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舞台 舞台的意思
tái

舞台

简体舞台
繁体舞臺
拼音wǔ tái
注音ㄨˇ ㄊㄞ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ǔ,(1)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组词】: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2) 耍弄。【组词】:舞弊。舞文弄墨。

tái tāi,(1) 高平的建筑物。【组词】:亭台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组词】:井台。窗台。灯台。(3) 量词。【组词】:一台戏。(4) 台湾省的简称。【组词】:台胞。台币。(5) 姓。(6) 桌子、案子。【组词】:写字台。(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组词】:台鉴。台甫。(1) 〔天台〕①山名,在中国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国浙江省。

基本含义

指演出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的场所。

舞台的意思

舞台 [wǔ tái]

1. 供表演的的台子。

[ stage; arena; ]

2. 比喻进行某种活动的场所。

政治舞台。
退出历史舞台。

舞台 引证解释

⒈ 供演出的台。

唐 颜师古 《隋遗录》:“舟前为舞臺,臺上垂蔽日帘。”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二:“泪脸补痕劳獭髓,舞臺收影费鸞肠。”

⒉ 喻社会活动的场所。

清 秋瑾 《赠语溪女士徐寄尘和原韵》:“今日舞臺新世界,国民责任总应分。”
鲁迅 《准风月谈·黄祸》:“但倘说,二十世纪的舞台上没有我们的份,是不合理的。”

如:政治舞台;历史舞台


国语词典

舞台 [wǔ tái]

⒈ 剧场内供演戏的地方。

唐·沈佺期〈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诗:「池影摇歌席,林香散舞台。」

⒉ 比喻供某种事件、人物发展表现,含有多变特质的特定场合。

如:「人生舞台」、「政治舞台」、「历史舞台」。


舞台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剧场释义:供演出戏剧、歌舞、曲艺等用的场所。
    • 2.
      平台释义:⒈晒台。⒉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为操作方便而设置的工作台,有的能移动和升降。⒊指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的操作环境。⒋泛指进行某项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或条件:科技推广站为农民学习科学知识、获取市场信息提供了平台。

舞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台释义:⒈到舞台或讲台上去:上台表演。 上台讲话。⒉比喻出任官职或掌权(多含贬义)。
    • 2.
      上场门释义:指开在舞台右边的门,为角色登场的出口。
    • 3.
      下台释义:⒈从舞台或讲台上下来。 ⒉指卸去公职或交出政权。⒊比喻摆脱困难窘迫的处境(多用于否定式):没法下台。他这句话使我下不了台。
    • 4.
      下场门释义:指舞台左首(就观众说是右首)的出入口,因为角色大多从这儿下场。
    • 5.
      中艺彩灯释义:中艺彩灯全称为自贡中艺彩灯亮化艺术有限公司,位于四川省自贡市汇兴路333号新美写字楼15-1,主营各类彩灯展、民俗花灯、彩车彩船、城市亮化、舞台布景、仿真恐龙的策划、设计、制作、展出、维护。
    • 6.
      乐池释义:舞台前面乐队伴奏的地方,有矮墙跟观众席隔开。
    • 7.
      九世仇释义:春秋 时,齐哀公 遭 纪侯 诬害,为 周 天子所烹,至 襄公 历九世始复远祖之仇,灭 纪国。见《公羊传·庄公四年》。《汉书·匈奴传上》:“昔 齐襄公 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后因以“九世仇”喻君国累世深仇。宋 陆游《纵笔》诗:“会须沥血书封事,请报天家九世仇!”宁调元《感怀》诗:“復九世仇盟玉帛,提三尺剑奠金甌。”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男儿不能提三尺剑,报九世仇……人间何世,盖仰天长慟而不能已。”
    • 8.
      侗戏释义: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 贵州、广西、湖南 侗族居住地区。系侗族民间说唱艺术“嘠锦”和“摆古”于 清 嘉庆、道光 年间逐渐采用舞台演唱形式发展而成。传统剧目有《珠郎娘美》、《山伯英台》等。
    • 9.
      倪佳涵释义:一个天生具有舞台统治气质的和音乐质感的女星,无论身材还是相貌都可以用“天生丽质”来形容;白皙的皮肤,高挑的身材,妩媚的眼神,倪佳涵身上散发出来音乐知性的味道和才情让其一出道就成为乐坛的焦点人物。
    • 10.
      光丁释义:从事影视舞台灯光行业的一种叫法,出自北京某著名电视台灯光科,其标准称法为“光丁一科”,代指北京某著名电视台灯光一科。
    • 11.
      入相释义:⒈入朝为宰相。⒉旧时戏曲舞台上,上下场的两个门,分别标有“出将”、“入相”字样。“入相”指演员下场。
    • 12.
      六场通透释义:亦称“六场通头”。戏曲术语。谓于文(唱)、武(打)、吹(笛、唢呐)、拉(胡琴)、弹(月琴、三弦)、打(锣鼓)等六种技艺无一不精。一说六场专指六种乐器的演奏,即文场的胡琴、月琴、南弦子,武场的单皮、大锣、小锣。梅兰芳 许姬传《舞台生活四十年》一集第五章:“他素性爱好戏剧,场面上鼓板、胡琴、唢呐、海笛都拿得起来,可称六场通头。”
    • 13.
      典册释义:⒈亦作“典策”。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左传·定公四年》:“备物、典策、官司、彝器。”杨伯峻 注:“典策谓典籍简册。”《三国志·魏志·陈留王传》:“壬辰,晋 太子 炎 绍封袭位,总摄百揆,备物典册,一皆如前。”宋 苏舜钦《上孙冲谏议书》:“然而典策之奥,治词之法,不越此有言而又笔之者,斯亦可尚。”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虽然,热心之事,无所凭藉,而徒以高文典册,讽詔世俗,则权不我操。”⒉帝王的册命。南朝 梁 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以今月令辰,肃膺典册。”《陈书·高祖纪上》:“今将授公
    • 14.
      内景释义:戏剧方面指舞台上的室内布景,电影、电视方面指摄影棚内的布景。
    • 15.
      切末释义:戏曲舞台上所用的简单布景和大小道具。 名称起于元曲,原作砌末。
    • 16.
      前台释义:⒈剧场中在舞台之前的部分。演出的事务工作属于前台的范围。⒉舞台面对观众的部分,是演员表演的地方。⒊比喻公开的地方(含贬义):他只是在前台表演,背后还有人指挥。⒋指酒店、旅馆、歌舞厅等负责接待、登记、结账工作的柜台。
    • 17.
      前景释义:⒈图画、舞台、银幕、屏幕上看上去离观者最近的景物。⒉将要出现的景象:大丰收的前景令人欣喜。
    • 18.
      剧台释义:戏台,舞台。
    • 19.
      剧本释义: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由人物的台词(有的还有唱词)和舞台提示等组成,是戏剧艺术的文学部分。
    • 20.
      剧通科释义:俗称“检场的”。京剧班社的舞台工作人员。为七行七科之一。任务是在排演演出时搬置桌椅道具,协助演员穿脱服装,撒放火彩等。

舞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台释义:⒈到舞台或讲台上去:上台表演。 上台讲话。⒉比喻出任官职或掌权(多含贬义)。
    • 2.
      上场门释义:指开在舞台右边的门,为角色登场的出口。
    • 3.
      下台释义:⒈从舞台或讲台上下来。 ⒉指卸去公职或交出政权。⒊比喻摆脱困难窘迫的处境(多用于否定式):没法下台。他这句话使我下不了台。
    • 4.
      下场门释义:指舞台左首(就观众说是右首)的出入口,因为角色大多从这儿下场。
    • 5.
      中艺彩灯释义:中艺彩灯全称为自贡中艺彩灯亮化艺术有限公司,位于四川省自贡市汇兴路333号新美写字楼15-1,主营各类彩灯展、民俗花灯、彩车彩船、城市亮化、舞台布景、仿真恐龙的策划、设计、制作、展出、维护。
    • 6.
      乐池释义:舞台前面乐队伴奏的地方,有矮墙跟观众席隔开。
    • 7.
      九世仇释义:春秋 时,齐哀公 遭 纪侯 诬害,为 周 天子所烹,至 襄公 历九世始复远祖之仇,灭 纪国。见《公羊传·庄公四年》。《汉书·匈奴传上》:“昔 齐襄公 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后因以“九世仇”喻君国累世深仇。宋 陆游《纵笔》诗:“会须沥血书封事,请报天家九世仇!”宁调元《感怀》诗:“復九世仇盟玉帛,提三尺剑奠金甌。”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男儿不能提三尺剑,报九世仇……人间何世,盖仰天长慟而不能已。”
    • 8.
      侗戏释义: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 贵州、广西、湖南 侗族居住地区。系侗族民间说唱艺术“嘠锦”和“摆古”于 清 嘉庆、道光 年间逐渐采用舞台演唱形式发展而成。传统剧目有《珠郎娘美》、《山伯英台》等。
    • 9.
      倪佳涵释义:一个天生具有舞台统治气质的和音乐质感的女星,无论身材还是相貌都可以用“天生丽质”来形容;白皙的皮肤,高挑的身材,妩媚的眼神,倪佳涵身上散发出来音乐知性的味道和才情让其一出道就成为乐坛的焦点人物。
    • 10.
      光丁释义:从事影视舞台灯光行业的一种叫法,出自北京某著名电视台灯光科,其标准称法为“光丁一科”,代指北京某著名电视台灯光一科。
    • 11.
      入相释义:⒈入朝为宰相。⒉旧时戏曲舞台上,上下场的两个门,分别标有“出将”、“入相”字样。“入相”指演员下场。
    • 12.
      六场通透释义:亦称“六场通头”。戏曲术语。谓于文(唱)、武(打)、吹(笛、唢呐)、拉(胡琴)、弹(月琴、三弦)、打(锣鼓)等六种技艺无一不精。一说六场专指六种乐器的演奏,即文场的胡琴、月琴、南弦子,武场的单皮、大锣、小锣。梅兰芳 许姬传《舞台生活四十年》一集第五章:“他素性爱好戏剧,场面上鼓板、胡琴、唢呐、海笛都拿得起来,可称六场通头。”
    • 13.
      典册释义:⒈亦作“典策”。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左传·定公四年》:“备物、典策、官司、彝器。”杨伯峻 注:“典策谓典籍简册。”《三国志·魏志·陈留王传》:“壬辰,晋 太子 炎 绍封袭位,总摄百揆,备物典册,一皆如前。”宋 苏舜钦《上孙冲谏议书》:“然而典策之奥,治词之法,不越此有言而又笔之者,斯亦可尚。”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虽然,热心之事,无所凭藉,而徒以高文典册,讽詔世俗,则权不我操。”⒉帝王的册命。南朝 梁 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以今月令辰,肃膺典册。”《陈书·高祖纪上》:“今将授公
    • 14.
      内景释义:戏剧方面指舞台上的室内布景,电影、电视方面指摄影棚内的布景。
    • 15.
      切末释义:戏曲舞台上所用的简单布景和大小道具。 名称起于元曲,原作砌末。
    • 16.
      前台释义:⒈剧场中在舞台之前的部分。演出的事务工作属于前台的范围。⒉舞台面对观众的部分,是演员表演的地方。⒊比喻公开的地方(含贬义):他只是在前台表演,背后还有人指挥。⒋指酒店、旅馆、歌舞厅等负责接待、登记、结账工作的柜台。
    • 17.
      前景释义:⒈图画、舞台、银幕、屏幕上看上去离观者最近的景物。⒉将要出现的景象:大丰收的前景令人欣喜。
    • 18.
      剧台释义:戏台,舞台。
    • 19.
      剧本释义: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由人物的台词(有的还有唱词)和舞台提示等组成,是戏剧艺术的文学部分。
    • 20.
      剧通科释义:俗称“检场的”。京剧班社的舞台工作人员。为七行七科之一。任务是在排演演出时搬置桌椅道具,协助演员穿脱服装,撒放火彩等。

舞台造句

1.我们当时就是这样一唱一和的走下那个舞台的。

2.这部舞台剧取材新颖,不落俗套。

3.我还没有出生时,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4.他们俩在舞台上经常扮演夫妻,后来弄假成真,真的结婚了。

5.不一会儿,打扮得锦簇花团的服装模特在舞台上开始表演了。

6.这样的舞台好像就是为了一决雌雄而准备的。

7.这次汇报演出,反映了我国文艺舞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

8.她将传统平剧演出与现代舞台艺术相结合,从而开创出别开生面的表演风格。

9.舞台灯光照着那演员,使她感到头晕眼花。

10.她在舞台上有点忸怩作态。

11.这幕舞台剧,精彩得令人拍案叫绝。

12.舞台上演出,言行就要像旁若无人那样自然,这样做就不会出差错了。

13.小红缓步走上舞台,旁若无人地唱了起来。

14.文革时期的造反派都是历史舞台上昙花一现的人物。

15.她绰约多姿,走上舞台,观众都为之叫好。

16.春节联欢晚会上那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灯光设计,配上精彩无比的节目,让我万分陶醉。

17.她又看到了舞台中心自己的载歌载舞的形象。

18.舞台上,她用曼妙的舞姿显现出她是何等的鹤立鸡群。

19.我们曾是同窗好友,我们曾是花园里最美的花,我们曾是舞台的焦点,我们曾是雨露,滋润人的心窝。

20.荷花像一位舞蹈家,河水就是他们的舞台,任由它们尽情发挥。

舞台(wut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舞台是什么意思 舞台读音 怎么读 舞台,拼音是wǔ tái,舞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舞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