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若 [zhì ruò]
1. 连词。表示提出另一个话题,用在下文的开头,可译为“至于”
例至若诗书所述。——《史记·货殖列传》
至若春和景明。——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英[go so far as to; as for;]
至若 引证解释
⒈ 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引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宾实,诚多未值。至若诗之为技,较尔可知,以类推之,殆均博弈。”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脛,坚冰在鬚……繒纊无温,堕指裂肤。”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序》:“因备先传,撰拟成篇,班班有据,以悉全时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各冠以时,定为先后……至若触事兴怀,随附篇末。”
国语词典
至若 [zhì ruò]
⒈ 加之。
引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
⒉ 至于讲到、提到。为转换话题,谈到有关的或附带的事情时的用词。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也作「至如」、「至于」。
引《文选·江淹·别赋》:「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
至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乖宜释义:失当。唐 刘知几 《史通·论赞》:“至若与夺乖宜,是非失中,如 班固 之深排 贾谊 , 范曄 之虚美 隗嚣 ……或言伤其实,或拟非其伦。”《明史·潘荣传》:“政令乖宜,下民失所。”
- 2.
传述释义:转述;传授;传说。《后汉书·西域传论》:“张騫 但著地多暑溼,乘象而战,班勇 虽列其奉浮图,不杀伐,而精文善法导达之功靡所传述。”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江 南学士读《左传》,口相传述,自为凡例。”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三:“至若 丘明 而下,公、穀、邹、郟 数子止取传述而已。”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序》:“百餘年来,转相传述,徧於东南。”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到壮美时,随着观看的人们,便喝一声采,后来还传述开去。”
- 3.
娈婉释义:美好貌。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滱水》:“至若孌婉丱童,及弱年崽子,或单舟採菱,或叠舸折芰。”参见“婉孌”。
- 4.
律度释义:⒈古代计度,皆出于黄钟之律,故称律度。 度指长短,即分、寸、尺、丈、引。也包括计算容积、重量。《左传·文公六年》:“著之话言,为之律度。”杜预 注:“钟律度量,所以治厤明时。”一说犹法度、法制。见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⒉犹规矩,法度。唐 白居易《记画》:“至若笔精之英华,指趣之律度,予非画之流也,不可得而知之。”太平天囯 黄期陞《建天京于金陵论》:“整肃官方,驭群臣以律度。”章炳麟《检论·序种姓下》:“古学废秏,而姓氏失其律度。”⒊音律的法度标准。宋 梅尧臣《击瓯赋》:“鸣非瓦釜律度合,鼓非土缶音韵周
- 5.
海镜释义:⒈指明亮如镜的海或海面。 南朝 宋 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太上正位,天临海镜。”唐 黄滔《狎鸥赋》:“至若海镜秋碧,天蓝霽青,磨开桂月於浩渺,画出 蓬山 於杳冥。”清 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仰能窥天步,俯能测海镜。”瞿秋白《饿乡纪程》十四:“饿乡之‘饿’如其不轧窒他的机括,前途大约就可以见平风静浪的海镜。”⒉指月亮。明 徐渭《泊阊门值闰月中秋》诗:“天上桂轮长若满,人间酒盏莫嫌多。虹桥一散能追不,海镜孤飞奈堕何。”⒊蛤类动物名。唐 刘恂《岭表录异》卷下:“海镜,广 人呼为膏叶盘。两片合以
- 6.
纵浪释义:犹放浪。 晋 陶潜《形影神·神释》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明 方孝孺《闲居感怀》诗:“圣贤尽其常,纵浪礼义中。”清 严有禧《漱华随笔·忍庵先生》:“至若纵浪之饮,狭邪之游,知吾儿从未误犯。”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一则人有幼年明慧孝谨而长大昏愚纵浪者,更有横逆颠狂之性幼少未露者。”
- 7.
蓬艾释义:⒈蓬蒿与艾草。亦泛指丛生的杂草。《墨子·旗帜》:“蓬艾有积。”宋 苏舜钦《猎狐篇》:“何暇正丘首,腥臊满蓬艾。”清 顾炎武《将远行作》诗:“收身蓬艾中,所至若穷途。”⒉指草野;民间。《宋书·傅亮传》:“重明照蓬艾,万品同率由。”清 侯方域《陈其年诗序》:“吴 趋诸君即数十年来更变迭出,而犹存乎蓬艾之间。”
- 8.
证父攘羊释义:谓儿子告发父亲偷羊。 典出《论语·子路》:“叶公 语 孔子 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唐 刘知几《史通·序传》:“至若盛矜於己,而厚辱其先,此何异证父攘羊、学子名母?”
- 9.
钞胥释义:⒈专事誊写的胥吏、书手。 清 姚鼐《孙渊如观察万卷归装图》诗:“自兴雕板易钞胥,市册虽多乱鲁鱼。”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中:“於 吴 下庽庐校读一过,付钞胥写之。”梁启超《瓜分危言》第一章第四节:“画诺坐啸,职如钞胥。”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至若年代悬隔,章句割裂,则当是后世妄人所增与钞胥所脱云。”⒉讥笑抄袭陈言,不能自出新意的人。清 曹寅《白杜鹃意谓声似鹧鸪》诗之一:“窗外催归第几声,钞胥诗已徧 芜城。”
- 10.
钦恤释义:⒈见“钦恤”。⒉亦作“钦卹”。谓理狱量刑要慎重不滥,心存矜恤。语本《书·尧典》:“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南朝宋刘彧《宽刑诏》:“朕务存钦卹,每有矜贷。”唐白居易《止狱措刑策》:“至若尽钦恤之道,竭哀矜之诚,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此五者恤刑之法也。”宋曾巩《代太平州知州谢赐钦恤刑狱敕书表》:“臣与被德音,当宣上意,惟尽哀矜之理,庶符钦恤之心。”明李东阳《送顾天锡员外审刑山西》诗:“况奉钦恤詔,正当蠲涤辰。”
- 11.
风流人物释义:⒈英俊潇洒、杰出不凡的人物。 唐 陈叔达《答王绩书》:“至若 梁、魏、周、齐 之閒,耳目耆旧所接,风流人物,名实可知,衣冠道义,謳謡尚在。”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六街三市通车马,风流人物类京华。”毛泽东《沁园春·雪》词:“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⒉花哨轻浮或不拘礼法的人。《水浒传》第二回:“这太尉乃是 哲宗皇帝 妹夫,神宗皇帝 的駙马。他喜爱风流人物,正用这样的人。”《儒林外史》第二八回:“我们风流人物,只要才子佳人会合,一房两房,何足为奇!”《红楼梦》第九三回:“更兼 贾芹 也是风流
- 12.
骏杰释义:亦作“骏桀”。犹俊杰。骏,通“俊”。宋 罗泌《路史·后纪十·陶唐氏》:“养老尊贤,骏杰在位。”清 管同《与友人论文书》:“古来文人,陈义吐辞,徐婉不失态度;至若骏桀廉悍,称雄才而足号为刚者,千百年而后一遇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