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舟 [tūn zhōu]
1. 指能吞船的大鱼,喻罪行极大的人。
例吞舟是漏。——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英[crime-steeped person as big fish that can devor ship;]
吞舟 引证解释
⒈ 吞舟之鱼的略语。常以喻人事之大者。参见“吞舟之鱼”。
引《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彼埳井之潢污,固不容夫吞舟。”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征伐》:“褒秋毫之善,解吞舟之网。”
元 周德清 《沉醉东风·有所思》曲之四:“藏剑心肠利己,吞舟度量容谁?”
清 钱大昕 《过安阳有感韩平原事》诗:“如何一卷姦臣传,却漏吞舟 史太师。”
国语词典
吞舟 [tūn zhōu]
⒈ 比喻犯大罪的人。参见「吞舟之鱼」条。
引《晋书·卷八三·顾和传》:「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
吞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吞舟之鱼释义:能吞舟的大鱼。 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 2.
吞舟漏网释义:本指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 同“吞舟是漏”。
- 3.
吞航释义:犹吞舟。
- 4.
汙池释义:亦作“污池”。 水池。《晏子春秋·谏下十四》:“今君穷臺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鵠高飞,不集污池。何则?其极远也。”汉 桓宽《盐铁论·申韩》:“是犹舍邻之医,而求 俞跗 而后治病;废污池之水,待江海而后救火也。”宋 洪迈《夷坚支志癸·罗汉污池木》:“饶州 城内 永寧寺 东廊,罗汉 泗洲 两院相邻。其外有污池,方阔三四丈,深不能三尺。”亦作“污池”。谓平毁罪犯第宅、祖坟,掘成水池。《汉书·翟义传》:“莽 尽坏 义 宅第,污池之。”《汉书·王莽传上》:“后谋反者,皆
- 5.
汙渎释义:⒈死水沟。汉 贾谊《吊屈原赋》:“彼寻常之污瀆兮,岂容吞舟之鱼?”《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我寧游戏汚瀆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羈,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清 刘大櫆《祭左和中文》:“捐明月於污瀆兮,余又何憾乎今之世!”⒉犹亵渎。前蜀 杜光庭《汉州王宗夔尚书安宅醮词》:“或汚瀆吉神,或镇压凶位。”
- 6.
海鰌释义:⒈即露脊鲸。 唐 刘恂《岭表录异》卷下:“海鰌,即海上最伟者也。其小者亦千餘尺,吞舟之説,固非谬也。每岁,广州 常发铜船,过 安南 货易,路经 调黎 深阔处,或见十餘山,或出或没,篙工曰:‘非山岛,鰌鱼背也。’双目闪烁,鬐鬣若簸朱旗。日中忽雨霢霂,舟子曰:‘此鰌鱼喷气,水散于空,风势吹来若雨耳。’”唐 许浑《题峡山寺》诗之一:“海鰌潮上见,江鵠雾中闻。”⒉小型战船名。唐 黄滔《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其东画长川以为洫,西连乎南,盘别浦以为沟,悉通海鰌。”宋 杨万里《海鰌赋》:“笑未既,海鰌万艘相继突出
- 7.
海鳅释义:⒈即露脊鲸。 《赤城志·纪遗·海鳅》:“形长十餘丈,皮黑如牛,扬鬐鼓鬣。喷水至半空,皆成烟雾。”⒉小型战船名。宋 李纲《与吕安老提刑书》:“战舰自十五车以下,已製造得十餘隻,海鰍棹舩之类二十餘隻。”《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允文 即与 俊 等谋,整步骑阵于 江 岸,而以海鰍及战船载兵驻中流击之……﹝ 蔡甲、韩乙 ﹞乃急命 当涂 民兵登海鰍船踏车。”⒊海鰌:即露脊鲸。唐 刘恂《岭表录异》卷下:“海鰌,即海上最伟者也。其小者亦千餘尺,吞舟之説,固非谬也。每岁,广州 常发铜船,过 安南 货易,路经
- 8.
滓秽释义:⒈污浊。《尸子·君治》:“水有四德:沐浴羣生,流通万物,仁也;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滓秽日去耳。”金 张建《拟古》诗之五:“蒲性本孤洁,不受滓秽污。”欧阳予倩《桂林夜话》:“新城闻道从头建,滓秽如山待扫除。”⒉指污浊之人。晋 葛洪《抱朴子·吴失》:“吴 之晚世,尤剧之病,贤者不用,滓秽充序,纪纲弛紊,吞舟多漏。”⒊玷污。南朝 梁武帝《申饬选人表》:“且俗长浮竞,人寡退情,若限岁登朝,必增年就宦,故貌寔昏童,籍已踰立,滓秽名教,於斯为甚。
- 9.
犗饵释义:《庄子·外物》:“任公子 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为饵,蹲乎 会稽,投竿 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鉤,錎没而下,鶩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 得若鱼,离而腊之,自 制河 以东,苍梧 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后以“犗饵”喻志向远大,气魄宏伟。唐 李峤《与夏县崔少府书》:“仍恐豚肩祷薄未足享盈车之报,犗饵非香不能致吞舟之获耳。”金 元好问《曹寿之平水之行》诗:“驪珠可忍轻弹雀,犗饵何缘得钓鰲。”
- 10.
网漏吞周释义:网里漏掉吞舟的大鱼。
- 11.
网漏吞舟释义:网:渔网,比喻法网;吞舟:吞舟的大鱼,比喻大奸。网里漏掉吞舟大鱼。比喻法律太宽,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
吞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吞舟之鱼释义:能吞舟的大鱼。 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 2.
吞舟漏网释义:本指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 同“吞舟是漏”。
- 3.
吞航释义:犹吞舟。
- 4.
汙池释义:亦作“污池”。 水池。《晏子春秋·谏下十四》:“今君穷臺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鵠高飞,不集污池。何则?其极远也。”汉 桓宽《盐铁论·申韩》:“是犹舍邻之医,而求 俞跗 而后治病;废污池之水,待江海而后救火也。”宋 洪迈《夷坚支志癸·罗汉污池木》:“饶州 城内 永寧寺 东廊,罗汉 泗洲 两院相邻。其外有污池,方阔三四丈,深不能三尺。”亦作“污池”。谓平毁罪犯第宅、祖坟,掘成水池。《汉书·翟义传》:“莽 尽坏 义 宅第,污池之。”《汉书·王莽传上》:“后谋反者,皆
- 5.
汙渎释义:⒈死水沟。汉 贾谊《吊屈原赋》:“彼寻常之污瀆兮,岂容吞舟之鱼?”《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我寧游戏汚瀆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羈,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清 刘大櫆《祭左和中文》:“捐明月於污瀆兮,余又何憾乎今之世!”⒉犹亵渎。前蜀 杜光庭《汉州王宗夔尚书安宅醮词》:“或汚瀆吉神,或镇压凶位。”
- 6.
海鰌释义:⒈即露脊鲸。 唐 刘恂《岭表录异》卷下:“海鰌,即海上最伟者也。其小者亦千餘尺,吞舟之説,固非谬也。每岁,广州 常发铜船,过 安南 货易,路经 调黎 深阔处,或见十餘山,或出或没,篙工曰:‘非山岛,鰌鱼背也。’双目闪烁,鬐鬣若簸朱旗。日中忽雨霢霂,舟子曰:‘此鰌鱼喷气,水散于空,风势吹来若雨耳。’”唐 许浑《题峡山寺》诗之一:“海鰌潮上见,江鵠雾中闻。”⒉小型战船名。唐 黄滔《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其东画长川以为洫,西连乎南,盘别浦以为沟,悉通海鰌。”宋 杨万里《海鰌赋》:“笑未既,海鰌万艘相继突出
- 7.
海鳅释义:⒈即露脊鲸。 《赤城志·纪遗·海鳅》:“形长十餘丈,皮黑如牛,扬鬐鼓鬣。喷水至半空,皆成烟雾。”⒉小型战船名。宋 李纲《与吕安老提刑书》:“战舰自十五车以下,已製造得十餘隻,海鰍棹舩之类二十餘隻。”《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允文 即与 俊 等谋,整步骑阵于 江 岸,而以海鰍及战船载兵驻中流击之……﹝ 蔡甲、韩乙 ﹞乃急命 当涂 民兵登海鰍船踏车。”⒊海鰌:即露脊鲸。唐 刘恂《岭表录异》卷下:“海鰌,即海上最伟者也。其小者亦千餘尺,吞舟之説,固非谬也。每岁,广州 常发铜船,过 安南 货易,路经
- 8.
滓秽释义:⒈污浊。《尸子·君治》:“水有四德:沐浴羣生,流通万物,仁也;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滓秽日去耳。”金 张建《拟古》诗之五:“蒲性本孤洁,不受滓秽污。”欧阳予倩《桂林夜话》:“新城闻道从头建,滓秽如山待扫除。”⒉指污浊之人。晋 葛洪《抱朴子·吴失》:“吴 之晚世,尤剧之病,贤者不用,滓秽充序,纪纲弛紊,吞舟多漏。”⒊玷污。南朝 梁武帝《申饬选人表》:“且俗长浮竞,人寡退情,若限岁登朝,必增年就宦,故貌寔昏童,籍已踰立,滓秽名教,於斯为甚。
- 9.
犗饵释义:《庄子·外物》:“任公子 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为饵,蹲乎 会稽,投竿 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鉤,錎没而下,鶩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 得若鱼,离而腊之,自 制河 以东,苍梧 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后以“犗饵”喻志向远大,气魄宏伟。唐 李峤《与夏县崔少府书》:“仍恐豚肩祷薄未足享盈车之报,犗饵非香不能致吞舟之获耳。”金 元好问《曹寿之平水之行》诗:“驪珠可忍轻弹雀,犗饵何缘得钓鰲。”
- 10.
网漏吞周释义:网里漏掉吞舟的大鱼。
- 11.
网漏吞舟释义:网:渔网,比喻法网;吞舟:吞舟的大鱼,比喻大奸。网里漏掉吞舟大鱼。比喻法律太宽,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