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耳闻 耳闻的意思
ěrwén

耳闻

简体耳闻
繁体耳聞
拼音ěr wén
注音ㄦˇ ㄨ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ěr,(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例句】: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mó)。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2) 像耳朵的东西。【组词】:木耳。银耳。(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组词】:耳房。鼎耳。(4) 听说。【组词】: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组词】:想当然耳。(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例句】:“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wén,(1) 听见。【组词】: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2) 听见的事情,消息。【组词】:新闻。传闻。见闻。(3) 出名,有名望。【组词】:闻人。闻达。(4) 名声。【例句】:令闻(好名声)。丑闻。(5) 用鼻子嗅气味: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 姓。

基本含义

通过听说而得知,不是亲自经历的事情。

耳闻的意思

耳闻 [ěr wén]

1. 耳朵所听到的;亲耳闻听。

他的一些事我早有耳闻。

[hear of (about);]

耳闻 引证解释

⒈ 听说,听到。参见“耳闻目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鬼非目睹,语非耳闻,恍惚杳冥,茫无实据。”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我只说我当场眼见和后来耳闻的情形,请大家看看这阴惨惨的二十世纪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的 中国 !”


国语词典

耳闻 [ěr wén]

⒈ 听说。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耳闻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听闻释义:指听的活动或听到的内容:以广听闻。耸人听闻。
    • 2.
      思量释义:⒈考虑:这件事你还得好好思量思量。 ⒉想念;记挂:大家正思量你呢!
    • 3.
      目染释义:因经常看见而受到影响。
    • 4.
      聆听释义:听:凝神聆听。聆听教诲。

耳闻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目击释义:亲眼看到:目击者。目击其事。
    • 2.
      目睹释义:亲眼看到:耳闻目睹。

耳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习心释义:理学家指通过耳闻目见所得的意念,与良知良能有别。
    • 2.
      僄声释义:谓仅依耳闻,不察实情。僄,通“剽”。掠取。
    • 3.
      悲憾释义:悲伤怨恨。南朝 梁 江淹《横吹赋》:“西骨 秦 气,悲憾如懟;北质 燕 声,酸极无已。”《诗刊》1978年第3期:“耳闻哀音却又不相信,心中不敢想却又泪落成行……是极度悲憾而又极其思念所产生的矛盾心理。”
    • 4.
      惊耳骇目释义: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
    • 5.
      惊见骇闻释义: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同“惊耳骇目”。
    • 6.
      正言释义:⒈正面的话;合于正道的话。《老子》:“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之主,正言若反。”河上公 注:“此乃正直之言,世人不知,以为反言。”汉 桓宽《盐铁论·能言》:“药酒,病之利也;正言,治之药也。”宋 苏轼《赐太师文彦博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目见正色,耳闻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旷然。”《红楼梦》第九八回:“宝玉 虽不能时常坐起,亦常见 宝釵 坐在床前,禁不住生来旧病。宝釵 每以正言解劝。”⒉直言;说实话。《管子·法法》:“人主不周密,则正言直行之士危。”《史记·商君列传》:“武王
    • 7.
      目睹释义:亲眼看到:耳闻目睹。
    • 8.
      目见释义:亲眼看到:耳闻不如目见。
    • 9.
      耳决释义:犹耳闻。只凭传闻即加决断意。
    • 10.
      耳剽释义:指耳闻所得。
    • 11.
      耳受释义:犹耳闻。 谓得之传闻的话。
    • 12.
      耳孙释义:《汉书·惠帝纪》:“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耳孙者,玄孙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远,但耳闻之也。”又引 李斐 曰:“耳孙,曾孙也。”又引 晋灼 曰:“耳孙,玄孙之曾孙也。”颜师古 注:“耳孙,诸説不同。据《平纪》及《诸侯王表》,説 梁孝王 玄孙之耳孙。耳音仍……据《尔雅》:‘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从己而数,是为八叶,则与 晋 説相同。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按,《类篇·耳部》:“昆孙之子为耳孙。”
    • 13.
      耳治释义:⒈谓以耳闻。《穀梁传·僖公十六年》:“先陨而后石,何也?陨而后石也。於 宋,四境之内曰 宋。后数,散辞也,耳治也。”杨士勋 疏:“耳治也者,谓陨石先以耳闻。”⒉指教学中的听讲。朱自清《标准与尺度·诵读教学》:“所谓‘耳治’、‘口治’、‘目治’这诵读教学三部曲,日渐纯熟,则古人的‘一目十行’、‘七步成诗’,并非难事。”
    • 14.
      耳观释义:谓但凭耳闻。
    • 15.
      耳鉴释义:谓鉴藏书画,但凭耳闻,并无真识。
    • 16.
      耳闻释义:听说:耳闻不如目见。这事略有耳闻,详细情况不很清楚。
    • 17.
      耳闻不如目睹释义:见“耳闻不如目见”。
    • 18.
      耳闻不如眼见释义:见“耳闻不如目见”。
    • 19.
      耳闻目染释义:同“耳濡目染”。孙犁《<从维熙小说选>序》:“老伴是一个文盲,她之所以能‘青年作家’云云,不过是因为与我朝夕相处,耳闻目染的结果。”从维熙《北国草》第一章五:“由于他小时候在 巴黎 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
    • 20.
      耳闻目睹释义:亲耳听见,亲 眼看见。《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闻:听见。睹:看见。

耳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习心释义:理学家指通过耳闻目见所得的意念,与良知良能有别。
    • 2.
      僄声释义:谓仅依耳闻,不察实情。僄,通“剽”。掠取。
    • 3.
      悲憾释义:悲伤怨恨。南朝 梁 江淹《横吹赋》:“西骨 秦 气,悲憾如懟;北质 燕 声,酸极无已。”《诗刊》1978年第3期:“耳闻哀音却又不相信,心中不敢想却又泪落成行……是极度悲憾而又极其思念所产生的矛盾心理。”
    • 4.
      惊耳骇目释义: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
    • 5.
      惊见骇闻释义: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同“惊耳骇目”。
    • 6.
      正言释义:⒈正面的话;合于正道的话。《老子》:“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之主,正言若反。”河上公 注:“此乃正直之言,世人不知,以为反言。”汉 桓宽《盐铁论·能言》:“药酒,病之利也;正言,治之药也。”宋 苏轼《赐太师文彦博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目见正色,耳闻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旷然。”《红楼梦》第九八回:“宝玉 虽不能时常坐起,亦常见 宝釵 坐在床前,禁不住生来旧病。宝釵 每以正言解劝。”⒉直言;说实话。《管子·法法》:“人主不周密,则正言直行之士危。”《史记·商君列传》:“武王
    • 7.
      目睹释义:亲眼看到:耳闻目睹。
    • 8.
      目见释义:亲眼看到:耳闻不如目见。
    • 9.
      耳决释义:犹耳闻。只凭传闻即加决断意。
    • 10.
      耳剽释义:指耳闻所得。
    • 11.
      耳受释义:犹耳闻。 谓得之传闻的话。
    • 12.
      耳孙释义:《汉书·惠帝纪》:“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耳孙者,玄孙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远,但耳闻之也。”又引 李斐 曰:“耳孙,曾孙也。”又引 晋灼 曰:“耳孙,玄孙之曾孙也。”颜师古 注:“耳孙,诸説不同。据《平纪》及《诸侯王表》,説 梁孝王 玄孙之耳孙。耳音仍……据《尔雅》:‘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从己而数,是为八叶,则与 晋 説相同。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按,《类篇·耳部》:“昆孙之子为耳孙。”
    • 13.
      耳治释义:⒈谓以耳闻。《穀梁传·僖公十六年》:“先陨而后石,何也?陨而后石也。於 宋,四境之内曰 宋。后数,散辞也,耳治也。”杨士勋 疏:“耳治也者,谓陨石先以耳闻。”⒉指教学中的听讲。朱自清《标准与尺度·诵读教学》:“所谓‘耳治’、‘口治’、‘目治’这诵读教学三部曲,日渐纯熟,则古人的‘一目十行’、‘七步成诗’,并非难事。”
    • 14.
      耳观释义:谓但凭耳闻。
    • 15.
      耳鉴释义:谓鉴藏书画,但凭耳闻,并无真识。
    • 16.
      耳闻释义:听说:耳闻不如目见。这事略有耳闻,详细情况不很清楚。
    • 17.
      耳闻不如目睹释义:见“耳闻不如目见”。
    • 18.
      耳闻不如眼见释义:见“耳闻不如目见”。
    • 19.
      耳闻目染释义:同“耳濡目染”。孙犁《<从维熙小说选>序》:“老伴是一个文盲,她之所以能‘青年作家’云云,不过是因为与我朝夕相处,耳闻目染的结果。”从维熙《北国草》第一章五:“由于他小时候在 巴黎 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
    • 20.
      耳闻目睹释义:亲耳听见,亲 眼看见。《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闻:听见。睹:看见。

耳闻造句

1.她的改变是因为和我朝夕相处、耳闻目染的结果。

2.真是耳闻不如目见。今年去乡下探亲,才发现我国农村变化有多大。

3.这一说法你或许有所耳闻医疗成本价格已一飞冲天。

4.最近,我耳闻了很多小道消息。

5.未来,你会更多地期望耳闻目睹这位年轻的新秀。

6.这些年耳闻目睹的文坛轶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7.这件事是我耳闻目睹,确凿不移。

8.耳闻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兴旺发达。

9.我从乡下跑到京城,转眼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很不少。

10.这件事可是我耳闻目睹了的。

11.鲁迅先生的作品写的大多是耳闻目睹的事。

12.小华出身书香门第,耳闻目睹也爱上了读书。

耳闻(erw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耳闻是什么意思 耳闻读音 怎么读 耳闻,拼音是ěr wén,耳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耳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