用,亦入药。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旋花》:“其花不作瓣,状如军中所吹鼓子,故有旋花鼓子之名。一种千叶者,色似粉红牡丹,俗呼为缠枝牡丹。”
- 5.
翠岚释义:山林中的雾气。 唐 皮日休《虎丘寺西小溪闲泛》诗之一:“鼓子花明白石岸,桃枝竹覆翠嵐溪。”宋 苏轼《过岭》诗之二:“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嵐。”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各国王公卿相以及文人学士、富商巨族,无不驾飞车、挟重貲,僦居数月,徜徉翠嵐緑漪之中。”
- 6.
致语释义:⒈古代宫廷艺人在演出开始时说唱的颂辞。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诸军百戏,呈於楼下。先列鼓子十数辈,一人摇双鼓子,近前进致语,多唱‘青春三月驀山溪’也。”《宋史·礼志十六》:“元祐 三年,罢春宴,又罢秋宴,以 魏王 出殯,翰林学士 苏軾 不进教坊致语故也。”清 钱谦益《寒夜闻姬人语戏作》诗:“渐喜花朝近生日,拟裁致语慰凄凉。”钱曾 注:“杨慎 曰:‘宋 时御前内宴,翰苑撰致语……虽 欧、苏、曾、王 皆为之。’”⒉指艺人说唱这种颂辞。参见“致辞”。⒊指 宋 元 话本小说每回前的引子
- 7.
薄夜释义:⒈傍晚;夜初。 唐 张祜《杂曲歌辞·水鼓子》:“雕弓白羽猎初回,薄夜牛羊復下来。”清 袁枚《新齐谐·勾魂卒》:“苏州 余 姓者,好鬭蟋蟀,每秋暮,擕盆往 葑门 外搜取,薄夜方归。”⒉犹短夜。指破晓之前一段很短的时间。南朝 陈 徐陵《春情》诗:“风光今旦动,雪色故年残。薄夜迎新节,当壚却晚寒。”⒊指一种薄饼。《初学记》卷二六引 晋 束晳《饼赋》:“炎律方回,纯阳布畅,服絺饮冰,随阴而凉,此时为饼,莫若薄夜。”清 方以智《通雅·饮食》:“薄夜,薄饼也…… 荀氏《四时列饌传》:‘夏祀以薄夜代馒头。’”
- 8.
边戍释义:⒈戍边;守卫边疆。《管子·揆度》:“力足荡游不作,老者譙之,当壮者遣之边戍。”唐 刘商《胡笳十八拍·第十三拍》诗:“山川万里復边戍,背面无由得消息。”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一:“嘉运 所製乐府曰《胡渭州》、《双带子》、《盖罗缝》、《水鼓子》。此皆絶句,述边戍行旅之怀,与题全无干涉。”⒉守边部队。《宋书·索虏传》:“太祖 虑其侵犯 淮 泗,迺敕边戍:‘小寇至,则坚守拒之。’”宋 曾巩《救灾议》:“空近塞之地,失战鬭之民,异时有警,边戍不可以不增尔。”吴晗《朱元璋传》第六章二:“今年秋粮以棉布代输,以给边戍。
- 9.
鼓子释义:⒈春秋时鼓国的国君。⒉古军中乐器。⒊见“鼓子花”。
- 10.
鼓子词释义:宋 代一种说唱文学,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并夹有说白,用以叙事写景。 说唱以鼓合之,故称。现存鼓子词有 北宋 欧阳修 咏西湖景物的《采桑子》、赵令畤 咏《会真记》故事的《商调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