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册 [āi cè]
1. 同“哀策”。 君主时代,帝后崩逝,颂扬其功德的文字,多用韵语写成。《唐·杨烱·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孝敬崩,诏公为哀册。”
哀册 引证解释
⒈ 同“哀策”。君主时代,帝后崩逝,颂扬其功德的文字,多用韵语写成。
引《唐·杨烱·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孝敬崩,诏公为哀册。”
国语词典
哀册 [āi cè]
⒈ 君主时代,帝后崩逝,颂扬其功德的文字,多用韵语写成。
引唐·杨烱〈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孝敬崩,诏公为哀册。」
哀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优洽释义:⒈广被,遍及。汉 焦赣《易林·家人之泰》:“仁德优洽,恩及异域。”优洽,一本作“履洽”。南朝 宋 颜延年《赭白马赋》:“武义粤其肃陈,文教迄已优洽。”⒉谓卓异而广博。南朝 梁 王筠《昭明太子哀册文》:“总贤时才,网罗英茂。学穷优洽,辞归繁富。”《北齐书·杜弼传》:“卿才思优洽,业尚通远,息栖儒门,驰骋玄肆。”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张说》:“张説 文思清新,艺能优洽。”⒊优厚。《陈书·杜稜传》:“稜 歷事三帝,竝见恩宠。末年不预征役,优游京师,赏赐优洽。”《隋书·裴蕴传》:“即日拜开府仪同三司,礼赐优洽。
- 2.
册文释义:文体名。简称“册”。原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只用于帝王封赠臣下;后世应用渐繁,有祝册、立册、封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等名目,凡祭告、上尊号及诸祀典,均得用之。《文选》列有“册”的一类,收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上亲郊庙,册文皆曰‘恭荐岁事’。”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一:“ 真宗 将立 明肃 作后,令 丁谓 諭旨於 杨大年 ,令作册文。”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上御 保和殿 ,颁赐册文、香帛,给御盖一、龙纛二、御仗二
- 3.
胜士释义:⒈佳士,才识过人的人士。《晋书·羊祜传》:“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宋 叶适《<黄子耕文集>序》:“豫章 黄子耕,少所树立,便入高人胜士之目,不独倚先世为重也。”明 方孝孺《题褚遂良书唐文皇帝哀册墨迹》:“晋 宋 间人以风度相高,故其书如雅人胜士。”⒉佛教语。对持戒者的尊称。见《释氏要览》卷上引《月灯三昧经》。元 德异《<坛经>序》:“近得 通上人 寻到全文,遂刊於 吴 中 休休禪寺,与诸胜士同一受用。”
- 4.
厚夜释义:⒈长夜。喻不明之境。唐 王勃《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建灵幢於厚夜,珠饰年深;悬法鼓於迷津,规模岁远。”唐 皇甫湜《送孙生序》:“孙生 天与之觉,独晓然於厚夜,聪然於大醉,发奋而著书。”⒉长夜。喻人死后永埋地下,处黑暗中,如漫漫长夜。《左传·襄公十三年》“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晋 杜预 注:“窀,厚也,穸,夜也,厚夜如长夜……长夜谓葬埋。”孔颖达 疏:“长夜者,言夜不復明,死不復生,故长夜谓葬埋。”唐 王缙《玄宗大明皇帝哀册文》:“厚夜兮藏昼,终天兮戢辉。”唐 刘禹锡《代杜司徒谢追赠表》:“紫书忽降於重霄,密
- 5.
哀册释义:同“哀策”。 君主时代,帝后崩逝,颂扬其功德的文字,多用韵语写成。《唐·杨烱·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孝敬崩,诏公为哀册。”
- 6.
哀策释义:亦作“哀册”。 文体的一种。封建时代颂扬帝王、后妃生前功德的韵文,多书于玉石木竹之上。行葬礼时,由太史令读后,埋于陵中。《后汉书·礼仪志下》:“太史令奉哀策立后。”《南史·后妃传下·梁武丁贵嫔》:“普通 七年十一月庚辰,﹝贵嬪﹞薨……詔吏部郎 张纘 为哀册文。”唐 杨炯《薛振行状》:“孝敬 崩,詔公为哀册。”清 钱谦益《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赋挽词》之二:“南郊传累德,哀策属何人?”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上哀下曰誄,始 鲁庄公;下哀上曰哀策,始 汉 李尤。”
- 7.
大手笔释义:⒈知名作者写出 的有分量的文章。《晋书 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⒉名噪一时的作者。《新唐书 苏颋传》:“颋自景龙后,与张 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 8.
如椽笔释义:典出《晋书·王珣传》:“珣 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諡议,皆 珣 所草。”后遂以“如椽笔”比喻笔力雄健。犹言大手笔。宋 杨万里《送罗永年归永丰》诗:“所喜如椽笔,能挥却日戈。老夫留病眼,看子中文科。”明 郭贞顺《上俞将军》诗:“欲为将军纪战绩,天家自有如椽笔。”陈毅《题<长征会师图>》诗:“感谢母子如椽笔,写来悬挂人民之心间。”参见“大手笔”。
- 9.
宵衣释义:⒈天不亮就穿衣起身。 旧时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南朝 陈 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唐 许浑《秋日早朝》诗:“宵衣应待絶更筹,环珮鏘鏘月下楼。”《旧唐书·懿宗纪》:“况荷十七圣之鸿休,绍三百年之庆祚,将求理本,敢忘宵衣。”宋 王禹偁《献转运使雷谏议》诗之二:“父子有才同富国,君王无事免宵衣。”参见“宵衣旰食”。⒉黑色的丝服。古代妇女助祭时所穿。宵,通“綃”。《仪礼·士昏礼》:“姆纚笄宵衣在其右。”郑玄 注:“宵,读为《诗》‘素衣朱綃’之綃;《鲁诗》以綃为綺属也;姆,亦玄衣;以綃为领
- 10.
家庆释义:⒈指家中的喜庆之事。北周 庾信《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大统 十六年,册授 永安郡 君,妇以夫尊,亲由子贵,朝章家庆,兼而有之。”南朝 陈 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我皇诞圣,应此家庆。”⒉“拜家庆”的省称。古时指久别归家拜见亲长。唐 卢象《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移庄庆会兼赋是诗》之一:“上堂家庆毕,愿与亲姻邇。”明 高明《琵琶记·乞丐寻夫》:“死别多应梦里逢,谩劳孝妇写遗踪,可怜不得图家庆,辜负丹青泣画工。”参见“拜家庆”。⒊父母生日亦称为家庆。
- 11.
昃食释义:过午进膳。谓勤于政事。南朝 陈 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陈书·高祖纪上》:“公求衣昧旦,昃食高舂,兴构宫闈,具瞻遐邇。”《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朕昃食厉志,庶几治古。”
- 12.
梦笔释义:《晋书·王珣传》:“珣 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謚议,皆 珣 所草。”《南史·文学传·纪少瑜》:“少瑜 尝梦 陆倕 以一束青鏤管笔授之,云:‘我以此笔犹可用,卿自择其善者。’其文因此遒进。”又《江淹传》:“淹 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又尝宿于 冶亭,梦一丈夫自称 郭璞,谓 淹 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 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絶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梦笔事类颇多,大抵用以指才思敏捷,文章华美。唐 李商隐《江上忆严五广休》诗:“征南
- 13.
笔如椽释义:《晋书·王珣传》:“珣 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諡议,皆 珣 所草。”后因以“笔如椽”喻大手笔或重要的文墨之事。
- 14.
讨研释义:探讨钻研。唐 赵宗儒《顺宗皇帝哀册文》:“深工八体,尤洞三玄,秉志乐善,鋭思讨研。”宋 金履祥《祭王立斋先生文》:“云胡一疾,荏苒三年,右缓左弱,不废讨研。”
- 15.
谥册释义:亦作“諡册”。指刻有为帝后上谥诏书的简册。《魏书·术艺传·江式》:“以书 文昭太后 尊号諡册,特除奉朝请,仍符节令。”唐 颜真卿《元陵仪注》:“礼仪使以諡册跪奠於宝綬之西,又以哀册跪奠於諡册之西。”《明史·礼志五》:“洪武 元年,追尊四庙諡号,册宝皆用玉。册简长尺二寸,广一寸二分,厚五分。简数从文之多寡。联以金绳,藉以锦褥,覆以红罗泥金夹帕。册匣,朱漆鏤金,龙凤文…… 建文 时,追尊諡册之典,以革除无考。”清 顾炎武《庙号议》:“以至諡册一颁,天下用为讥笑。”
- 16.
髫齿释义:幼年。 唐 李揆《恭懿太子哀册文》:“秀发孩笑,惠彰髫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