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 [ní cháng]
1. 就是《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英[Nichang;]
霓裳 引证解释
⒈ 神仙的衣裳。相传神仙以云为裳。
引《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元 袁桷 《甓社湖》诗:“灵妃 夜度霓裳冷,轻折菱花玩月明。”
许地山 《危巢坠简·无忧花》:“这动物质的衣裳,比起其馀的舞衣,直像寒冰狱里底鬼皮与天宫底霓裳的相差。”
⒉ 借指云雾,云气。
引南朝 齐 谢朓 《赛敬亭山庙喜雨》诗:“排云接虬盖,蔽日下霓裳。”
元 袁桷 《秋雪联句》:“白藏縞衣舞,顥气霓裳呈。”
⒊ 飘拂轻柔的舞衣。
引唐 白居易 《江南遇天宝乐叟》诗:“贵妃 宛转侍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冬雪飘颻锦袍煖,春风荡样霓裳飜。”
⒋ 借指舞女。
引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一折:“教莫把瑶筝按,只许凤簫閒,他道是何用霓裳翠袖弯。”
⒌ 道士的衣服。
引《隋书·隐逸传·徐则》:“霓裳羽盖,既且腾云,空椁餘衣,詎藉坟垄!”
唐 钱起 《柏崖老人号无名先生男削发女黄冠自以云泉独乐命予赋诗》:“长男栖月宇,少女炫霓裳。”
⒍ 《霓裳羽衣曲》的略称。
引唐 白居易 《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復挑,初为《霓裳》后《緑腰》。”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张春舫》:“因赋《游仙》诗云:‘可怜一闋《霓裳》咏,证果翻迟十二年。’”
郁达夫 《病后寄汉文先生松木君》诗:“大罗天上咏《霓裳》,亦是当年弟子行。”
⒎ 指霓裳羽衣舞。
引唐 裴铏 《传奇·薛昭》:“妃( 杨贵妃 )甚爱惜,常令独舞《霓裳》於 绣岭宫。”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想当日个按《六么》,舞《霓裳》未了,猛回头烛灭香消。”
清 纳兰性德 《明月棹孤舟·海淀》词:“一片亭亭空凝佇,趁西风,《霓裳》徧舞。”
国语词典
霓裳 [ní cháng]
⒈ 以霓所制的衣裳。指仙人所穿的服装。
引《楚辞·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⒉ 乐曲名。是唐代宫廷舞曲霓裳羽衣曲的简称。参见「霓裳羽衣曲」条。
引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之二:「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霓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序释义:⒈古乐《霓裳羽衣曲》的第七遍,自此始有拍而舞。 ⒉词牌“霓裳中序第一”的省称。
- 2.
云步释义:腾云而行的步履。 喻指轻盈的脚步。唐 杜牧《张好好诗》:“絳脣渐轻巧,云步转虚徐。”宋 吴泳《摸鱼儿·郫县宴同官》词:“那箇是、紫佩飞霞仙侣,駸駸云步如许。”清 查慎行《次汪紫沧同年见送原韵》之三:“云步改迁寻丈地,《霓裳》吹散大罗天。”
- 3.
仙山释义:⒈仙人居住的山。唐 刘禹锡《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诗:“三乡 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⒉比喻远离市廛的幽静所在。明 高濂《玉簪记·幽情》:“芳草掩重门,住仙山欲避 秦,门前怕有渔郎问。”参见“仙山楼阁”。
- 4.
仙真释义:道家称昇仙得道之人。唐 李白《上云乐》诗:“生死了不尽,谁明此胡是仙真?”宋 晏殊《拂霓裳》词:“祷仙真。愿年年今日,喜长新。”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白云观》:“相传十八日夜内必有仙真下降,或幻游人,或化乞丐。”
- 5.
何劳释义:⒈犹言何须烦劳,用不着。 《三国演义》第九六回:“赵云 慌忙下马伏地曰:‘败军之将,何劳丞相远接?’”清 李渔《奈何天·闹封》:“收拾残经别法王,袈裟脱去换霓裳。初来不为求超脱,临去何劳懺罪殃。”⒉承受烦劳。《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可憎猧子色茸茸,抬举何劳餧饲浓。”蒋礼鸿 通释:“何劳,同‘荷劳’,承荷烦劳的意思。”
- 6.
凫舄释义:《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王乔 者,河东 人也。显宗 世,为 叶 令。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舄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因以“鳧舄”指仙履。南朝 梁 沉约《善馆碑》:“霓裳不反,鳧舄忘归。”亦常用为县令的典实。唐 骆宾王《饯郑安阳入蜀》诗:“惟有双鳧舄,飞去復飞来。”明 孙柚《琴心记·王孙作醵》:“久别丰仪,常念一双鳧舄。”
- 7.
动地释义:震撼大地。《公羊传·文公九年》:“地震者何?动地也。”《北齐书·神武纪上》:“神武 亲送之郊,雪涕执别,人皆号慟,哭声动地。”唐 白居易《长恨歌》:“渔阳 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毛泽东《七律·答友人》:“洞庭 波涌连天雪,长岛 人歌动地诗。”
- 8.
叠遍释义:亦作“迭遍”。唐 乐曲《霓裳羽衣曲》自第七迭始有拍而舞,称为“叠遍”。遍,曲调。
- 9.
周郎顾释义:语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 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闕误,瑜 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謡曰:‘曲有误,周郎 顾。’”后用为精于音乐者善辨音律的典故。唐 李端《听筝》诗:“欲得 周郎 顾,时时误拂絃。”宋 周必大《点绛唇·赠歌者小琼》词:“见了还非,重理《霓裳》舞。虽无误,几年一遇,莫讶 周郎 顾。”明 陈所闻《金落索·代赠皖城王姬》曲:“芙蓉竟不如,燕子还相妒。梟梟新声,未许 周郎 顾。”
- 10.
唱经释义:唱诵经文。僧道念经,抑扬其声,故称。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下:“上敬天竺教,十二年冬製二高座,赐 新安国寺,一曰讲座,一曰唱经座,各高二丈。”唐 王建《霓裳词》之二:“一声声向天头落,效得仙人夜唱经。”唐 李洞《终南山二十韵》:“梯滑危缘索,云深静唱经。”
- 11.
坊陌释义:⒈指妓女居处。宋 周邦彦《瑞龙吟》词:“章臺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郑文焯 校引 杨慎 云:“当时(指 唐 时)长安 诸倡家其选入教坊者,居处则曰坊。”宋 姜夔《霓裳中序第一》词:“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参见“坊曲”。⒉泛指街巷。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一:“立 又封诸内藏库,将以奉北兵……又括刷在京金银,命百官分坊陌,穷治之,贵人富家俱被害。”
- 12.
底须释义:何须;何必。 元 许有壬《摸鱼子·和明初韵》词:“倾緑醑,底须按乐天池上《霓裳》谱!”《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清 孙致弥《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园居即事抒怀》诗:“遮莫文章供齿颊,底须愁病减腰围。”
- 13.
惊破释义:犹震碎。唐 白居易《长恨歌》:“渔阳 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宋 范成大《次韵陈融甫支盐年家见赠》:“高轩款门来,惊破雀罗静。”
- 14.
拍序释义:唐 代《霓裳舞曲》中段始有拍,称拍序。
- 15.
歌场释义:⒈类似歌墟的集会。明 董说《七国考·岳阳风土记》:“荆 湖 民俗,岁时会集或祷祠,多击鼓,合男女踏歌,谓之歌场。”⒉歌唱的场所。清 黄景仁《十四夜歌宴》诗:“歌场坐稳舞筵成,小部《霓裳》按奏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三引 清 宋树穀《出京留别》诗:“六年 燕 市聚游踪,酒席歌场处处同。”
- 16.
清宵释义:清静的夜晚。南朝 梁 萧统《钟山讲解》诗:“清宵出 望园,詰晨届 鐘岭。”宋 柳永《轮台子》词:“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鷄唤觉。”清 洪昇《长生殿·制谱》:“幽梦清宵度月华,听《霓裳羽衣》歌罢。”王统照《号声·司令》:“然而这几十个壮年团丁仿佛受了什么暗示,在初热的清宵也有些意外的感触,无复平日的笑谈高兴了。”
- 17.
琼林苑释义:⒈宋 皇家苑名。宋 乾德 二年置,在 汴京(今 河南省 开封市)城西。宋 政和 二年前,曾于此赐宴新进士。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一:“琼林苑,乾德 中置,太平兴国 中,復凿 金明池 於苑北……岁以二月开,命士庶纵观,谓之开池。至上巳,车驾临幸毕,即闭。岁赐二府从官燕及进士闻喜燕,皆在其间。”《宋史·选举志一》:“﹝ 太平兴国 九年﹞进士始分三甲。自是锡宴就 琼林苑。”⒉泛指京都宴请新进士之所。清 袁枚《琼林曲》:“几队霓裳行簇簇,琼林苑 里春波緑。”
- 18.
登盘释义:登上舞盘。 相传 汉 赵飞燕 曾于盘上舞,唐 杨贵妃 亦曾于翡翠盘中舞霓裳羽衣舞。
- 19.
竹烟波月释义:雾气中的竹林和月照下的波纹。喻月光下优美的景色。唐 白居易《<池上篇>序》:“酒酣琴罷,又命樂童登中島亭,合奏《霓裳散序》,聲隨風飄,或凝或散,悠揚於竹煙波月之際者久之。”
- 20.
绘声写影释义:同“繪聲繪色”。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今以《霓裳羽衣》之曲,演玉樹銅駝之史,凡 揚州 十日之屠,嘉定 萬家之慘,以及虜酋醜類之慆淫,烈士遺民之忠藎,皆繪聲寫影,傾筐倒篋而出之。”
霓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序释义:⒈古乐《霓裳羽衣曲》的第七遍,自此始有拍而舞。 ⒉词牌“霓裳中序第一”的省称。
- 2.
云步释义:腾云而行的步履。 喻指轻盈的脚步。唐 杜牧《张好好诗》:“絳脣渐轻巧,云步转虚徐。”宋 吴泳《摸鱼儿·郫县宴同官》词:“那箇是、紫佩飞霞仙侣,駸駸云步如许。”清 查慎行《次汪紫沧同年见送原韵》之三:“云步改迁寻丈地,《霓裳》吹散大罗天。”
- 3.
仙山释义:⒈仙人居住的山。唐 刘禹锡《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诗:“三乡 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⒉比喻远离市廛的幽静所在。明 高濂《玉簪记·幽情》:“芳草掩重门,住仙山欲避 秦,门前怕有渔郎问。”参见“仙山楼阁”。
- 4.
仙真释义:道家称昇仙得道之人。唐 李白《上云乐》诗:“生死了不尽,谁明此胡是仙真?”宋 晏殊《拂霓裳》词:“祷仙真。愿年年今日,喜长新。”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白云观》:“相传十八日夜内必有仙真下降,或幻游人,或化乞丐。”
- 5.
何劳释义:⒈犹言何须烦劳,用不着。 《三国演义》第九六回:“赵云 慌忙下马伏地曰:‘败军之将,何劳丞相远接?’”清 李渔《奈何天·闹封》:“收拾残经别法王,袈裟脱去换霓裳。初来不为求超脱,临去何劳懺罪殃。”⒉承受烦劳。《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可憎猧子色茸茸,抬举何劳餧饲浓。”蒋礼鸿 通释:“何劳,同‘荷劳’,承荷烦劳的意思。”
- 6.
凫舄释义:《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王乔 者,河东 人也。显宗 世,为 叶 令。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舄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因以“鳧舄”指仙履。南朝 梁 沉约《善馆碑》:“霓裳不反,鳧舄忘归。”亦常用为县令的典实。唐 骆宾王《饯郑安阳入蜀》诗:“惟有双鳧舄,飞去復飞来。”明 孙柚《琴心记·王孙作醵》:“久别丰仪,常念一双鳧舄。”
- 7.
动地释义:震撼大地。《公羊传·文公九年》:“地震者何?动地也。”《北齐书·神武纪上》:“神武 亲送之郊,雪涕执别,人皆号慟,哭声动地。”唐 白居易《长恨歌》:“渔阳 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毛泽东《七律·答友人》:“洞庭 波涌连天雪,长岛 人歌动地诗。”
- 8.
叠遍释义:亦作“迭遍”。唐 乐曲《霓裳羽衣曲》自第七迭始有拍而舞,称为“叠遍”。遍,曲调。
- 9.
周郎顾释义:语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 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闕误,瑜 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謡曰:‘曲有误,周郎 顾。’”后用为精于音乐者善辨音律的典故。唐 李端《听筝》诗:“欲得 周郎 顾,时时误拂絃。”宋 周必大《点绛唇·赠歌者小琼》词:“见了还非,重理《霓裳》舞。虽无误,几年一遇,莫讶 周郎 顾。”明 陈所闻《金落索·代赠皖城王姬》曲:“芙蓉竟不如,燕子还相妒。梟梟新声,未许 周郎 顾。”
- 10.
唱经释义:唱诵经文。僧道念经,抑扬其声,故称。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下:“上敬天竺教,十二年冬製二高座,赐 新安国寺,一曰讲座,一曰唱经座,各高二丈。”唐 王建《霓裳词》之二:“一声声向天头落,效得仙人夜唱经。”唐 李洞《终南山二十韵》:“梯滑危缘索,云深静唱经。”
- 11.
坊陌释义:⒈指妓女居处。宋 周邦彦《瑞龙吟》词:“章臺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郑文焯 校引 杨慎 云:“当时(指 唐 时)长安 诸倡家其选入教坊者,居处则曰坊。”宋 姜夔《霓裳中序第一》词:“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参见“坊曲”。⒉泛指街巷。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一:“立 又封诸内藏库,将以奉北兵……又括刷在京金银,命百官分坊陌,穷治之,贵人富家俱被害。”
- 12.
底须释义:何须;何必。 元 许有壬《摸鱼子·和明初韵》词:“倾緑醑,底须按乐天池上《霓裳》谱!”《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清 孙致弥《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园居即事抒怀》诗:“遮莫文章供齿颊,底须愁病减腰围。”
- 13.
惊破释义:犹震碎。唐 白居易《长恨歌》:“渔阳 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宋 范成大《次韵陈融甫支盐年家见赠》:“高轩款门来,惊破雀罗静。”
- 14.
拍序释义:唐 代《霓裳舞曲》中段始有拍,称拍序。
- 15.
歌场释义:⒈类似歌墟的集会。明 董说《七国考·岳阳风土记》:“荆 湖 民俗,岁时会集或祷祠,多击鼓,合男女踏歌,谓之歌场。”⒉歌唱的场所。清 黄景仁《十四夜歌宴》诗:“歌场坐稳舞筵成,小部《霓裳》按奏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三引 清 宋树穀《出京留别》诗:“六年 燕 市聚游踪,酒席歌场处处同。”
- 16.
清宵释义:清静的夜晚。南朝 梁 萧统《钟山讲解》诗:“清宵出 望园,詰晨届 鐘岭。”宋 柳永《轮台子》词:“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鷄唤觉。”清 洪昇《长生殿·制谱》:“幽梦清宵度月华,听《霓裳羽衣》歌罢。”王统照《号声·司令》:“然而这几十个壮年团丁仿佛受了什么暗示,在初热的清宵也有些意外的感触,无复平日的笑谈高兴了。”
- 17.
琼林苑释义:⒈宋 皇家苑名。宋 乾德 二年置,在 汴京(今 河南省 开封市)城西。宋 政和 二年前,曾于此赐宴新进士。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一:“琼林苑,乾德 中置,太平兴国 中,復凿 金明池 於苑北……岁以二月开,命士庶纵观,谓之开池。至上巳,车驾临幸毕,即闭。岁赐二府从官燕及进士闻喜燕,皆在其间。”《宋史·选举志一》:“﹝ 太平兴国 九年﹞进士始分三甲。自是锡宴就 琼林苑。”⒉泛指京都宴请新进士之所。清 袁枚《琼林曲》:“几队霓裳行簇簇,琼林苑 里春波緑。”
- 18.
登盘释义:登上舞盘。 相传 汉 赵飞燕 曾于盘上舞,唐 杨贵妃 亦曾于翡翠盘中舞霓裳羽衣舞。
- 19.
竹烟波月释义:雾气中的竹林和月照下的波纹。喻月光下优美的景色。唐 白居易《<池上篇>序》:“酒酣琴罷,又命樂童登中島亭,合奏《霓裳散序》,聲隨風飄,或凝或散,悠揚於竹煙波月之際者久之。”
- 20.
绘声写影释义:同“繪聲繪色”。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今以《霓裳羽衣》之曲,演玉樹銅駝之史,凡 揚州 十日之屠,嘉定 萬家之慘,以及虜酋醜類之慆淫,烈士遺民之忠藎,皆繪聲寫影,傾筐倒篋而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