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 [kuǐ lěi]
1. 木偶戏中的木头人。
例傀儡戏。
英[ puppet; ]
2. 比喻受人操纵,不能自立的人或组织。
例傀儡政府。
傀儡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傀垒”。比喻郁结在心中的闷气或愁苦。傀,通“块”。
引清 陈裴之 《湘烟小录·香畹楼忆语》:“君当日以他人酒盃浇自己傀垒,兴酣落笔,概乎言之。”
廖仲恺 《双清词草》:“右诗词若干首,为予幽禁中穷极无聊之作,藉以排遣胸中傀儡,工拙不计也。”
⒉ 亦作“傀垒”。
⒊ 用土木制成的偶像。 《列子·汤问》记 周穆王 时巧匠 偃师 造假物倡者,即后来的木偶人。傀儡在 汉 代用于丧乐及嘉会, 隋 唐 已用于表演故事, 宋 代更加盛行。有杖头傀儡、悬线傀儡、药发傀儡、水傀儡、肉傀儡等。
引唐 吴兢 《贞观政要·慎所好》:“贞观 七年,工部尚书 段纶 进巧人 杨思齐 至, 太宗 令试, 纶 遣造傀儡戏具。”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博弈嬉戏·傀儡》:“世传傀儡起於 汉高祖 平城 之围,用 陈平 计,刻木为美人,立之城上,以诈 冒顿 閼氏,后人因此为傀儡。”
巴金 《秋》二一:“枚少爷 穿着长袍马褂,听人指挥,举动呆板,衣服宽大,活象一个傀儡。”
⒋ 指木偶戏。
引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南方好傀儡,北方好鞦韆,然皆胡戏也。”
⒌ 比喻不能自主、受人操纵的人或组织。
引清 李渔 《怜香伴·欢聚》:“这等看起来,把我当做个傀儡,从那时节掣到如今,还不知觉。”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第五节:“光绪帝 作为 西太后 的一个傀儡,才有他存在的意义,不愿当傀儡,就不能当皇帝。”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八:“宋蚒 在村里本来是个傀儡,所作所为,都靠 黎伥 在背后为他出谋划策。”
例如:伪 满洲国 是傀儡政权。
国语词典
傀儡 [kuǐ lěi]
⒈ 木偶戏中受人在幕后操纵的木偶。
⒉ 比喻徒有虚名,没有主见,甘心任人操纵的人或组织。
引《朱子全书·卷一·学一·总论为学之方》:「今于古人所以下学之序,则以为近于傀儡而鄙厌之。」
傀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人形释义:⒈人的形状、模样。⒉傀儡,玩偶。
- 2.
偶戏释义:傀儡戏;木偶戏。
- 3.
傀儡场释义:场,也写作“塲”。 演傀儡戏的场所。亦喻指官场。元 姚燧《醉高歌·感怀》曲:“荣枯枕上三更,傀儡场头四并。人生幻化如泡影,那箇临危自省。”明 陈玉阳《义犬》第一折:“浪道是名千载,不如这酒一盃。翰林院抝断南狐笔,傀儡塲搬演何朝戏,哄的人盖棺犹自波波地。休道是今人沉醉后人醒,这是非今古还同晦。”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七:“蒋虎臣 晚年学佛,自京畿督学归,入 庐山 行脚至 峩眉山 伏虎菴,留一偈云:‘……功名傀儡场中物,妻子骷髏队里人。’”
- 4.
傀儡子释义:即傀儡戏。
- 5.
傀儡释义:⒈木偶戏里的木头人。⒉比喻受人操纵的人或组织(多用于政治方面):傀儡政权。
- 6.
傀垒释义:见“傀儡”。
- 7.
南普陀寺释义:在 福建 厦门市 五老山 下。 始建于 唐 代,初名 普照寺,清 康熙 年间,靖海将军 施琅 重建,改名 南普陀,自是成为 闽南 佛教胜地。鲁迅《坟·写在<坟>后面》:“今夜周围是这么寂静,屋后面的山脚下腾起野烧的微光;南普陀寺 还在做牵丝傀儡戏,时时传来锣鼓声,每一间隔中,就更加显得寂静。”
- 8.
啓祷释义:启请祷告。宋 朱彧《萍洲可谈》卷三:“至赛时,张乐弄傀儡,初用楮钱,爇香启祷,犹如祠神。”
- 9.
头回释义:⒈宋 代演戏时称第一个节目。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般杂剧:杖头傀儡 任小三,每日五更头回小杂剧,差晚看不及矣。”⒉亦作“头迴”。指话本小说的入话。《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这回书单説一个官人,只因酒后一时戏笑之言,遂至杀身破家,陷了几条性命。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迴’。”《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説话的,你因甚的,头回説这‘八难龙笛词’?”许政扬 注:“説话(书)的引首。也叫得胜头回。”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二篇:“此种引首,与讲史之先叙天地开闢者略异,大抵诗词之
- 10.
子皇帝释义:即儿皇帝。指在异族统治者控制下的傀儡皇帝。
- 11.
宫戏释义:略似傀儡戏,惟人形加大,用细马尾系两臂,从上提动,唱词与音乐也较讲究。
- 12.
布袋木偶释义:木偶戏的一个类别。木偶形体较小,头部连在布袋上,外加戏装。艺人以手伸入布袋,操纵木偶动作。又名手托傀儡。
- 13.
弄戏释义:⒈游戏。⒉古时江南一带称演傀儡戏为弄戏。
- 14.
扩音器释义:亦称“扩声器”。用来扩大音量的器具。亦以喻受人主使而发言的傀儡。
- 15.
木偶戏释义: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由于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等。也叫傀儡戏。
- 16.
朱姬大仙释义:宋 代傀儡戏中的神仙。
- 17.
杂戏释义:⒈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又称“杂伎”。⒉指从事杂戏之人。
- 18.
权倾朝野释义:大致就是除了皇上神圣权利外也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或摄政大臣那种人,或者就是皇上其实就是所谓的傀儡政权或受其控制,而由宦官专政的局面也可以说是权倾朝野。
- 19.
桃偶释义:⒈桃木刻神鬼偶像。 ⒉喻傀儡人物。
- 20.
桃梗释义:⒈用桃木刻制的木偶。旧俗置以辟邪。⒉比喻任人摆布的傀儡。
傀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人形释义:⒈人的形状、模样。⒉傀儡,玩偶。
- 2.
偶戏释义:傀儡戏;木偶戏。
- 3.
傀儡场释义:场,也写作“塲”。 演傀儡戏的场所。亦喻指官场。元 姚燧《醉高歌·感怀》曲:“荣枯枕上三更,傀儡场头四并。人生幻化如泡影,那箇临危自省。”明 陈玉阳《义犬》第一折:“浪道是名千载,不如这酒一盃。翰林院抝断南狐笔,傀儡塲搬演何朝戏,哄的人盖棺犹自波波地。休道是今人沉醉后人醒,这是非今古还同晦。”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七:“蒋虎臣 晚年学佛,自京畿督学归,入 庐山 行脚至 峩眉山 伏虎菴,留一偈云:‘……功名傀儡场中物,妻子骷髏队里人。’”
- 4.
傀儡子释义:即傀儡戏。
- 5.
傀儡释义:⒈木偶戏里的木头人。⒉比喻受人操纵的人或组织(多用于政治方面):傀儡政权。
- 6.
傀垒释义:见“傀儡”。
- 7.
南普陀寺释义:在 福建 厦门市 五老山 下。 始建于 唐 代,初名 普照寺,清 康熙 年间,靖海将军 施琅 重建,改名 南普陀,自是成为 闽南 佛教胜地。鲁迅《坟·写在<坟>后面》:“今夜周围是这么寂静,屋后面的山脚下腾起野烧的微光;南普陀寺 还在做牵丝傀儡戏,时时传来锣鼓声,每一间隔中,就更加显得寂静。”
- 8.
啓祷释义:启请祷告。宋 朱彧《萍洲可谈》卷三:“至赛时,张乐弄傀儡,初用楮钱,爇香启祷,犹如祠神。”
- 9.
头回释义:⒈宋 代演戏时称第一个节目。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般杂剧:杖头傀儡 任小三,每日五更头回小杂剧,差晚看不及矣。”⒉亦作“头迴”。指话本小说的入话。《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这回书单説一个官人,只因酒后一时戏笑之言,遂至杀身破家,陷了几条性命。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迴’。”《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説话的,你因甚的,头回説这‘八难龙笛词’?”许政扬 注:“説话(书)的引首。也叫得胜头回。”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二篇:“此种引首,与讲史之先叙天地开闢者略异,大抵诗词之
- 10.
子皇帝释义:即儿皇帝。指在异族统治者控制下的傀儡皇帝。
- 11.
宫戏释义:略似傀儡戏,惟人形加大,用细马尾系两臂,从上提动,唱词与音乐也较讲究。
- 12.
布袋木偶释义:木偶戏的一个类别。木偶形体较小,头部连在布袋上,外加戏装。艺人以手伸入布袋,操纵木偶动作。又名手托傀儡。
- 13.
弄戏释义:⒈游戏。⒉古时江南一带称演傀儡戏为弄戏。
- 14.
扩音器释义:亦称“扩声器”。用来扩大音量的器具。亦以喻受人主使而发言的傀儡。
- 15.
木偶戏释义: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由于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等。也叫傀儡戏。
- 16.
朱姬大仙释义:宋 代傀儡戏中的神仙。
- 17.
杂戏释义:⒈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又称“杂伎”。⒉指从事杂戏之人。
- 18.
权倾朝野释义:大致就是除了皇上神圣权利外也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或摄政大臣那种人,或者就是皇上其实就是所谓的傀儡政权或受其控制,而由宦官专政的局面也可以说是权倾朝野。
- 19.
桃偶释义:⒈桃木刻神鬼偶像。 ⒉喻傀儡人物。
- 20.
桃梗释义:⒈用桃木刻制的木偶。旧俗置以辟邪。⒉比喻任人摆布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