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昏乱 昏乱的意思
hūnluàn

昏乱

简体昏乱
繁体昏亂
拼音hūn luàn
注音ㄏㄨㄣ ㄌㄨ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ūn,(1) 天刚黑的时候。【组词】:黄昏。昏晓(朝夕。亦指明暗)。昏定晨省(xǐng )(人子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晚上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2) 暗而无光。【组词】:昏暗。昏黑。(3) 惑乱。【组词】:昏愦。昏聩。昏庸。(4) 神智不清楚或失去知觉。【组词】:发昏。昏厥(亦称“晕厥”)。昏乱。(5) 古同“婚”,婚姻。

luàn,(1) 没有秩序。【组词】:乱套。紊乱。凌乱。(2)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组词】:乱世。政乱。平乱。乱邦不居。(3) 混淆。【组词】:乱伦。败常乱俗。(4) 任意随便。【组词】:乱吃。乱跑。(5) 男女关系不正当。【组词】:淫乱。(6) 横渡。【组词】:乱流。(7) 治理。【组词】:乱臣。(8)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组词】:乱曰。

基本含义

指思维困惑、头脑迷糊,不能清晰地分辨是非、黑白。

昏乱的意思

昏乱 [hūn luàn]

1. 昏庸无道;糊涂妄为。

[befuddled; be dazed and confused;]

昏乱 引证解释

⒈ 昏庸无道;糊涂妄为。

《左传·宣公三年》:“商紂 暴虐,鼎迁於 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姦回昏乱,虽大,轻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及 春秋 征伐,自诸侯出,惧敌弗服,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
《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衰弱者扶之,强横者抑之,昏乱不共命者率诸侯讨之。”
清 管同 《楚昭王论》:“考 昭王 失国,始於 囊瓦 之不仁,成於强 吴 之侵偪,非素失德昏乱,以底灭亡。”

⒉ 指政治黑暗,社会混乱。

《老子》:“国家昏乱,有忠臣。”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国家昏乱,贤人斥逐。”
宋 苏轼 《表忠观碑》:“五朝昏乱,罔堪託国。”

⒊ 指昏乱之国。

《左传·闵公元年》:“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⒋ 头脑迷糊,神志不清。

《东观汉记·下邳王衍传》:“下邳王 被病沉滞之疾,昏乱不明,家用不寧。”
《西游补》第十回:“这里是六十四卦宫,你一时昏乱,刚刚走入困之困葛藟宫中,所以被他捆住。”
老舍 《蛤藻集·新时代的旧悲剧十二》:“她死了丈夫,心志昏乱,常要自杀,胡闹!”

⒌ 悖乱。

《淮南子·主术训》:“顷襄王 好色,不使风议,而民多昏乱,其积至 昭奇 之难。”


国语词典

昏乱 [hūn luàn]

⒈ 神智错乱迷惘。

《汉书·卷七三·韦贤传》:「玄成深知其非贤雅意,即阳为病狂,卧便利,妄笑语昏乱。」
《文选·扬雄·甘泉赋》:「徒徊徊以徨徨兮,魂眇眇而昏乱。」

⒉ 昏味暴虐,不明治道。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
《东周列国志·第一八回》:「衰弱者扶之,强横者抑之,昏乱不共命者,率诸侯讨之。」

⒊ 时代黑暗,社会混乱。

《老子·第一六章》:「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庄子·渔父》:「廷无忠臣,国家昏乱。」


昏乱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昏暴释义:⒈昏乱暴虐。亦指昏乱暴虐之君。《书·仲虺之诰》:“殖有礼,覆昏暴。”孔 传:“有礼者,封殖之;昏暴者,覆亡之。”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谐隐》:“并譎辞饰説,抑止昏暴。”《资治通鉴·宋武帝永初元年》:“彼若昏暴,民将归汝;若其休明,汝将事之;岂得轻为举动,侥冀非望。”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胡亥 厉行督责,昏暴无比,是完全的独夫。”⒉愚昧凶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珊瑚》:“媪詰得故,极道妹子昏暴,即欲送之还。珊瑚 力言其不可。”
    • 2.
      木乱释义:济南附近方言,干扰的意思,可作为动词也可作为名词。

昏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子释义:⒈指 春秋 郑国 七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郑伯 享 赵孟 於 垂陇,子展、伯有、子西、子产、子大叔、二 子石 从。赵孟 曰:‘七子从君以宠 武 也,请皆赋以卒君貺,武 亦以观七子之志。’”⒉指 周褒姒 的七个亲党。《后汉书·左雄传》:“及 幽 厉 昏乱,不自为政,褒 艳 用权,七子党进,贤愚错绪,深谷为陵。”李贤 注:“七子皆 襃姒 之亲党,谓 皇甫 为卿士 仲允 为膳夫,家伯 为宰,番 为司徒,蹶 为趣马,棸子 为内史。楀 为师氏也。厉 王淫於色,七子皆用,言妻党盛也。”⒊指 汉景帝 时同时
    • 2.
      七荤八素释义:一般认为是俗语,常常形容头脑昏乱。
    • 3.
      丧心病释义:言行昏乱而荒谬,或残忍可恶到了极点。
    • 4.
      乱朝释义:昏乱的朝廷。
    • 5.
      乱悖释义:昏乱悖谬。
    • 6.
      乱惑释义:⒈昏乱迷惑。⒉扰乱蛊惑。
    • 7.
      乱愦释义:昏乱糊涂。
    • 8.
      乱溺释义:昏乱沉迷。
    • 9.
      乱行释义:⒈乱了行列。《左传·襄公三年》:“晋侯 之弟 扬干 乱行於 曲梁,魏絳 戮其僕。”杜预 注:“行,陈次。”《晋书·天文志中》:“五星 违历错度,而失路盈缩者,为乱行。”唐太宗《采芙蓉》诗:“游鶯无定曲,惊鳧有乱行。”⒉昏乱的行为。《晏子春秋·谏上三》:“外无怨治,内无乱行。”张纯一 校注引 王念孙 云:“内无昏乱之行也。”汉 王充《论衡·书虚》:“用 管仲,故知 桓公 无乱行也。”⒊指胡乱行事。《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石察院 ﹞今见了两生告词,虽然明知其事必实,却是词中没个实证实据,乱行不得。”
    • 10.
      休明释义:⒈美好清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 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姦回昏乱,虽大,轻也。’”唐 李白《豫章行》:“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⒉用以赞美明君或盛世。《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惟昔逢休明,十载朝云陛。”李善 注:“休明,谓 齐武皇帝 也。”唐 孟浩然《送袁太祝尉豫章》诗:“何幸遇休明,观光来上京。”元 黄溍《上京道中杂诗·榆林》:“斯人亦何幸,生时属休明。”明 杨慎《送许稚仁得玉字》诗:“邇载逢休明,沍寒回氲熇。”《清史稿·选举志一》:“是时天子右
    • 11.
      佪佪释义:昏乱貌。
    • 12.
      傜役释义:亦作“傜伇”。 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历代以来,名目繁多,办法苛严。汉 王符《潜夫论·实边》:“此均苦乐、平傜伇、充边境、安中国之要术也。”《南史·循吏传序》:“继以昏乱,政以羣孽,赋调云起,傜役无度。”《新唐书·来济传》:“省傜役,驭下之宜也。”《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时,天下安平,人无傜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 13.
      僓僓释义:糊涂、昏乱的样子。
    • 14.
      僵仆烦愦释义:身体因疲惫而躺下,心情很烦乱。仆倒。愦昏乱。
    • 15.
      兼弱攻昧释义:并吞弱小的,攻击昏乱的。 《尚书·仲虺之诰》:“兼弱攻昧,取乱侮亡。”《左传·宣公十二年》:“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 兼:吞并。昧:昏乱,愚昧。
    • 16.
      冥眴释义:目光昏乱。
    • 17.
      凶昏释义:残暴昏乱。
    • 18.
      姬妾释义:妾。《东观汉记·下邳惠王衍传》:“下邳王 被病沉滞之疾,昏乱不明,家用不寧。姬妾嫡庶,诸子分争。”《后汉书·陈敬王羡传》:“夫人姬妾多为 丹陵 兵 乌桓 所略云。”《红楼梦》第二回:“﹝ 林如海 ﹞虽有几房姬妾,奈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舍亲是在 上海 做买办的,多了几个钱,多讨了几房姬妾。”
    • 19.
      射钩释义:⒈指 管仲 射 齐桓公 事。春秋 时 齐襄公 昏乱,其弟 纠 奔 鲁,以 管仲、召忽 为师;小白 奔 莒,以 鲍叔 为师。襄公 死,纠 与 小白 争归 齐国 为君。管仲 将兵遮 莒 道阻 小白,射中其衣带钩。小白 佯死,得先入为君,是为 桓公。桓公 即位后不记旧仇,任 管仲 为相,终成霸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齐桓公 置射鉤而使 管仲 相。”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射鉤之贼臣,著匡合之弘勋。”唐 杜牧《杜秋娘》诗:“射鉤后呼父,钓翁王者师。”⒉喻尝叛己而有宿仇者。《旧五代史·唐书·符存审传》:“
    • 20.
      幽厉释义:周 代昏乱之君 幽王 与 厉王 的并称。

昏乱(hunl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昏乱是什么意思 昏乱读音 怎么读 昏乱,拼音是hūn luàn,昏乱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昏乱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