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杌陧 杌陧的意思
niè

杌陧

简体杌陧
繁体杌隉
拼音wù niè
注音ㄨˋ ㄋㄧㄝ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ù,(1) 小凳。【组词】:杌子。(2) 〔杌陧(niè)〕局势、局面、心情等不安,亦作“阢陧”、“兀臬”。(3) 树没有枝。

niè, ◎ 〔杌陧〕见“杌”。

基本含义

指人的形象或品质陈旧、庸俗、低劣。

杌陧的意思

杌陧 [wù niè]

1. 倾危不安的样子。

邦之杌陧,曰由一人。——《书·秦誓》
杌陧之象。——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unstable; not at ease;]

杌陧 引证解释

⒈ 不安;困厄。

《书·秦誓》:“邦之杌陧,曰由一人。”
孔 传:“杌陧,不安;言危也。”
唐 陆贽 《收河中后请罢兵状》:“邦国之杌陧艰屯,绵绵联联,若包桑缀旒。”
元 赵孟頫 《晋公子奔狄图》诗:“杌陧居 蒲 日,艰难奔 狄 时。”
华嘉 《寂寞》:“余老师 这时记起了那怨恨的眼光,这很使他杌陧不安。”

⒉ 指动荡不安的时势。

清 顾炎武 《王官谷》诗:“唐 至 昭宗 时,干戈满天闕。贤人虽发愤,无计匡杌陧。”


国语词典

杌陧 [wù niè]

⒈ 动摇不安。形容危险。汉·孔安国·传:「杌陧,不安,言危也。」也作「兀臬」、「兀臲」、「阢陧」。

《书经·秦誓》:「邦之杌陧,曰由一人。」


杌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兀臬释义:同“杌陧”。
    • 2.
      包桑释义:⒈苞桑。丛生的桑根。语出《易·否》。《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年》:“家无完堵,地罕包桑,恒为流寓之人,竟无乡里之号。”胡三省 注:“包桑多根,植桑至於根多,民安其居之验。”⒉比喻根基稳固。《后汉书·吴盖陈臧传论》:“光武 审《黄石》,存包桑,闭 玉门 以谢 西域 之质,卑词币以礼 匈奴 之使。”李贤 注:“包,本也。繫於桑本,言其固也。”宋 黄庭坚《和谢公定征南谣》:“谋臣异时坐致寇,守臣今日愧包桑。”⒊比喻不牢固;倾危。唐 陆贽《收河中后请罢兵状》:“邦国之杌陧艰屯,绵绵联联,若包桑缀旒,幸而不殊者屡
    • 3.
      杌棿释义:同“杌陧”。
    • 4.
      杌臲释义:同“杌陧”。清 梅曾亮《王惠川墓志铭》:“儒嵬义弱文杌臲,胥钞计帐以塞责。”张謇《敬告全国学生书》:“所谓人受损而我居虚热之名,国受困而我亦在杌臲之列,耻何如之!”
    • 5.
      荣怀释义:谓国家繁荣则万民归附。 语本《书·秦誓》:“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孔 传:“国之光荣,为民所归,亦庶几其所任用贤之善也。”亦泛指强盛安宁。

杌陧(wun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杌陧是什么意思 杌陧读音 怎么读 杌陧,拼音是wù niè,杌陧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杌陧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