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贵 [xūn guì]
1. 亦作“勋贵”。
2. 功臣权贵。
4. 功名富贵。
勋贵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勛贵”。
⒉ 功臣权贵。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唯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盃冷炙之辱。”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六年》:“蒙古 诸勋贵分封 山东 省,以 东平 行臺 严忠济 总一方之政。”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有勛贵过境,僕从殴伤平民, 镜伊 缚置狱中。”
⒊ 功名富贵。
引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维》:“当时皆以 圆(崔圆 )勋贵无二,望其救解。”
国语词典
勋贵 [xūn guì]
⒈ 功臣及贵族。
引《宋史·卷三一七·钱惟演传》:「惟演出于勋贵,文辞清丽,名与杨亿、刘筠相上下。」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唯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杯冷炙之辱。」
勋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冷炙释义:已凉的饭菜;剩余的饭菜。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今世曲解,虽变於古,犹足以畅神情也。唯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盃冷炙之辱。”唐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明 沉德符《野获编·禁卫·镇抚司刑具》:“每市一物入内,必经数处验查,饮食之属十不能得一,又不得自举火,虽严寒不过啖冷炙披冷衲而已。”
- 2.
勋贵释义:⒈亦作“勛贵”。功臣权贵。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唯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盃冷炙之辱。”《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六年》:“蒙古 诸勋贵分封 山东 省,以 东平 行臺 严忠济 总一方之政。”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有勛贵过境,僕从殴伤平民,镜伊 缚置狱中。”⒉功名富贵。唐 薛用弱《集异记·王维》:“当时皆以 圆(崔圆)勋贵无二,望其救解。”
- 3.
合门使释义:官名。 唐 末、五代 有閤门使,掌供奉乘舆,朝会游幸,大宴引赞,引接亲王宰相百僚藩国朝见,纠弹失仪。五代 以来,多以处武臣。宋 置东、西上閤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多以处外戚勋贵。绍兴 五年,诏右武大夫以上并称知閤门事,官未至者称同知閤门事,在知閤门之下。参阅《宋史·职官志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 4.
烦重释义:⒈冗长而重复。《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约其辞文,去其烦重。”晋 葛洪《抱朴子·省烦》:“其烦重游説,辞异而理同者,存之不可常行,除之无所伤损。”清 梅曾亮《家谱约书》:“谱牒烦重,难时閲,故敬録本支之讳字卒葬著於篇,后人可观焉。”⒉(负担)繁多而沉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如为勋贵所逼,隐忍方便,速报取了;勿使烦重,感辱祖父。”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惠化》:“阎伯屿 为 袁州,时征役烦重。”邹韬奋《萍踪寄语》五九:“船长、船员及工作较烦重的水手,则每年有四星期的休养例假。”
- 5.
知合门事释义:官名。宋 代阁门司主管官员,掌朝会、游幸、宴享赞相礼仪等事。《宋史·职官志六》:“旧制有东、西上閤门,多以处外戚勋贵。建炎 初元,併省为一……五年,詔右武大夫以上并称知閤门事兼客省、四方馆事。”
- 6.
知閤门事释义:官名。宋 代阁门司主管官员,掌朝会、游幸、宴享赞相礼仪等事。《宋史·职官志六》:“旧制有东、西上閤门,多以处外戚勋贵。建炎 初元,併省为一……五年,詔右武大夫以上并称知閤门事兼客省、四方馆事。”
- 7.
閤门使释义:官名。唐 末、五代 有閤门使,掌供奉乘舆,朝会游幸,大宴引赞,引接亲王宰相百僚藩国朝见,纠弹失仪。五代 以来,多以处武臣。宋 置东、西上閤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多以处外戚勋贵。绍兴 五年,诏右武大夫以上并称知閤门事,官未至者称同知閤门事,在知閤门之下。参阅《宋史·职官志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