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重 [zēng zhòng]
1. 加重;增强。
增重 引证解释
⒈ 加重;增强。
引《后汉书·隗嚣传》:“增重赋敛,刻剥百姓。”
宋 苏轼 《李之纯可集贤殿修撰河北都转运使》:“治办之能,尝见於用;忠厚之质,不移於势,是用进登书殿,增重使指。”
《孽海花》第十八回:“此次出洋,必能争回多少利权,增重多少国体。”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揆郑<哀政闻社员>》:“今以最新之名词,号召天下,且援引老成黄耉如 马良 者,以增重党势。”
增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筦释义:西汉 末年 王莽 为增加税收所实行的财政经济政策。即酒、盐、铁专卖,铸钱和收山泽税。见《汉书·王莽传中》。亦作“六管”。《后汉书·隗嚣传》:“﹝ 王莽 ﹞设为六管,增重赋敛。”
- 2.
头子钱释义:⒈唐 宋 时按一定比例在法定租赋外加收的或在官府出纳时抽取的税钱,为附加税的一种。宋 汪应辰《论勘合钱比旧增重疏》:“人户输纳官物,以钱陌取之者,曰头子钱……头子钱,本起於除陌钱,盖 唐 五代 不得已之政,本朝因循未能尽革。”亦省称“头子”。宋 叶适《经总制钱一》:“其时所在艰窘,无以救急,故减役钱,除头子,卖糟酵以相补足。”《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役钱每千纳头子五文,凡修官舍、作什器、夫力、輦载之类,并用此钱。”⒉聚赌抽头所抽的钱。清 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文献通考》:“近世赌博者百钱取五文入
- 3.
支移释义:宋 赋税的输纳方式。 送纳赋税有固定处所,而以有馀补不足,则移此输彼,移近输远,谓之支移。支移远近以户等高下而定。宋哲宗 时,陕西 分三等,乡村第一、二等户三百里、第三、四等户二百里,第五等户一百里。若非期限紧迫或战争急需,允许人户纳脚钱以免支移,成为变相加税。脚钱亦按等征收,且不断增重,甚至与正税相当。也有既不免支移,仍须添纳脚钱的。宋 欧阳修《原弊》:“今不先制乎国用,而一切临民而取之,故有支移之赋,有和糴之粟,有入中之粟,有和买之绢……用心益劳而益不足者,何也?制不先定而取之无量也。”宋 王安石《乞
- 4.
科防释义:用禁令刑律加以防范。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加其细政苛惨,科防互设,繒缴充蹊,坑穽塞路。”《三国志·吴志·阚泽传》:“又诸官司有所患疾,欲增重科防以检御臣下。”《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元年》:“高道穆 上表以为……此乃因循有渐,科防不切,朝廷失之,彼復何罪!”
- 5.
稍侵释义:谓逐渐增重。《资治通鉴·汉元帝竟宁元年》:“上疾稍侵,意忽忽不平。”胡三省 注引 颜师古 曰:“稍侵,言渐篤也。”
- 6.
计臣释义:⒈谋臣。 《孔丛子·对魏王》:“子高 谓 魏王 曰:‘臣入 魏国,见君之二计臣焉:张叔 谋有餘,范威 智不逮,然其功一也。’”《史记·苏秦列传》:“臣闻明主絶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彊兵之计臣得陈忠於前矣。”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大河 自古未始可涉,独 后魏 尒朱兆 自 富平津 亦涉渡而 袭 淮,大抵患在计臣之左谋,而俾小人因得归之於数,寧不痛哉!”⒉掌管国家财赋的大臣。宋 彭龟年《贺江西李漕启》:“躋荣廷阁,岂徒示天下之美名;增重计臣,所以踵皇华之故事。”《明史·李汝华传》:“
- 7.
重秤释义:⒈斤两大的秤。 《魏书·张普惠传》:“仰惟 高祖 废大斗,去长尺,改重秤,所以爱万姓,从薄赋。”⒉清 光绪 三十四年所定之衡器,专以称量重物。《清续文献通考·乐四》:“衡制之内,增重秤一种。”
- 8.
饵料系数释义:饵料系数又称增肉系数,即饵料用量与养殖鱼类增重量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