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 [mào dié]
1. 犹高龄,高寿。
耄耋 引证解释
⒈ 犹高龄,高寿。
引三国 魏 曹操 《对酒》诗:“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北史·尉元传》:“虽老、更非官,耄耋罔禄,然况事既高,宜加殊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君无大贵,但得耄耋足矣。”
李大钊 《青春》:“斯则人类之寿,虽在耄耋之年,而吾人苟奋自我之欲能,又何不可返於无尽青春之域?”
国语词典
耄耋 [mào dié]
⒈ 耄,年纪约八、九十岁。耋,年纪为七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
引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况自此再三十年,京已寿登耄耋,更削发披缁坐此洞中为衲僧耶?」
耄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八十岁释义:古代称作耄耋之年,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 2.
月制释义:《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 ”孔颖达 疏:“月制,谓一月可办衣物易得者也,转老弥切也。”后用以指耄耋之年。隋 江总《让尚书令表》:“陛下听览餘辰,曲垂昭纳,遂斯反汗,高选具瞻,则敝盖敝帷,使臣暮齿,岁制月制,赊臣皓髮,不以一怠。”
- 3.
登寿释义:长寿;高龄。汉 蔡邕《汉交阯都尉胡府君夫人黄氏神诰》:“既作母仪,履信思顺,登寿耄耋,用永蕃孌。”唐 张说《岐州刺史平泉男陆君墓志》:“位不盈量,年无登寿。”
- 4.
耄耋释义:指老年;高龄(耋:七八十岁的年纪):耄耋之年。寿登耄耋。
- 5.
耄耋之年释义:耄耋:八九十岁。 耄,音“冒”,耋,音“迭”。
- 6.
衲僧释义:和尚,僧人。唐 黄滔《上李补阙》诗:“諫草封山药,朝衣施衲僧。”元 萨都剌《江城玩雪》诗:“舟子迷归寒浦外,衲僧疑在白云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况自此再三十年,京 已寿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为衲僧耶?”
- 7.
贞隐释义:⒈正大而深刻。《晋书·魏咏之传》:“魏咏之 器宇弘劭,识局贞隐。”⒉谓守持正道,不求闻达。明 胡承诺《绎志·自叙》:“排名慕贞隐,翛然脱维繫。”清 曾国藩《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若 孙夏峯、顾亭林、黄梨洲、王而农、梅勿菴 之徒,皆硕德贞隐,年登耄耋,而皆秉刚直之性。”清 曾纪泽《欧阳母邱太夫人九十寿序》:“大抵穷巷枯寂之士,克享大年者,非其盛德贞隐,至行过人,即能耽玄守默,处靖衡门,于人间世之毁誉穷通,泊焉不以为意者也。”
- 8.
髦耋释义:高年长寿。 髦,通“耄”。清 方履籛《清故江西广信府知府康公神道碑》:“即为设严禁,宣明教,延诱髦耋,賙养贫弱,未及朞月,釐然更悔。”参见“耄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