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组词】:专一。一心一意。(3) 全;满。【组词】:一生。一地水。(4) 相同。【组词】:一样。颜色不一。(5) 另外的。【例句】:蟋蟀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组词】:算一算。试一试。(7) 乃;竞。【组词】:一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组词】:统一。整齐划一。(9) 或者。【组词】:一胜一负。(10) 初次。【组词】:一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là xī,(1)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2) 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组词】:腊肉。腊鱼。腊味。(3) 姓。(1) 干肉。【例句】:“噬腊肉,遇毒。”(2) 晾干。【例句】:“燃得而腊之以为饵。”(3) 皮肤皴皱。
1. 犹一冬。宋代民间风俗,生子七日为一腊,有一腊、二腊、三腊、满月等说法。佛教沿用印度古代婆罗门雨期禁足的旧习,在戒律中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于夏季(雨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后,称为“一腊”,受戒后一年。
⒈ 犹一冬。
引宋 欧阳修 《喜雪示徐生》诗:“常闻老农语,一腊见三白。”
宋 曾巩 《冬暮感怀诗》:“荒山未有雪,野水不见冰,一腊今已半,浮阳壮犹矜。”
宋 杨万里 《除夕宿临川战平》诗:“一腊天频雪,千山梅未花。”
⒉ 宋 代民间风俗,生子七日为一腊,有一腊、二腊、三腊、满月等说法。
引宋 吴自牧 《梦粱录·育子》:“三朝与儿落脐炙囱,七日名‘一腊’,十四日谓之‘二腊’,二十一日名曰‘三腊’。”
⒊ 佛教沿用 印度 古代婆罗门雨期禁足的旧习,在戒律中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于夏季(雨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后,称为“一腊”,受戒后一年亦称“一腊”。
⒈ 婴儿出生七日。
引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育子》:「就蓐分娩讫,人争送粟米炭醋之类。……七日谓之『一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