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流遁 流遁的意思
liúdùn

流遁

简体流遁
繁体
拼音liú dùn
注音ㄌㄧㄡˊ ㄉㄨ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iú,(1) 液体移动。【组词】: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例句】:流转(zhuǎn )。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 传播。【组词】: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 )。(4) 指江河的流水。【组词】: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 像水流的东西。【组词】:气流。暖流。电流。(6) 向坏的方面转变。【组词】:流于形式。(7)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组词】:流放。流配。(8) 品类,等级。【组词】:流辈。流派。(9) 指不正派。【组词】:二流子。

dùn,(1) 逃避,躲闪。【组词】:遁去。遁辞。遁世。遁北。(2) 隐,消失。【组词】:遁迹。遁隐。

基本含义

指逃避现实、逃避责任,不思进取,沉迷于逍遥自在的生活。

流遁的意思

流遁 [liú dùn]

1. 流荡逃遁。耽乐放纵。同“流循”。

流遁 引证解释

⒈ 流荡逃遁。

《庄子·外物》:“夫流遁之志,决絶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与!”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道化凌迟,流遁遂往。”

⒉ 耽乐放纵。

《文选·张衡<东京赋>》:“若乃流遁忘反,放心不觉,乐而无节,后离其戚。”
薛综 注:“言若流情放心,不自反寤,恣意所为,淫乐无礼以无节,终后卒当罹其忧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於是习华随侈,流遁忘反。”

⒊ 同“流循”。

《淮南子·原道训》:“天下之物莫柔弱於水……淖溺流遁,错繆相纷而不可靡散。”


流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丸泥释义:⒈一粒泥丸。晋 葛洪《抱朴子·备阙》:“弹鸟则千金不及丸泥之用,缝缉则长剑不及数分之针。”晋 葛洪《抱朴子·安贫》:“夫丸泥已不能遏 彭蠡 之沸腾,独贤亦焉能反流遁之失正。”⒉汉 刘向《列仙传·方回》:“方回 者,尧 时隐人也……为人所劫,闭之室中,从求道,回 化而得去,更以方印掩封其户。时人言,得 回 一丸泥涂门户,终不可开。”后用为归隐的典实。清 唐孙华《乙酉元旦》诗之一:“衰年报謁心情嬾,欲取丸泥錮两扉。”⒊汉 王元 说 隗嚣 以兵守 函谷关 东拒 刘秀:“今 天水 完富,士马最强…… 元 请以一
    • 2.
      流遯释义:⒈同“流遁”。 ⒉流亡隐遁。
    • 3.
      淩迟释义:⒈衰退;衰败。 晋 葛洪《抱朴子·刺骄》:“道化凌迟,流遁遂往,贤士儒者,所宜共惜。”《梁书·侯景传》:“兼属 魏国 凌迟,外无勍敌,故能西取 华陵,北封 淮泗。”《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今日之事,反正而兴之在陛下,其遂凌迟不振,亦在陛下。”⒉俗称剐刑。封建时代最残酷的一种死刑。始于 五代,清 末始废。《宋史·刑法志一》:“凌迟者,先断其支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凌,一本作“凌”。清 钱泳《履园丛话·耆旧·香洲先生》:“忽命舆大搜 张 室,得木杵於牀下,血痕殷然,尺寸与格伤合,遂定以凌迟详
    • 4.
      耽槃释义:耽于游乐。 《文选·潘岳<射雉赋>》:“耽槃流遁,放心不移。”一本作“耽盘”。徐爰 注:“槃,乐也。”三国 魏 嵇康《声无哀乐论》:“妙音感人,犹美色惑志,耽槃荒酒,易以丧业。”
    • 5.
      道化释义:⒈阐明事物的变化。《史记·太史公自序》:“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⒉道德风化。《列子·说符》:“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晋 葛洪《抱朴子·刺骄》:“道化凌迟,流遁遂往,贤士儒者,所宜共惜。”宋 沉括《梦溪笔谈·辩证一》:“以二帝道化之盛,始於闺房,则二女当具 任 姒 之德。”明 张居正《书<胡氏先训>卷》:“盖两翁生先朝全盛时,道化汪濊,故皆知节谊敦实,而无夸毗市利之习。”⒊以某种教义教化之。《南齐书·皇后传论》:“后妃之德,著自风謡,

流遁(liud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流遁是什么意思 流遁读音 怎么读 流遁,拼音是liú dùn,流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流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