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云 [chóng yún]
1. 重叠的云层。
重云 引证解释
⒈ 重迭的云层。
引晋 束晳 《补亡诗》之三:“黮黮重云,辑辑和风。”
唐 韩愈 《重云李观疾赠之》诗:“重云闭白日,炎燠成寒凉。”
宋 张先 《泛清苕》词:“飞槛倚,斗牛近,响簫鼓,远破重云。”
清 顾炎武 《怀人》诗:“乍迴别鹤下重云,一叫哀猿坠深木。”
重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劫烬释义:劫灰。佛教谓坏劫之末有水、风、火大三灾,劫烬即劫灾后的馀灰。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设 重云 之讲,开 士林 之学,谈劫烬之灰飞,辨常星之夜落。”唐太宗《冬日临昆明池》诗:“石鲸分玉溜,劫烬隐平沙。”唐 李绅《题法华寺》诗:“色尘知有数,劫烬岂无年。”
- 2.
积日释义:累日;连日。《后汉书·蔡茂传》:“近 湖阳公主 奴杀人 西市,而与主共舆,出入宫省,逋罪积日,寃魂不报。”三国 魏 嵇康《声无哀乐论》:“斯皆神妙独见,不待留闻积日,而已综其吉凶矣。”《太平广记》卷一一○引 南朝 齐 王琰《冥祥记·张兴》:“兴 尝为劫贼所引,逃避,妻繫狱,掠笞积日。”唐 耿湋《秋中雨田园即事》诗:“漠漠重云暗,萧萧密雨垂。为霖淹古道,积日满荒陂。”清 陈梦雷《绝交书》:“不孝闻之惘然,惊惋不食,积日盖自是。”
- 3.
萦思释义:萦怀。 宋 吴文英《风流子·芍药》词:“念碎劈芳心,縈思千缕;赠将幽素,偷剪重云。”周恩来《“九一八”十年》:“不赶 日 寇出境,不恢复 东北 失地,决不能停止抗战;这是全国军民一致的呼声,这也是 东北 同胞日夜萦思十年奔波的目的。”
- 4.
説古谈今释义:谈说古今事。形容话题广泛。元 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只待要説古谈今,寻山问水,傍柳穿花,那里也脩身正己,利民润物,治国齐家。”周瘦鹃《苏州游踪·杨梅时节到西山》:“我们正在说古谈今,敲诗斗韵,蓦见重云迭迭,盖住了前面的山峰,料知山雨欲来。”亦作“説古道今”。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二四章:“干活儿不久,铁锁 王三、王生茂 和跛子 福蛋 他们就忘了刚才闹过的别扭,开始说古道今了。”
- 5.
讦直释义:指亢直敢言。 语出《论语·阳货》:“恶訐以为直者。”《周书·乐运传》:“运 常愿处一諫官,从容讽议。而性訐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金史·陈规传》:“南渡后,諫官称 许古、陈规,而 规 不以訐直自名,尤见重云。”清 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二:“大学士 祁寯藻 叩头曰:‘主圣臣直。’如是再三,上意乃解。於是都下鬨传 国藩 訐直沽名。”
- 6.
讲众释义:听闻讲义的大众;集于讲堂的人众。《梁书·儒林传·崔灵恩》:“出为 长沙 内史,还除国子博士,讲众尤盛。”唐 道宣《续高僧传·义解章论》:“梁高 端拱御历,膺奉护持,天监 初年,捨邪归正,游心佛理,陶思幽微,於 重云殿,千僧讲众,月建义筵,法化通洽。”
- 7.
讲散释义:⒈讲说传布。唐 道宣《续高僧传·义解十·道宗》:“弱年遗俗,敦务释门,专志大论,讲散文旨。”⒉谓讲花散落。唐 皮日休《腊后送内大德从勗游天台》诗:“讲散重云下九天,大君恩赐许随缘。”
- 8.
讲衆释义:听闻讲义的大众;集于讲堂的人众。《梁书·儒林传·崔灵恩》:“出为 长沙 内史,还除国子博士,讲众尤盛。”唐 道宣《续高僧传·义解章论》:“梁高 端拱御历,膺奉护持,天监 初年,捨邪归正,游心佛理,陶思幽微,於 重云殿,千僧讲众,月建义筵,法化通洽。”
- 9.
辑辑释义:⒈群集貌。汉 焦赣 《易林·蒙之益》:“莫莫辑辑,夜作昼匿,谋议我资,求攻我室。”⒉和舒貌。《文选·束晳<补亡诗>之三》:“黮黮重云,辑辑和风。” 李善 注:“辑辑,风声和也。”
- 10.
黮黮释义:⒈黑貌。《灵枢经·通天》:“太阴之人,其状黮黮然黑色。”《文选·束晳<补亡诗·华黍>》:“黮黮重云,辑辑和风。” 李善 注:“黮黮,云色不明貌。”⒉犹昏昏。糊涂不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故凡百讥有黮黮者,各反其真,则黮黮者还昭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