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上旬 上旬的意思
shàngxún

上旬

简体上旬
繁体
拼音shàng xún
注音ㄕㄤˋ ㄒㄩ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àng shǎng shang,(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组词】:楼上。上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组词】:上古。上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组词】: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组词】:上山。上车。上升。(5) 去,到。【组词】:上街。(6) 向前进。【组词】:冲上去。(7) 增加。【组词】:上水。(8) 安装,连缀。【组词】: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9) 涂。【组词】:上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组词】:上课。上班。(11) 拧紧发条。【组词】:上弦。(12) 登载,记。【组词】:上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组词】:晚上。桌上。组织上。(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组词】: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组词】:上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xún,(1) 十日为一旬(一个月分三旬)。【组词】:上旬。中旬。下旬。旬刊。(2) 十岁为一旬。【组词】:年过六旬。八旬老者。

基本含义

上旬是指每个月的前十天,也可以用来形容时间很短暂或者事情发生得很快。

上旬的意思

上旬 [shàng xún]

1. 每月的前十天。

[the first ten-day period of a month;]

上旬 引证解释

⒈ 十日为旬。每月第一日至第十日为上旬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虫篇》:“蚺蛇,长十丈……其胆上旬近头,中旬在心,下旬近尾。”
《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那时节正是十月上旬天气,北地菊花盛开。”


国语词典

上旬 [shàng xún]

⒈ 十日为一旬,每月的前十日,称为「上旬」。

《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以七月上旬赍三十日粮。」
《儒林外史·第三回》:「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著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


上旬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下旬释义:每月二十一日到该月最后一天的日子。

上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下八上释义:每年的7月下旬至及8月上旬(又称“七下八上”)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雨季,气象和防汛部门把它视为防汛的重点时期。
    • 2.
      三澣释义:⒈唐制,官吏十日一休沐,沐谓澣濯。后来对一个月上旬、中旬、下旬,亦称上澣、中澣、下澣,合称三澣。⒉洗过三次。
    • 3.
      上丁释义:农历每月上旬的丁日。《礼记·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又“﹝季秋之月﹞上丁,命乐正入学习吹。”郑玄 注:“为将饗帝也。春夏重舞,秋冬重吹也。”孔颖达 疏:“其习舞吹必用丁者,取其丁壮成就之义,欲使学者艺业成故也。”自 唐 以后,历代王朝规定每年仲春(二月)、仲秋(八月)的上丁之日为祭祀 孔子 的日子。唐 刘禹锡《奏记丞相府论学事》:“今四海郡县咸以春、秋上丁有事 孔子 庙,其礼不应于古,且非 孔子 意也。”《清史稿·选举二》:“太后、皇上万寿节,至圣先师 孔子 诞日,春、秋上丁释奠,
    • 4.
      上寅释义:农历每月上旬之寅日。
    • 5.
      上戊释义:⒈农历每月上旬之戊日。 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下:“﹝ 开元 ﹞十九年夏,詔京都置 太公 庙於 孔子 庙之西,以秋春仲月上戊日致祭。”《宋史·礼志一》:“春秋二仲,上丁释奠 文宣王,上戊释奠 武成王。”⒉王莽 所作历法名。《汉书·王莽传下》:“其且开天下山泽之防,诸能采取山泽之物而顺月令者,其恣听之,勿令出税。至 地皇 三十年如故,是 王光 上戊之六年也。”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戊,土也,莽 所作历名。”
    • 6.
      上浣释义:上旬。 也写作澣。
    • 7.
      上澣释义:唐 宋 官员行旬休,即在官九日,休息一日。休息日多行浣洗。因以“上澣”指农历每月上旬的休息日或泛指上旬。
    • 8.
      上甲释义:⒈阴历每月上旬之甲日。《穀梁传·哀公元年》:“我以六月上甲始庀牲,十月上甲始繫牲。”《汉书·天文志》:“正月上甲,风从东方来,宜蚕。”⒉科举时代殿试成绩最优的一等,也称一甲。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太宗 即位,齐贤 方赴廷试,帝欲其居上甲,有司置於丙科,帝不悦。”《金史·选举志二》:“凡武举,泰和 三年格,上甲第一名迁忠勇校尉,第二、三名迁忠翊校尉。”清 方苞《赠通奉大夫刑部侍郎黄公墓表》:“今吏部侍郎 叔琳 已登上甲。”
    • 9.
      上辛释义:农历每月上旬的辛日。《穀梁传·哀公元年》:“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从,则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从,则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从,则不郊矣。”范宁 注:“郊必用上辛者,取其新洁莫先也。”《史记·乐书》:“汉家 常以正月上辛祠 太一甘泉。”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中:“孟春上辛祈穀,祀 昊天上帝,是日祀感生帝,皆於南郊。”
    • 10.
      上辰释义:⒈上好的日子,良辰。⒉农历每月上旬的辰日。
    • 11.
      修禊释义: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 魏 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 《世说新语·企羡》“王右军 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刘孝标 注引 晋 王羲之《临河叙》曰:“永和 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 会稽 山阴 之 兰亭,修禊事也。”宋 张耒《和周廉彦》诗:“修禊 洛 滨期一醉,天津春浪緑浮堤。”冰心《寄小读者》二三:“三月三日是古人修禊节,也便是我们绝好的野餐时期。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余韵,而且有趣。”按古人临水修禊不只行于春季三月,亦有行于秋季七月者,然以春禊为常
    • 12.
      修褉释义:传统风俗,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叫做“修禊”。
    • 13.
      元巳释义:即上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旧俗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自 三国 魏 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汉 张衡《南都赋》:“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軫,祓于阳濒。”自 三国 魏 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文选·沉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诗》:“丽日属元巳,年芳具在斯。”张铣 注:“元巳,上巳也。”
    • 14.
      元旬释义:上旬。 每月的前十天。
    • 15.
      先远释义:《礼记·曲礼上》:“丧事先远日。”孔颖达 疏:“卜先从远日而起,示不宜急徼,伸孝心也。”《左传·宣公八年》:“礼,卜葬先远日,辟不怀也。”杨伯峻 注:“卜葬者,卜葬日也。先远日者,此月下旬先卜来月下旬,不吉则卜中旬,又不吉则卜上旬,由远日而及近日。盖古人以为父母既葬,其哀渐夺,非孝子之所欲,由于不得已而为,故卜葬期先远日,表示不急于求葬,微伸孝心耳。”后以“先远”指葬日。《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今先远戒期,龟谋袭吉。”吕延济 注:“先远戒期谓葬日也。”唐 孙樵《唐故仓部郎中康公墓志铭》:“今
    • 16.
      关机释义:⒈使机器等停止工作。⒉指电影、电视剧拍摄工作结束:该片预计5月上旬关机。
    • 17.
      别角晚水释义:属梅花品系中真梅系直脚梅类宫粉型,花期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
    • 18.
      占辛释义:宋 时农家根据正月上旬辛日出现之迟早预卜当年麦收,谓之“占辛”。 辛日迟,则麦熟。宋 苏辙《次韵曾子开舍人四月一二日扈从》之一:“天遣雨师先洒道,农夫不復误占辛。”自注:“农家常以上辛占麦,辛深则麦熟。今年正月八日得辛,而雨不时,应驾未出一日,初得雷雨,麦始有望。”
    • 19.
      吉亥释义:古礼,天子于每年农历正月之亥日亲耕。其日卜须吉,故称“吉亥”。先卜上旬之亥日,如不吉,则再卜中旬、下旬。《旧唐书·礼仪志四》:“孟春吉亥,祭帝社於藉田,天子亲耕……诸祭祀卜日,皆先卜上旬;不吉,次卜中旬、下旬。”《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四年》:“《六典》、《礼阁新仪》,并先云上辛祀昊天,次云吉亥享先农。”
    • 20.
      孟享释义:亦作“孟饗”。帝王宗庙祭礼。因于每年的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举行,故称。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享。”宋 吴自牧《梦粱录·七月》:“七月孟秋,例於上旬内车驾诣 景灵宫,行孟享之礼。”宋 周密《武林旧事·大礼》:“黎明,上御玉輅,从以四輅,导以驯象,千官百司,法驾仪仗,锦绣杂遝,盖十倍孟饗之数。”

上旬(shangx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上旬是什么意思 上旬读音 怎么读 上旬,拼音是shàng xún,上旬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上旬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