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子 [yóu zǐ]
1. 侄子,又称“侄女”;晚辈自称。
英[nephew;]
犹子 引证解释
⒈ 指侄子。
引《礼记·檀弓上》:“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
本指丧服而言,谓为己之子期,兄弟之子亦为期。后因称兄弟之子为犹子。 汉 人称为从子。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太祖 高皇帝 篤犹子之爱,降家人之慈; 世祖 武帝 情等布衣,寄深同气。”
宋 文天祥 《寄惠州弟》诗:“亲丧君自尽,犹子是吾儿。”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先生少孤,事母孝。敦友爱,抚犹子如己出。”
王闿运 《文林郎王君墓志铭》:“明谊维姻,比恩犹子。”
⒉ 谓如同儿子。
引《论语·先进》:“回 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
晋 潘岳 《杨仲武诔》:“尔休尔戚,如实在己,视予犹父,不得犹子。”
⒊ 侄女。
引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妻澘然曰:‘妾郡守之犹子也,非其女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此宦娘,老身之犹子也。”
⒋ 晚辈自称。
引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何(何文哲 ),武臣也,以 需(赵需 )进士称犹子謁之。大喜,因召入宅。”
清 陈密山 《与尹健余书》:“八月初旬抵任,忽闻贤母考终,犹子情殷,深为悲悼。”
国语词典
犹子 [yóu zǐ]
⒈ 姪子。
引《礼记·檀弓上》:「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
《醒世恒言·卷二〇·张廷秀逃生救父》:「家兄蒙老伯收录为子,某即犹子也,理合拜见。」
⒉ 如同儿子。
引《论语·先进》:「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
《文选·潘岳·杨仲武诔》:「尔休尔戚,如实在己,视予犹父,不得犹子。」
⒊ 姪女。
引《聊斋志异·卷七·宦娘》:「此宦娘,老身之犹子也。」
犹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八拜释义:⒈封建时代对世交长辈所行的礼节。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俄 潞公 代 魏公 为留守,未至,扬言云:‘李稷 之父 绚,我门下士也。闻 稷 敢慢 魏公,必以父死失教至此。吾视 稷 犹子也,果不悛,将庭训之。’公至 北京,李稷 謁见,坐客次,久之,公着道服出,语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 不获已,如数拜之。”⒉指结为异姓兄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当下 徐信 遂与 刘俊卿 八拜为交,置酒相待。”元 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臣与 英布 同乡,又是少年八拜至交的兄弟。”明 陈汝元《金莲记·郊
- 2.
戴星释义:⒈顶着星星。喻早出或晚归。唐 王绩《答冯子华处士书》:“或时与舟人渔子方潭并钓,俯仰极乐,戴星而归。”宋 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对牀欲作连夜语,念汝还须戴星起。”明 李东阳《先叔父李父墓志铭》:“悉力勤事,戴星触雾,或远涉 江 汉,未尝告勩。”清 钮琇《觚賸·两大文章》:“臣趋朝之限,虽迫於戴星;而问寝之私,倍悬於爱日。”⒉《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 治 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 单父 治。巫马期 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 单父 亦治。”后因以“戴星”为称扬吏治或能吏之典。
- 3.
枵然释义:⒈虚大貌。《文选·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空班 赵氏 璧,徒乖 魏王 瓠”李善 注引《庄子》:“魏王 貽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自举,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掊之。”按,今本《庄子·逍遥游》枵,作“呺”。宋 苏轼《御试制科策》:“其所以自困而不能举者,以不生不息之财,养不耕不战之兵,块然如巨人之病膇,非不枵然大矣,而手足不能以自举。”⒉空虚貌。唐 刘禹锡《犹子蔚适越戒》:“若知彝器乎?始乎斲轮,因入规矩,刳中廉外,枵然而有容者。”宋
- 4.
橄榄仙释义:对茶的美称。 宋 陶穀《清异录·茗荈》:“犹子 彝,年十二岁。予读 胡嶠 茶诗,爱其新奇,因令傚法。近晚成篇,有云:‘生凉好唤鸡苏佛,回味宜称橄欖僊。’”
- 5.
炉鞴释义:⒈亦作“炉韛”。火炉鼓风的皮囊。亦借指熔炉。宋 苏轼《和犹子迟赠孙志举》:“轩裳大炉韛,陶冶一世人。”元 吴莱《张氏大乐玄机赋论后题》:“乐工冶卒且深猒其炉鞴鼓铸之劳。”清 谭嗣同《仁学》十:“冲盪又非能自主,有大化之炉鞴鼓之。”清 赵翼《石女歌》:“化工炉鞴谁能识,一样胚胎摶活脱。”⒉鑪鞴:火炉鼓风的皮囊。亦借指熔炉。唐 施肩吾《早春游曲江》诗:“羲和 若拟动鑪鞴,先铸 曲江 千树红。”宋 叶适《送胡衍道》诗:“众金鑪鞴合,一匠杗桷分。”清 冯桂芬《忆樊居制艺序》:“气以举之,神以行之,鑪鞴以鍊之,笙鏞
- 6.
独贤释义:⒈谓独劳。《诗·小雅·北山》:“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毛 传:“贤,劳也。”⒉特别贤良。《汉书·王吉传》:“古者工不造琱瑑,商不通侈靡,非工商之独贤,政教使之然也。”《晋书·裴頠传》:“汉 二十四年帝,惟 孝文、光武、明帝 不重外戚,皆保其宗,岂将独贤,实以安理故也。”亦称德才突出者。元 华幼武《送族子扩之通州》诗:“犹子苦好学,乡閭称独贤。”
- 7.
继绍释义:继承。 唐 白居易《为崔相陈情表》:“德宗 皇帝念臣亡伯位高无后,以犹子之义,命臣继绍,仍赐臣名。”《元典章·户部三·承继》:“父子嗣续,人伦大本,同宗继绍,气脉感通。”林纾《与姚叔节书》:“夫瞢然不审 中国 四千餘年继绍之絶学,则蔽於东人之言。”
- 8.
详稳释义:⒈审慎稳重。南朝 梁 江淹《何詹事为吏部尚书诏》:“侍中太子詹事 戢,业履修平,体识详稳。”一本作“详隐”。⒉辽 代官名。诸官府监治长官。《辽史·韩匡嗣传》:“匡嗣 以善医,直 长乐宫,皇后视之犹子。应历 十年,为 太祖 庙详稳。”参阅《辽史·国语解》。⒊金 代乣军官名。掌守戍边堡等事。《金史·百官志三》:“诸乣:详稳一员,从五品,掌守戍边堡,餘同谋克。”
- 9.
遗亲释义:⒈谓疏远或遗弃双亲。《大戴礼记·哀公问于孔子》:“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是遗亲也。”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中:“国子监诸馆生,洿杂无良,阳城 为司业,以道德训喻,有遗亲三年者勉之归覲,由是生徒稍变。”⒉指遗忘父亲名字而不提及。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至於宗经矩圣之典,端绪丰赡之功,遗亲攘美之罪,徵贿鬻笔之衍,公理 辨之究矣。”⒊指死去的双亲或亲族。《宋书·萧惠开殷琰传论》:“昔 启方 説主,迹表遗亲,邓攸 淳行,爱兼犹子。”
- 10.
青蒲释义:⒈即蒲草。 水生植物。嫩者可食,茎叶可供编织蒲席等物。唐 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鸬鹚堰》诗:“乍向红莲没,復出青蒲颺。”宋 苏轼《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脯青苔,炙青蒲,烂蒸鹅鸭乃瓠壶。”清 郑燮《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词:“正青蒲水面,红榴屋角。”郭沫若《女神·晴朝》:“哦,一湾的碎玉!无限的青蒲!”⒉指天子内庭。《汉书·史丹传》:“丹 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 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以青规地曰青蒲,自非皇后不得至此。”《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三》
- 11.
髧髦释义:⒈古时小儿发式。 语出《诗·鄘风·柏舟》:“髧彼两髦。”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夜来梦见小於菟,犹是髧髦垂两耳。”⒉小儿或幼时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