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讨 [tiān tǎo]
1. 上天的惩治。《书·皋陶谟》:“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后以王师征伐为“天讨”,意谓禀承天意而行。
天讨 引证解释
⒈ 上天的惩治。
引《书·皋陶谟》:“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
后以王师征伐为“天讨”,意谓禀承天意而行。 《后汉书·光武帝纪赞》:“神旌乃顾,递行天讨。”
唐 杨炯 《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鲁 伯禽 始得征伐, 周穆王 遂行天讨。”
《封神演义》第六七回:“今大王行弔民伐罪之师,正代天以彰天讨,救民于水火。”
清 陈梦雷 《题宁海将军白沙受降图》诗:“天讨原无敌,王师自有真。”
天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年吉地释义:墓地的委婉说法。《天讨·望帝<四川讨满洲檄>》:“ 那拉氏 万年吉地工程,每年百餘万两。”
- 2.
墝瘠释义:亦作“墝塉”。(土地)瘠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而 譙 土地墝瘠,百姓穷困,毓 愍之,上表徙民於 梁国 就沃衍,失帝意。”《周书·李彦传》:“今可敛以时服,葬于墝塉之地,勿用明器、芻涂及仪卫等。”《新唐书·卢坦传》:“天德 故城地壤墝瘠,北倚山,去 河 远,烽候无所统接。”《天讨·豕常之裔<普告汉人>》:“即此数事观之,则圈地之初,室庐邱基,尽为旗民所有,以膏腴之壤入於旗,以墝瘠之地归之民,而墝瘠之地,仍依膏腴之壤起征,可谓虐政之尤者矣。况当此之时,旗奴逃亡,由旗员句摄,勿关有司。”
- 3.
奉扬释义:颂扬;宣扬。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重耳 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宋 司马光《翰林学士礼部侍郎除三司使制》:“岂朕所以嫗煦抚循之未至,将有司奉扬宣佈之未称与?何其设心之勤而收效之寡也。”明 宋濂《给事中安统除兵部尚书诰》:“非有奋厉之才,练达之知,不足以奉扬威武,毘赞机密者矣。”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十二章:“义军龚行天讨,奉扬大汉威灵。”
- 4.
孤穷释义:⒈孤立危急。⒉孤苦失意;孤独穷困。⒊指孤独穷困之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民报·天讨》:“不如施捨乞丐,救济孤穷,尚可称慈善事业也。”
- 5.
洋钿释义:方言。银元。《天讨·楚元王<谕立宪党>》:“另外做两篇平和的文章,卖到报馆里去,骗他三四块洋鈿。”茅盾《故乡杂记》第三:“我们是拚命省,去年 阿大 的娘生了个把月病,拚着没有看郎中吃药--这么着,总算不过欠了几十洋钿新债。”
- 6.
清严释义:⒈清廉严正;清正严肃。《三国志·魏志·王基传》:“为政清严有威惠。”《北齐书·崔昂传》:“昂 本性清严,凡见黷货辈,疾之若讐。”宋 惠洪《冷斋夜话·韩欧范苏嗜诗》:“范文正公 清严而喜论兵。”《天讨·军政府<讨满洲檄>》:“汉 士在朝,习其淫慝,人为雄狐,家有麀鹿,使中夏清严之俗,扫地无餘。”⒉清新浓烈。清 龚自珍《寒月吟》之五:“其香何清严,腊供今年足。”
- 7.
王忾释义:天子的愤怒。语本《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愾而献其功。”杜预 注:“敌,犹当也;愾,恨怒也。”宋 刘攽《贺平西南夷表》:“实王愾之所不赦,宜天讨之所必加。”清 洪亮吉《将赋南归呈毕侍郎六十韵》:“公时调兵粟,旬日敌王愾。”
- 8.
精莹释义:晶莹,透明光亮。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敲冰煮茗》:“逸人 王休,居 太白山 下,日与僧道异人往还,每至冬时,取溪氷敲其精莹者煮 建 茗,共宾客饮之。”宋 沉括《梦溪补笔谈·杂志》:“以清水入土鼎中,其下以火然之,少日则水渐凝结如金玉,精莹骇目。”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吾 闽 玉华洞 石似 崑山 而精莹过之,小者如拳,大者二三尺许。”《天讨·相如<四川革命书>》:“该地盐精莹而味佳,黔 楚 最行销,而商贩卖,亦因时市以定价。”
- 9.
蝥弧释义:春秋 诸侯 郑伯 旗名。后借指军旗。《左传·隐公十一年》:“潁考叔 取 郑伯 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 自下射之,颠。”孔颖达 疏:“《周礼》诸侯建旂,孤卿建旜。而《左传》郑 有蝥孤,齐 有灵姑鉟,皆诸侯之旗也……其名当时为之,其义不可知也。”唐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鷲翎金僕姑,燕尾绣蝥弧。”太平天囯 杨秀清 萧朝贵《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公等世居中国,孰非上帝子女,倘能奉天诛妖,执蝥弧以先登,戒 防风 之后至;在世英雄无比,在天荣耀无疆。”
- 10.
谤刺释义:毁谤讥刺。 《天讨·豕韦之裔<普告汉人>》:“以谤刺而伏法者,前有 戴名世 ,继有 查嗣廷 、 汪景祺 。”
- 11.
赦宥释义:宽恕;赦免。《左传·襄公十一年》:“凡我同盟,小国有罪,大国致讨,苟有以藉手,鲜不赦宥。”杜预 注:“言 晋 讨小国,有藉手之功,则赦其罪人。”《旧唐书·刘邺传》:“累有赦宥,不蒙恩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元年》:“诸路逋欠,先朝每有赦宥,皆令蠲放。”《天讨·军政府<讨满洲檄>》:“一遭俘虏,或得赦宥;至於再三,杀无赦。”
- 12.
进叙释义:谓按等级次第以进职或奖功。 《汉书·刑法志》“《书》云‘天秩有礼’,‘天讨有罪’”唐 颜师古 注:“秩,敍也。言有礼者天则进敍之,有罪者天则讨治之。”《新唐书·选举志下》:“臣请五品以上及羣司长官、宰官进敍,吏部、兵部得参议焉。”明 归有光《三途并用议》:“今百餘年,寥寥未之见,而专以资格进敍。”
- 13.
递次释义:犹依次。宋 司马光《与范尧夫经略龙图书》:“昨在 洛 中,及至京师,两於 河 中递次得所赐书。”《天讨·四川革命书》:“满 虏抽税,均递次增加。”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如此年复一年,以木、火、土、金、水之次,递次循环以至于万年永劫。”
- 14.
长蛇释义:⒈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名。《山海经·北山经》:“大咸之山 无草木……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晋 郭璞《山海经图赞·长蛇》:“长蛇百寻,厥鬣如彘。飞羣走类,靡不吞噬。”⒉泛指大蛇。唐 韩愈《咏雪赠张籍》:“岸类长蛇搅,陵犹巨象豗。”⒊喻指贪残凶暴者。南朝 齐 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长虵固能翦,奔鲸自此曝。”唐 独孤及《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长蛇稽天讨,上将方北伐。”参见“封豕长蛇”。⒋古杂戏的一种。《魏书·乐志五》:“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
- 15.
骚烦释义:纷乱烦扰。《天讨·军政府<讨满洲檄>》:“朝市骚烦,道路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