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自直 自直的意思
zhí

自直

简体自直
繁体
拼音zì zhí
注音ㄗˋ ㄓ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ì,(1) 本人,己身。【组词】:自己。自家。自身。自白。自满。自诩。自馁。自重(zhòng )。自尊。自谦。自觉(jué )。自疚。自学。自圆其说。自惭形秽。自强不息。(2) 从,由。【组词】:自从。自古以来。(3) 当然。【组词】:自然。自不待言。自生自灭。放任自流。(4) 假如。【例句】: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zhí,(1) 不弯曲。【组词】:直线。直角。直径。直立。直截了当。直觉(jué)。直观。(2) 把弯曲的伸开。【组词】:直起腰来。(3) 公正合理。【组词】:是非曲直。理直气壮。耿直。正直。(4) 爽快,坦率。【组词】:直爽。直率(shuài)。直谏。直诚。直言不讳。(5) 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组词】:一直走。直哭。(6) 竖,与“横”相对。【例句】:不要横着写,要直着写。(7) 汉字笔形之一,自上至下。(8) 姓。

基本含义

指人性格正直,不偏不倚,不受外界影响。

自直的意思

自直 [zì zhí]

1. 自然伸直。

3. 自行申辩,证明自己的正直。

自直 引证解释

⒈ 自然伸直。

《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汉 邯郸淳 《孝女曹娥碑》:“岂况庶贱,露屋草茅,不扶自直,不鏤而雕。”
唐 刘禹锡 《学阮公体》诗之一:“只言绳自直,安知室可欺?”

⒉ 自行申辩,证明自己的正直。

唐 韩愈 《赠崔复州序》:“虽然,幽远之小民,其足跡未尝至城邑;苟有不得其所,能自直於乡里之吏者鲜矣,况能自辨於县吏乎?”
《宋史·黄震传》:“既至,发 溥 姦赃数十事, 溥 坐废;而 震 亦为 溥 讼,夺一官。罢,畏 谓 权,不敢自直,及 谓 贬,乃復官。”


自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华释义:⒈传说仙人 东王公 又称 东华帝君,省称“东华”。 唐 吴筠《游仙》诗之四:“西龟初定籙,东华 已校名。”《云笈七籤》卷四八:“削灭九阴气,记上 东华 名。”明 张居正《应制白鹤吟》之四:“金简忽传天上字,东华 初纪大椿年。”参见“东王公”。⒉明 清 时中枢官署设在宫城 东华门 内,因以借称中央官署。明 袁宏道《途中怀大兄》诗:“一自直 东华,先鸡每戒睡。”⒊泛指朝廷。清 龚自珍《送南归者》诗:“布衣三十上书回,挥手 东华 事可哀。”⒋见“东华门”。
    • 2.
      括羽释义:箭末羽毛。亦喻修学益智,增进才力。括,通“栝”。语本《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 曰:‘南山 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 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南朝 梁简文帝《徵君何先生墓志》:“括羽儒囿,舟舆席珍。”南朝 梁 刘孝溉《仪贤堂监策秀才》诗:“硕学类括羽,奇文若锦繢。”《北史·儒林传序》:“贵游之辈,饰以明经,可谓 稽山 竹箭,加之括羽,俯拾青紫,断可知焉。”
    • 3.
      犀革释义:犀牛皮。《左传·庄公十二年》:“陈 人使妇人饮之酒,而以犀革裹之。”《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南山 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晋书·张载传》:“及其无事也,则牛驥共牢,利钝齐列,而无长涂犀革以决之,此 离朱 与瞽者同眼之説也。”
    • 4.
      紫微省释义:唐 开元 元年取天文紫微垣之义,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 省中种紫薇花,故亦称紫薇省。宋 陆游《寄张真父舍人》诗之二:“天上紫微省,鶯花绕直庐。”明 顾大典《青衫记·刘白谒元》:“紫薇省自直通宵,未央宫 漫忆同朝。”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自直(zi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自直是什么意思 自直读音 怎么读 自直,拼音是zì zhí,自直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自直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