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藜杖 藜杖的意思
zhàng

藜杖

简体藜杖
繁体
拼音lí zhàng
注音ㄌㄧˊ ㄓㄤ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í,(1) 〔藜芦〕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花紫黑色,有毒,可入药。(2)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嫩叶可吃。茎可以做拐杖(亦称“灰条菜”)。【组词】:藜仗。藜藿(指粗劣的饭菜)。

zhàng,(1) 扶着走路的棍子。【组词】:手杖。拐杖。(2) 泛指棍棒。【组词】:擀面杖。禅杖。(3) 古代刑罚之一,用棍打。【组词】:杖脊。(4) 古同“仗”,恃,凭倚。

基本含义

指用草木做成的拐杖,比喻贫穷。

藜杖的意思

藜杖 [lí zhàng]

1. 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质轻而坚实。

藜杖 引证解释

⒈ 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质轻而坚实。

《晋书·山涛传》:“魏帝 尝赐 景帝 春服,帝以赐 涛,又以母老,并赐藜杖一枚。”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叙饮》:“藜杖西山且挟书,蹉跎光景徂。”
陈毅 《夏夜由王家坪归杨家岭》诗:“延水 波涛翻骇浪,一灯藜杖送人归。”


国语词典

藜杖 [lí zhàng]

⒈ 以藜茎作成的手杖。

唐·王维〈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诗:「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三国演义·第一回》:「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


藜杖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环杖释义:犹藜杖。 隐士所持的手杖,杖柄环曲,故名。

藜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大极释义:⒈终结。汉 荀悦《申鉴·政体》:“天地之大德曰生,万物之大极曰死。”⒉最高准则。《宋书·郑鲜之传》:“名教大极,忠孝而已。”⒊太极。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张南史》:“﹝ 张南史 ﹞工奕棋,神算无敌,游心大极,尝幅巾藜杖,出入王侯之宅十年,高谈阔视,慷慨奇士也。”参见“太极”。
    • 2.
      太和释义:⒈见“太和”。⒉亦作“大和”。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太”。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唐 元稹《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清 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⒊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唐 刘长卿《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宋 司马光《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
    • 3.
      杖藜释义:⒈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唐 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宋 苏轼《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⒉藜杖;拐杖。唐 护国《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宋 秦观《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明 孙仁孺《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 4.
      枯藜释义:⒈指藜杖。⒉老翁常杖藜,因以为其代称。
    • 5.
      燃藜释义:晋 王嘉《拾遗记·后汉》:“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见 向 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 向,説开闢已前。
    • 6.
      环杖释义:犹藜杖。 隐士所持的手杖,杖柄环曲,故名。
    • 7.
      繦杖释义:襁褓和藜杖。繦,通“襁”。汉 扬雄《太玄·勤》:“吾其泣呱呱,未得繦杖。”范望 注:“幼者宜繦,老者宜杖,勤苦之家,故未得也。”
    • 8.
      襁杖释义:襁褓和藜杖。繦,通“襁”。
    • 9.
      踵决释义:⒈见“踵决”。 ⒉亦作“踵决”。鞋跟破裂。形容贫困。《庄子·让王》:“曾子 居 卫,緼袍无表,颜色肿噲,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缨絶,捉衿而肘见,纳屨而踵决。”成玄英 疏:“履败纳之而跟后决也。”汉 刘向《新序·节士》:“原宪 冠桑叶冠,杖藜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絶,袵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丁前溪》:“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 10.
      青藜释义:⒈指藜杖。 唐 刘言史《山中喜崔补阙见寻》诗:“鹿袖青藜鼠耳巾,潜夫岂解拜朝臣。”宋 王安石《昼寝》诗:“井径从芜漫,青藜亦倦抉。”明 徐渭《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观潮夜归示》诗之三:“阿宣 也锁书堂去,独曳青藜咏玉簪。”⒉《三辅黄图·阁》:“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 向 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 向,授《五行洪范》之文。恐词説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 11.
      黄衣释义:黄色的衣服。 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黄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黄服。《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参见“黄冠”。《礼记·玉藻》:“﹝君子﹞狐裘,黄衣以裼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论语·乡党》:“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杨伯峻 注:“这三句表示衣服里外的颜色应该相称。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这罩衣就叫裼衣。这里的‘緇衣’、‘素衣’、‘黄衣’的衣指的正是裼衣。”晋 王嘉《拾遗记·后汉》:“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

藜杖(lizh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藜杖是什么意思 藜杖读音 怎么读 藜杖,拼音是lí zhàng,藜杖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藜杖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