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遗像 遗像的意思
xiàng

遗像

简体遗像
繁体遺像
拼音yí xiàng
注音ㄧˊ ㄒㄧㄤ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í wèi,(1) 丢失。【组词】:遗失。遗落。(2) 漏掉。【组词】:遗忘。遗漏。(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组词】:补遗。路不拾遗。(4) 余,留。【组词】:遗留。遗俗。遗闻。遗址。遗风。遗憾。遗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5) 死人留下的。【组词】:遗骨。遗言。遗嘱。(6) 不自觉地排泄。【组词】:遗尿。遗精。(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组词】:遗传。(8) 抛弃。【组词】:遗弃。

xiàng,(1) 相似。【组词】:好像。相(xiāng )像。像生(a.仿天然产物制成的工艺品;b.中国宋、元两代以说唱为业的女艺人)。(2) 比照人物做成的图形。【组词】:画像。塑像。雕像。绣像。肖像。(3) 比如,比方。【例句】:像这样的事是值得注意的。

遗像的意思

遗像 [yí xiàng]

1. 死者生前的照片或画像。

[portrait of the deceased;]

遗像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遗象”。

⒉ 指死者的画像、塑像或照片。

《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数年卒官,吏民悲感如丧亲戚,图画其形,思其遗像。”
《文选·潘岳<怀旧赋>》:“上瞻兮遗象,下临兮泉壤。”
李善 注:“象,谓形像也。以其已化,故谓之遗也。”
宋 苏辙 《杨惠之塑维摩像》诗:“谁人好道塑遗像,鮐皮束骨筋扶咽。”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越想越疑心,不住的踱出寿堂观看,越看越像自己老婆的遗象。”
丁玲 《母亲》一:“﹝医生﹞每回去看脉时走过堂屋,都看到那死去的朋友的遗像。”

⒊ 前代事物留传下来的形状、式样。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於牖上,此之遗像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为车乘者,苟贵轻细,又数变易其形,皆以白篾为纯,盖古丧车之遗象。”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二:“卤簿内皁纛,盖旄头之遗象。”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贔屭等名不同》:“囚牛龙种,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


国语词典

遗像 [yí xiàng]

⒈ 死者生前的照片或肖像。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只见中间奉著灵柩,面前香炉、烛台、遗像、魂旛。」

如:「国父遗像」。

⒉ 当物体移去或闭眼时,物像仍存在瞬间的现象。


遗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僧祇释义:⒈梵语阿僧祇的省称。意为无数,无量。宋 晁补之《鹧鸪天·杜四侍郎郡君十二姑生日》词:“不劳龙女骋威仪。僧祇世界供游戏,贤懿光阴比寿期。”清 蒋士铨《临川梦·说梦》:“虽则是僧祇劫里业缘该,毕竟你龙华会上真身坏。”王国维《题蕺山先生遗像》诗:“僧祇劫去留人谱,风义衰时拜鬼雄。”⒉波斯 语zangī的译音。泛指 南海 土著种族。或指 非洲 东海岸黑种人。《新唐书·南蛮传下·诃陵》:“元和 八年,献 僧祇 奴四、五色鸚鵡、频伽鸟等。”《新唐书·室利佛逝》:“又献侏儒、僧祇 女各二及歌舞,官使者为折衝,以其王为左
    • 2.
      升堂释义:⒈登上厅堂。 唐 韩愈《山石》诗:“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⒉旧谓官吏登堂理事为“昇堂”。清 翟灏《通俗编·居处》:“《定命録》:张文瓘 少时,曾有人相之云:‘当为相,然不得堂食。’及在此位,每昇堂欲食,即腹胀痛。按,凡州县临厅事,今皆谓之昇堂。”⒊登上厅堂。《仪礼·乡射礼》:“皆由其阶,阶下揖,升堂揖。”《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唐 顾况《公子行》:“入门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阶月。”清 叶廷琯《鸥波渔话》卷六:“升堂拜遗像,入室读其书。”⒋比喻学问技艺已入门。
    • 3.
      南能释义:指 唐代 佛教禅宗南宗创始人 慧能。唐 雍陶《同贾岛宿无可上人院》诗:“还因爱閒客,始得见 南能。”明 杨慎《无宵宿北岩开公房》诗:“何须分垢浄,持此问 南能。”清 赵翼《题蘗庵僧遗像》诗:“故国遗墟伤北望,空门法席演 南能。”赵朴初《喜春来·新年话旧小令寄日本友人》之五:“雪舟 山水多清韵,妙迹风流两国闻。岂徒衣鉢继 南能。”参见“南能北秀”。
    • 4.
      参拜释义:以一定的礼节进见敬重的人或瞻仰敬重的人的遗像、陵墓等:大礼参拜。参拜孔庙。
    • 5.
      参谒释义:进见尊敬的人;瞻仰尊敬的人的遗像、陵墓等:参谒黄帝陵。
    • 6.
      喜神释义:⒈指人的画像。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你孩儿趁父亲在日,画一轴喜神,着子孙后代供养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伯明 亲自指挥督率,舖陈停妥,便向 雅琴 道:‘此刻可请老伯母的喜神出来了。’”此指祖先遗像。⒉泛指物体的形貌。宋 宋伯仁《<梅花喜神谱>序》:“其实,写梅之喜神,可如牡丹、竹、菊,有谱则可谓之谱,今非其谱也。”⒊迷信指吉祥之神。《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出门迈鞍子、过火盆、送喜神、避太岁,便出了那座游廊屏门。”茅盾《子夜》十一:“他在这不干不净的当儿闯进去,岂不是冲犯了喜神。
    • 7.
      容堂释义:⒈古代宫室内前部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叫室。 堂前有屏障之设,故曰容堂。⒉安放遗像的影堂,灵堂。
    • 8.
      影殿释义:⒈寺庙道观供奉佛祖、尊师真影的殿堂。 ⒉供奉帝后遗像的殿堂。
    • 9.
      影神释义:⒈迷信谓人影有神灵主之,故称。⒉指遗像;画像。
    • 10.
      抚事释义:⒈追思往事;感念时事。 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灵庙荒顿,遗像陈昧。抚事怀人,永叹寔深。”唐 杜甫《羌村》诗之二:“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宋 陆游《夜过鲁墟》诗:“百年几兴废,抚事一凄愴。”明 高启《草书歌赠张宣》:“览时抚事每有感,胸次矹硉何由平?”⒉犹临事,遇事。宋 王安石《寄吴冲卿》诗:“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⒊招抚之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倘若抚事可成……国家即可无东顾忧。”
    • 11.
      拜容释义:叩拜祖先遗像。
    • 12.
      灵仪释义:⒈神灵或圣贤的图像。⒉死者的遗像。⒊出殡时的仪仗。
    • 13.
      灵台释义:⒈停灵柩、放骨灰盒或设置死者遗像、灵位的台:灵台左右排列着花圈。 ⒉指心灵。
    • 14.
      灵堂释义:停灵柩、放骨灰盒或设置死者遗像、灵位供人吊唁的屋子(一般是正房)或大厅。
    • 15.
      灵宫释义:⒈用以供奉神灵的宫阙楼观。⒉天帝或仙人住所。⒊指寺庙。⒋对宫殿的美称。⒌对住宅的美称。⒍指供奉帝王遗像的宫室。⒎引申指圹宫,墓穴。
    • 16.
      真堂释义:影堂。奉祀祖先名人遗像之所。
    • 17.
      睟容释义:⒈温和慈祥的容貌。⒉特指遗像。⒊天然光泽的脸色。
    • 18.
      神像释义:⒈神佛的图像、塑像。 ⒉旧时指遗像。
    • 19.
      神子释义:⒈谓祖先的遗像。《西游记》第九七回:“﹝刺史﹞即出来对着画儿焚香祷告道:‘伯考 姜公 乾一 神位……’行者 暗笑道:‘此是他大爷的神子。’”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神子》:“舒绍言 等《新年杂咏》云:岁终悬祖先像,新年晨夕设供,至落鐙而罢。金介山《落鐙夜收神子》诗:‘若非除夜何能见,纔过鐙宵不可留。’自注:‘俗称祖先遗像为神子。’”⒉太平天囯 对天王、天兄与幼主的别称。意为他们皆为上帝(神)的子孙。《太平天囯文献史料集·天王诏书·辛酉十一年二月十九日》:“哥云神父识神子,亦惟神子识神父。”
    • 20.
      象设释义:原指佛像。后亦泛指遗像。

遗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僧祇释义:⒈梵语阿僧祇的省称。意为无数,无量。宋 晁补之《鹧鸪天·杜四侍郎郡君十二姑生日》词:“不劳龙女骋威仪。僧祇世界供游戏,贤懿光阴比寿期。”清 蒋士铨《临川梦·说梦》:“虽则是僧祇劫里业缘该,毕竟你龙华会上真身坏。”王国维《题蕺山先生遗像》诗:“僧祇劫去留人谱,风义衰时拜鬼雄。”⒉波斯 语zangī的译音。泛指 南海 土著种族。或指 非洲 东海岸黑种人。《新唐书·南蛮传下·诃陵》:“元和 八年,献 僧祇 奴四、五色鸚鵡、频伽鸟等。”《新唐书·室利佛逝》:“又献侏儒、僧祇 女各二及歌舞,官使者为折衝,以其王为左
    • 2.
      升堂释义:⒈登上厅堂。 唐 韩愈《山石》诗:“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⒉旧谓官吏登堂理事为“昇堂”。清 翟灏《通俗编·居处》:“《定命録》:张文瓘 少时,曾有人相之云:‘当为相,然不得堂食。’及在此位,每昇堂欲食,即腹胀痛。按,凡州县临厅事,今皆谓之昇堂。”⒊登上厅堂。《仪礼·乡射礼》:“皆由其阶,阶下揖,升堂揖。”《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唐 顾况《公子行》:“入门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阶月。”清 叶廷琯《鸥波渔话》卷六:“升堂拜遗像,入室读其书。”⒋比喻学问技艺已入门。
    • 3.
      南能释义:指 唐代 佛教禅宗南宗创始人 慧能。唐 雍陶《同贾岛宿无可上人院》诗:“还因爱閒客,始得见 南能。”明 杨慎《无宵宿北岩开公房》诗:“何须分垢浄,持此问 南能。”清 赵翼《题蘗庵僧遗像》诗:“故国遗墟伤北望,空门法席演 南能。”赵朴初《喜春来·新年话旧小令寄日本友人》之五:“雪舟 山水多清韵,妙迹风流两国闻。岂徒衣鉢继 南能。”参见“南能北秀”。
    • 4.
      参拜释义:以一定的礼节进见敬重的人或瞻仰敬重的人的遗像、陵墓等:大礼参拜。参拜孔庙。
    • 5.
      参谒释义:进见尊敬的人;瞻仰尊敬的人的遗像、陵墓等:参谒黄帝陵。
    • 6.
      喜神释义:⒈指人的画像。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你孩儿趁父亲在日,画一轴喜神,着子孙后代供养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伯明 亲自指挥督率,舖陈停妥,便向 雅琴 道:‘此刻可请老伯母的喜神出来了。’”此指祖先遗像。⒉泛指物体的形貌。宋 宋伯仁《<梅花喜神谱>序》:“其实,写梅之喜神,可如牡丹、竹、菊,有谱则可谓之谱,今非其谱也。”⒊迷信指吉祥之神。《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出门迈鞍子、过火盆、送喜神、避太岁,便出了那座游廊屏门。”茅盾《子夜》十一:“他在这不干不净的当儿闯进去,岂不是冲犯了喜神。
    • 7.
      容堂释义:⒈古代宫室内前部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叫室。 堂前有屏障之设,故曰容堂。⒉安放遗像的影堂,灵堂。
    • 8.
      影殿释义:⒈寺庙道观供奉佛祖、尊师真影的殿堂。 ⒉供奉帝后遗像的殿堂。
    • 9.
      影神释义:⒈迷信谓人影有神灵主之,故称。⒉指遗像;画像。
    • 10.
      抚事释义:⒈追思往事;感念时事。 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灵庙荒顿,遗像陈昧。抚事怀人,永叹寔深。”唐 杜甫《羌村》诗之二:“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宋 陆游《夜过鲁墟》诗:“百年几兴废,抚事一凄愴。”明 高启《草书歌赠张宣》:“览时抚事每有感,胸次矹硉何由平?”⒉犹临事,遇事。宋 王安石《寄吴冲卿》诗:“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⒊招抚之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倘若抚事可成……国家即可无东顾忧。”
    • 11.
      拜容释义:叩拜祖先遗像。
    • 12.
      灵仪释义:⒈神灵或圣贤的图像。⒉死者的遗像。⒊出殡时的仪仗。
    • 13.
      灵台释义:⒈停灵柩、放骨灰盒或设置死者遗像、灵位的台:灵台左右排列着花圈。 ⒉指心灵。
    • 14.
      灵堂释义:停灵柩、放骨灰盒或设置死者遗像、灵位供人吊唁的屋子(一般是正房)或大厅。
    • 15.
      灵宫释义:⒈用以供奉神灵的宫阙楼观。⒉天帝或仙人住所。⒊指寺庙。⒋对宫殿的美称。⒌对住宅的美称。⒍指供奉帝王遗像的宫室。⒎引申指圹宫,墓穴。
    • 16.
      真堂释义:影堂。奉祀祖先名人遗像之所。
    • 17.
      睟容释义:⒈温和慈祥的容貌。⒉特指遗像。⒊天然光泽的脸色。
    • 18.
      神像释义:⒈神佛的图像、塑像。 ⒉旧时指遗像。
    • 19.
      神子释义:⒈谓祖先的遗像。《西游记》第九七回:“﹝刺史﹞即出来对着画儿焚香祷告道:‘伯考 姜公 乾一 神位……’行者 暗笑道:‘此是他大爷的神子。’”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神子》:“舒绍言 等《新年杂咏》云:岁终悬祖先像,新年晨夕设供,至落鐙而罢。金介山《落鐙夜收神子》诗:‘若非除夜何能见,纔过鐙宵不可留。’自注:‘俗称祖先遗像为神子。’”⒉太平天囯 对天王、天兄与幼主的别称。意为他们皆为上帝(神)的子孙。《太平天囯文献史料集·天王诏书·辛酉十一年二月十九日》:“哥云神父识神子,亦惟神子识神父。”
    • 20.
      象设释义:原指佛像。后亦泛指遗像。

遗像造句

1.望着母亲的遗像,女儿恸哭失声,哀痛欲绝。

2.看到贺龙的遗像,人们仿佛看到他叱咤风云,奋战疆场的昔日雄风。

3.人们肃立在烈士的遗像前,久久不肯离去。

4.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5.望着母亲的遗像,女儿痛哭失声,哀痛欲绝。

6.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7.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8.他凝视着父亲的遗像,若有所思。

遗像(yixi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遗像是什么意思 遗像读音 怎么读 遗像,拼音是yí xiàng,遗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遗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