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冰 [jiān bīng]
1. 《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像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坚冰 引证解释
⒈ 后多以喻积过成祸,困难重重。
引《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王弼 注:“始於履霜,至于坚冰,所谓至柔而动也。刚阴之为道,本於卑弱而后积著者也。”
《魏书·天象志三》:“自 刘氏(刘裕 )之霸,三变少微以加南宫矣……驯而三积,坚冰至焉。”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盖天下姦雄,无代无之……今明盛之朝,岂有大过,亦宜辨於毫末,杜其坚冰,或戚近挠权,或土木耗国,或禄赏未均,或纲纪未修,或任使未平,斯亦过之渐也。”
陈靖 《新的长征》:“欢呼啊,坚冰已经打破,航线已经开通。”
坚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冰蘖释义:亦作“冰蘗”。冰檗。喻寒苦而有操守。唐 刘言史《初下东周赠孟郊》诗:“素坚冰蘖心,洁持保贤贞。”一本作“冰蘖”。宋 苏轼《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十年冰蘖战膏粱,万里烟波濯紈綺。”明 宋濂《徐贞妇郑氏传》:“尔居官宜冰蘖自守。禄或不给,则售此用之。”
- 2.
坚冰释义:《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王弼 注:“始於履霜,至于坚冰,所谓至柔而动也。刚阴之为道,本於卑弱而后积著者也。”后多以喻积过成祸,困难重重。
- 3.
履霜释义:⒈踩踏霜地。 《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屨,可以履霜。”晋 潘岳《寡妇赋》:“自仲秋而在疚兮,踰履霜以践冰。”⒉谓踏霜而知寒冬将至。用以喻事态发展已有产生严重后果的预兆。《新唐书·高宗纪》:“高宗 溺爱袵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貽祸邦家。”郑藻如《<盛世危言>序》:“尝读史,盱衡千古,穷究得失盛衰之故,方其厝火未燃,履霜始至,未尝无人焉。”参见“履霜坚冰”。⒊谓霜降时节怀念亲人。语出《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谓也。”郑玄 注:“为感时念亲也。”宋 苏轼《元祐元年
- 4.
常坚冰释义:传说中的一种冰,虽盛暑,终不消。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上:“顺宗 皇帝即位岁,拘弭国 贡却火雀(一雄一雌)、履水珠、常坚冰、变昼草……常坚冰,云其国有 大凝山,其中有冰,千年不释。及齎至京师,洁冷如故,虽盛暑赫日,终不消。嚼之即与中国冰冻无异。”
- 5.
郑琴释义:《列子·汤问》载:郑国 乐师 师文 琴技高超,“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成实;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温风徐迴,草木发荣;常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沍;及冬而叩徵弦,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澧泉涌。 ”后以“郑琴”借指精湛超群的技艺。
- 6.
阴凝冰坚释义:阴气始凝结而为霜,渐积聚乃成坚冰。比喻小人渐渐得势,地位渐趋稳固。
- 7.
阴凝坚冰释义:阴气始凝结而为霜,渐积聚乃成坚冰。比喻小人渐渐得势,地位渐趋稳固。
- 8.
驯致释义:亦作“驯至”。 逐渐达到;逐渐招致。《易·坤》:“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唐 白居易《策项一》:“则大平之风,大同之俗,可从容而驯致矣。”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上:“内外相制,无轻重之患,所以能削平僭伪,驯至丕平。”《明史·兵志一》:“驯至末造,尺籍久虚,行伍衰耗。”《明史·李汝华传》:“岁比不登,意常主宽恤,独加赋之议不能力持,驯致万方虚耗,内外交訌。”郭沫若《青年哟人类的春天》:“青年人在这种管束之下,有的不自觉地便驯致颓唐。”沙汀《困兽记》五:“然而,虽然知道她对于离婚冷淡,而且,
- 9.
黄冶变化释义:古时炼丹家所谓化丹砂为黄金的方术。 《汉书·郊祀志下》:“黄冶变化,坚冰淖溺,化色五仓之术者,皆奸人惑众,挟左道,怀诈伪,以欺罔世主。”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黄者,铸黄金也。道家言冶丹砂令变化,可铸作黄金也。”明 唐顺之《陈封君六十寿序》:“封君年六十,而 王君 懋中 为説以赠之,其论黄冶变化非 老子 事,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