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服 [shì fú]
1. 封建时代士人的服饰。
士服 引证解释
⒈ 封建时代士人的服饰。
引《国语·周语上》“晋侯 端委以入” 三国 吴 韦昭 注:“説云:‘衣玄端,冠委皃,请侯祭服也。’ 昭 谓:此士服也。诸侯之子未受爵命,服士服也。”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元旦朝会》:“车驾坐 大庆殿,有介胄长大人四人,立于庙角,谓之镇殿将军。诸国使入贺殿庭。列法驾仪仗,百官皆冠冕朝服,诸路举人解首,亦士服立班,其服二量冠、白袍青缘。”
士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太真释义:⒈原始混沌之气。《文选·傅毅<舞赋>》:“啟太真之否隔兮,超遗物而度俗。”李善 注:“太真,太极真气也。”《子华子·阳城胥渠问》:“太真剖割,通之而为一,离之而为两,各有精专,是名阴阳。”⒉仙女名。《云笈七籤》卷九八:“太真夫人 者,王母 之小女也。年可十六七,名 婉罗,字 勃遂。”⒊唐 杨贵妃 号。《旧唐书·后妃传上·玄宗杨贵妃》:“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唐 罗隐《牡丹》诗:“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 无力凭栏干。”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 鶯鶯 ﹞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 之颜。
- 2.
寒食散释义:古代药名。服后宜吃冷食,故名。配剂中主要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磺等五种矿石,因又称五石散。相传其方始于 汉 代,魏 晋 南北朝 名士服用此散,成为一时的风气。往往有服后残废致死的。
- 3.
披带释义:⒈穿上道士服。 宋 何薳《春渚纪闻·宿生盲报》:“女年齿浸长,谋与披带入道,不復有适人之议也。”⒉犹披挂。宋 曾巩《议边防给赐士卒只支头子》:“随驾之士,披带已重,若有支赐,如何将行?”《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今日财用所出,尽於养兵,然其间未尝入队,不堪披带者,尚多有之。”
- 4.
男人尚释义:一个男士服饰导购网站。
- 5.
男式服装释义:男士服装简称男装,是成年男子穿着的服装。
- 6.
组练释义:⒈《左传·襄公三年》:“﹝ 楚子 重 ﹞使 邓廖 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 吴。”孔颖达 疏引 贾逵 曰:“组甲,以组缀甲,车士服之;被练,帛也,以帛缀甲,步卒服之。”组甲、被练皆指将士的衣甲服装。后因以“组练”借指精锐的部队或军士的武装军容。南朝 齐 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北拒溺驂鑣,西龕收组练。”唐 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组练照 楚国,旌旗连海门。”唐 杜牧《东兵长句十韵》:“羽林东下雷霆怒,楚 甲南来组练明。”明 唐顺之《荥阳行》:“大小一百一十战,组练峥嶸如闪电。”⒉组带。《新
- 7.
衫帽释义:凉衫便帽。宋 代士大夫闲居时的装束。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杜祁公 休退,居 南都,客至无不见,止服衫帽,尝曰:‘七十致政,可用高士服乎?’”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二:“自昔人士皆著帽,后取便於戎服。绍兴 丙子,魏敏肃 道弼 贰大政,一日造朝,预备衫帽,朝退,服以入堂,盖已得请矣。一时骤更衣制,力或未办,乃权宜以凉衫为礼,习以为常。乾道 间,王日严 内相申请,谓环一堂而围座,色皆浅素,极可憎,乞仍存紫衫,至今四十年不改。前此仕族子弟,未受官者皆衣白,今非跨马及弔慰,不敢用。”清 顾炎武《日知录·衫
- 8.
贵焰释义:高门大族的势焰。 元 袁桷《隐仙记》:“独 王君 服道士服几七十年,往来 袁氏 门且五世,贵燄侈盛,尝亲见之。”
- 9.
青靠释义:黑色的紧身窄袖武士服。《三侠五义》第四三回:“忽见嗖的进来一人,穿着一身青靠,年纪不过二十岁,眉清目朗,手持一把明晃晃的钢刀。”
- 10.
鹤裘释义:鹤羽做的袍服。 多为道士服饰。
- 11.
鼠腰兜释义:一种武士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