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俸 [yuè fèng]
1. 亦作“月奉”。
3. 旧时官吏每月所得的俸钱、禄米。后亦泛指每月的薪俸。
月俸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月奉”。旧时官吏每月所得的俸钱、禄米。后亦泛指每月的薪俸。
引《周礼·天官·大宰》“四曰禄位” 汉 郑玄 注:“禄,若今月奉也。”
贾公彦 疏:“古者禄皆月别给之, 汉 之月奉亦月给之,故云若今月奉也。”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月俸四五万,寒有衣,飢有食。”
《宋史·兵志八》:“戍 岭 南者,增月奉。”
《初刻拍案惊奇》卷九:“那时身边丰厚, 拜住 又寻了一馆,教着蒙学生数人,復有月俸,家道从容,儘可过日。”
清 唐孙华 《题顾退山太史扁舟图》诗:“月俸粟一囊,未能饱厮养。”
国语词典
月俸 [yuè fèng]
⒈ 官吏每月所得的俸禄。也作「月奉」。
近月给 月薪
月俸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月薪释义:按月计算的工资。
- 2.
月给释义:犹月俸;月饷。
月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白释义:犹精白,极白。明 沉德符《野获编·工部·刘晋川司空》:“我辈忝大九卿,月俸例得上白粮,儘可供宾主饔飧。”许杰《两个青年》六:“他们又自告奋勇的去买了一大卷的 德国 上白图画纸。”
- 2.
二千石释义:汉 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史记·孝文本纪》:“臣谨请(与) 阴安侯 列侯 顷王后 与 瑯玡王 、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议。”《汉书·循吏传序》:“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 颜师古 注:“谓郡守、诸侯相。” 晋 葛洪 《西京杂记》卷一:“京师大水,祭山川以止雨,丞相、御史、二千石祷祠如求雨灋。” 宋 宋□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文翁掷斧》:“ 翁 呪曰:“吾得二千石,斧当著此。”因掷之,正中所欲处。后果为 蜀郡
- 3.
忝幸释义:谓受之有愧的幸遇。 《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元年》:“璋 不治节检,专为奢纵,而更居清显,此岂惟 璋 之忝幸,实时世之陵夷也。”《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三年》:“臣月俸百千,所用不及半,忝幸多矣。”
- 4.
念珠曹释义:户部京兆户曹的别称。念珠一般为一百零八颗,京兆户曹月俸数与之合,故名。
- 5.
月奉释义:见“月俸”。
- 6.
月直释义:月饷;月俸。
- 7.
月给释义:犹月俸;月饷。
- 8.
生米释义:⒈糙米。《宋书·孝义传·何子平》:“﹝ 子平 ﹞月俸得白米輒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 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饗白粲。’”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羹臛法》:“羊节解法,羊肶一枚,以水杂生米三升,葱一虎口,煮之。”⒉未煮熟的米。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一·粳》:“凡人嗜生米,久成米瘕,治之以鸡屎白。”
- 9.
贫官释义:清贫的官宦。《旧唐书·王求礼传》:“契丹 陷 幽州,馈輓不给,左相 豆卢钦望 请輟京官两月俸料以助军,求礼 谓 钦望 曰:‘公禄厚俸优,輟之可也。国家富有四海,足以储军国之用,何藉贫官薄俸。公此举岂宰相法邪?’”明 袁宏道《寄江进之书》:“弟意欲往 杭,无他,不过欲寻闲淡之方丈,远闺阁之佳人,写山水之奇胜,充贫官之囊橐,稍暖即图归计矣。”清 查慎行《与陈漳浦莘学话旧》诗:“山租输海贝,市舶贱迦楠;喜拜贫官惠,轻风白葛含。”
- 10.
贮积释义:储藏,积蓄。 《汉书·食货志下》:“诸贾人末作貰贷卖买,居邑贮积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唐 韩愈《顺宗实录四》:“吾所得月俸,汝可度吾家有几口,月食米当几何,买薪菜盐米凡用几钱,先具之,其餘悉以送酒媪,无留也,未尝有所贮积。”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故 魏 晋 迭兴,盛衰迥絶,齐 梁 接踵,贮积悬殊。”
- 11.
饩稍释义:古代官府发给的作为月俸的粮食。
- 12.
馆券释义:宋 代政府发放的免费供给官员食宿的凭证。宋 曾巩《秘书丞知成都府双流县事周君墓志铭》:“其在仕也,嫁姊之贫者,君常分月俸三之一以奉之,餘以与诸弟,君与妻子或止食馆券而已。”《宋史·礼志二二》:“又出班谢面天颜、沿路馆券、都城门外茶酒。”《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三年》:“本州解发举人,自 张咏 以来,例给馆券至京,今得三司移文,乃责吏人偿所给官物,恐非朝廷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