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边计 边计的意思
biān

边计

简体边计
繁体邊計
拼音biān jì
注音ㄅㄧㄢ ㄐ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iān bian,(1) 物体的周围部分,外缘。【组词】:边缘。边沿。(2) 国家或地区交界处。【组词】:边疆。边界。边防。边境。边陲(边境)。(3) 几何学上指夹成角或围成多角形的直线。【例句】:等边三角形。(4) 旁侧,近旁。【组词】:身边。边锋。(5) 方面。【例句】:边干(gàn )边学。(6) 表示方位。【组词】:上边。外边。(7) 姓。

jì,(1) 核算。【组词】:计时。计量(liàng )。计日程功。(2) 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组词】:晴雨计。湿度计。(3) 主意,策略。【组词】:计策。计谋。(4) 谋划,打算。【组词】:计划。计议。(5) 姓。

基本含义

指边境地区的计划和策略。

边计的意思

边计 [biān jì]

1. 守边之计。

3. 用于守边的财饷;边防费用。

边计 引证解释

⒈ 守边之计。

唐 高适 《赠别王十七管记》诗:“转战轻壮士,立谈有边计。”
明 卢象昇 《请留中军疏》:“朝仪(童朝仪 )在 大同 颇久,熟於边计虏情。”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凤策国用,始建边计。”

⒉ 用于守边的财饷;边防费用。

《宋史·食货志下六》:“自变法以来,京师积钱多,边计不闻告乏。”
明 卢象昇 《屯政疏》:“今饥饉荐臻,苍黎骨立,军需日耗,边计日蹙,终无补救之方。”
《清史稿·食货志四》:“自官运商销,计本年边计各额引全数销清外,復带销积引万餘。”


边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议拟释义:⒈犹言相提并论。《宋史·文苑传三·刁衎》:“若 太祖 之勤俭,若 太宗 之惠慈,答天地敷锡之意,保祖宗艰难之业,则 周成、汉文 二宗之美,不可同年而议拟也。”⒉拟议,设计筹划。《元典章·户部八·盐课》:“约会本部官一同从长商议,明白议拟,相应都省准拟关请,依上施行。”明 于谦《议处边计疏》:“诚恐各官迁延,有妨边备,已经节次议拟奏准。”
    • 2.
      边引释义:旧时官府发给盐商、茶商等在边地经商的凭证。 明 卢象昇《密陈边计疏》:“除内庭区画措办外,所不足者,莫若起废弁,召商贾,开事例,中边引,通马市以充之。”《明史·食货志四》:“於是姦人专以收买边引为事,名曰囤户,告掣 河 盐,坐规厚利。”《清史稿·食货志五》:“四川 有腹引、边引、土引之分。腹引行内地,边引行边地,土引行土司。”
    • 3.
      边计释义:⒈守边之计。唐 高适《赠别王十七管记》诗:“转战轻壮士,立谈有边计。”明 卢象昇《请留中军疏》:“朝仪(童朝仪)在 大同 颇久,熟於边计虏情。”王闿运《<桂阳州志>序》:“凤策国用,始建边计。”⒉用于守边的财饷;边防费用。《宋史·食货志下六》:“自变法以来,京师积钱多,边计不闻告乏。”明 卢象昇《屯政疏》:“今饥饉荐臻,苍黎骨立,军需日耗,边计日蹙,终无补救之方。”《清史稿·食货志四》:“自官运商销,计本年边计各额引全数销清外,復带销积引万餘。”
    • 4.
      馍馍释义:⒈一种面粉做的饼;馒头。 ⒉饝饝:馍馍。《醒世姻缘传》第三回:“后边计氏一伙主僕连个饝饝皮扁食边,梦也不曾梦见。”一本作“饃”。

边计(bian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边计是什么意思 边计读音 怎么读 边计,拼音是biān jì,边计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边计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