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五营 五营的意思
yíng

五营

简体五营
繁体五營
拼音wǔ yíng
注音ㄨˇ ㄧ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ǔ,(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组词】: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yíng,(1) 军队驻扎的地方,借指按编制集体生活的地方。【组词】:营地。营房。营垒。军营。野营。阵营。步步为营(军队前进一步就设一道营垒,喻行动谨慎,防备极严)。(2) 军队的编制单位,连的上一级。(3) 筹划,管理,建设。【组词】:营业。营作。营田。营造。经营。国营。私营。(4) 谋求。【组词】:营求。营生。营救。营养。钻营。(5) 姓。

基本含义

指军队的五个编制单位,也泛指军队。

五营的意思

五营 [wǔ yíng]

1. 指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所领部队。泛指诸军营。

五营 引证解释

⒈ 指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所领部队。

《后汉书·顺帝纪》:“调五营弩师,郡举五人,令教习战射。”
李贤 注:“五营,五校也。谓长水、步兵、射声、屯骑、越骑等五校尉也。”
隋 虞世基 《讲武赋》:“选羽林於六郡,詔蹶张於五营。”

⒉ 泛指诸军营。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雷霆七校发,旌旆五营连。”
宋 刘克庄 《鹊桥仙·乡守赵计院生日》词:“四民香火,五营笳吹,来献一杯寿水。”


五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营释义:⒈指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所领部队。《后汉书·顺帝纪》:“调五营弩师,郡举五人,令教习战射。” 李贤 注:“五营,五校也。谓长水、步兵、射声、屯骑、越骑等五校尉也。” 隋 虞世基 《讲武赋》:“选羽林於六郡,詔蹶张於五营。”⒉泛指诸军营。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雷霆七校发,旌旆五营连。” 宋 刘克庄 《鹊桥仙·乡守赵计院生日》词:“四民香火,五营笳吹,来献一杯寿水。”
    • 2.
      列校释义:东汉 时守卫京师的屯卫兵分作五营,称北军五校,每校首领称校尉,统称列校。
    • 3.
      北军释义:⒈汉 代守卫京师的屯卫兵。未央宫 在京城西南,其卫兵称南军;长乐宫 在京城东面偏北,其卫兵称北军。文帝 时合南北军,其后宫室日增,南军名没,而北军名存。东汉 沿之,置北军中候,掌监五营,称为北军五校。《史记·吕太后本纪》:“七月中,高后 病甚,迺令 赵王 禄 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 产 居南军。”《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帝疑其 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於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参阅 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汉南北军义》。⒉指 唐 代皇帝的北衙禁军。唐 张说《颍川郡太夫人陈氏神道碑
    • 4.
      把总释义:⒈总管。⒉明清各地总兵属下以及明驻守京师三大营﹑清京师巡捕五营皆设把总,为低级武官。清代四川﹑云南等省土司也设有土把总。
    • 5.
      营马释义:⒈兵马。金 元好问《游天坛杂诗》之四:“想是近山营马少,青林深处有人家。”⒉指军用马。《明史·兵志四》:“於是营马转仰秣司农,岁费至十八万。”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一:“自京师巡捕五营,暨各省额设马共十一万六千八百五十三匹……此所谓营马也。”《清史稿·兵志十二》:“乾隆 季年,定 西藏 兵制,前藏 供差营马六十匹。”

五营(wuy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五营是什么意思 五营读音 怎么读 五营,拼音是wǔ yíng,五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五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