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臧否 臧否的意思
zāng

臧否

简体臧否
繁体
拼音zāng pǐ
注音ㄗㄤ ㄆ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āng,(1) 善,好。【例句】:臧否(pǐ)(褒贬,评论,说好说坏)。(2) 古代对奴仆的贱称。【组词】:臧获。(3) 同“赃”,赃物。(4) 姓。(1) 同“藏”,储放东西的地方。(2) 同“脏”,身体的内部器官。(1) 同“藏”,收存。

fǒu pǐ,(1) 表示不同意,不认可。【组词】:否定。(2) 不,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组词】:可否?。(3) 不如此,不是这样,不然。【组词】:否则。学则正,否则邪。 ◎ 不好,坏,恶。【例句】:否极泰来(“否”和“泰”,前者是坏卦,后者是好卦。指事情坏到了极点,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未知善否。

基本含义

指对人或事物进行评价、批评、赞赏等。

臧否的意思

臧否 [zāng pǐ]

1. 褒贬,评论。

陟罚臧否。——诸葛亮《出师表》
臧否政界。
臧否人物。

[ appraise; ]

2. 善恶。

未知臧否。——《诗·大雅·抑》

[ good and evil; ]

臧否 引证解释

⒈ 善恶;得失。

《诗·大雅·抑》:“於呼小子,未知臧否。”
郑玄 笺:“臧,善也。”
《左传·隐公十一年》:“师出臧否,亦如之。”
杜预 注:“臧否,谓善恶得失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世之谓一言之善,贵於千金,然盖亦军国之得失,行己之臧否耳。”
唐 白居易 《与昭义节度亲事将士等书》:“况 元阳 勤俭恤下,宽厚爱人,久在 河阳,甚近 泽潞,元阳 臧否,卿等合諳。”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吏曹案资署官,犹惧不给,何暇考察名实,区别臧否者乎?”

⒉ 品评;褒贬。

汉 张衡 《西京赋》:“若其五县游丽辩论之士,街谈巷议,弹射臧否,剖析毫釐,擘肌分理。”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慎终》:“陛下不审察其根源,而轻为之臧否,是将使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进。”
明 方孝孺 《馀庆堂记》:“智可以臧否万物,而不能必其子孙之皆贤。”
季羡林 《西谛先生》:“我们经常高谈阔论,臧否天下人物,特别是古今文学家,直抒胸臆,全无顾忌。”


国语词典

臧否 [zāng pǐ]

⒈ 善恶得失。

《诗经·大雅·抑》:「于呼小子,未知臧否。」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⒉ 评论、褒贬。

《文选·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臧否,剖析毫厘,擘肌分理。」


臧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优为释义:谓任事绰有馀力。 《礼记·文王世子》:“仲尼 曰:‘昔者 周公 摄政践阼而治,抗世子法於 伯禽,所以善 成王 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於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 优为之。’”孔颖达 疏:“周公 比杀身之人则优饶为之。”金 王若虚《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独谓君读书为儒,能以壮年取高第,此必有以过人,而其优为一邑,固所宜者。”章炳麟《国故论衡·论式》:“出入风议,臧否人羣,文士所优为也;持理议礼,非擅其学莫能至。”
    • 2.
      优爲释义:谓任事绰有馀力。 《礼记·文王世子》:“仲尼 曰:‘昔者 周公 摄政践阼而治,抗世子法於 伯禽,所以善 成王 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於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 优为之。’”孔颖达 疏:“周公 比杀身之人则优饶为之。”金 王若虚《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独谓君读书为儒,能以壮年取高第,此必有以过人,而其优为一邑,固所宜者。”章炳麟《国故论衡·论式》:“出入风议,臧否人羣,文士所优为也;持理议礼,非擅其学莫能至。”
    • 3.
      匳体释义:香奁体的省称。 也称艳体。指描绘男女爱情的作品。清 龚自珍《京师乐籍说》:“使之春晨秋夜为匳体词赋、游戏不急之言,以耗其才华,则议论军国、臧否政事之文章可以毋作矣。”
    • 4.
      弊俗释义:⒈鄙陋的习俗。 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诚宜正色矫而呵之,何谓同其波流,长此弊俗哉!”林纾《译<块肉馀生述>序》:“英伦 半开化时民间弊俗亦皎然揭诸眉睫之下。”⒉指不良的习尚。《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刺史 赵元楷 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车驾,盛饰廨舍楼观,又饲羊百餘头,鱼数百头以馈贵戚。上数之曰:‘……卿所为乃亡 隋 之弊俗也。’”⒊指风气败坏的社会。《陈书·何之元传》:“﹝ 梁高祖 ﹞生自布衣,长於弊俗,知风教之臧否,识民黎之情伪。”宋 秦观《医者》诗:“时迁圣徂遂幽昏,弊俗窃以资利源。”
    • 5.
      弹射臧否释义:弹射:直率地指摘;臧:好;否:坏。臧否:褒贬,评论。直率地进行批评。
    • 6.
      提耳释义:语出《诗·大雅·抑》:“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孔颖达 疏:“我又亲提撕其耳,庶其志而不忘。”后以“提耳”指恳切教导。
    • 7.
      朋援释义:勾结引援。《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二年》:“一有此端,私招朋援,臧否毁誉,功负赏罚,心有所易。”
    • 8.
      班宣释义:犹宣谕。 《后汉书·顺帝纪》:“刘班 等八人分行州郡,班宣风化,举实臧否。”《陈书·世祖纪》:“麦之为用,要切斯甚,今九秋在节,万实可收,其班宣远近,竝令播种。”《周书·武帝纪下》:“詔去年大赦班宣未及之处,皆从赦例。”
    • 9.
      甄奇録异释义:谓选拔录用优秀的人才。《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騭 於是條于時事業在 荆州 界者,諸葛瑾 …… 李肅、周條、石幹 十一人,甄别行狀”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吴书》:“﹝ 李肅 ﹞善論議,臧否得中,甄奇録異,薦述後進,題目品藻,曲有條貫,衆以此服之。”
    • 10.
      祸机释义:亦作“祸几”。 指隐伏待发之祸患。《文选·鲍照<苦热行>》:“生躯蹈死地,昌志登祸机。”李善 注:“《庄子》曰:‘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司马彪 曰:‘言生以是非臧否交接,则祸败之来若机栝之发。’班固《汉书》述曰:‘祸如发机。’”唐 崔橹《华清宫》诗之二:“障掩金鸡蓄祸机,翠环西拂 蜀 云飞。”宋 陆游《书<贾充传>后》:“祸机乱萌,伏於隐微。”明 刘基《乌生八九子》诗:“少年挟弹如流星,祸机潜发不见形。”《明史·倪岳传》:“天怒人怨,祸几日深,非细故也。”
    • 11.
      纪録释义:⒈纪,通“记”。记录,用文字记载。汉 王充《论衡·超奇》:“古昔之远,四方辟匿,文墨之士,难得纪録。”《魏书·序纪》:“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録焉。”《新唐书·儒学传上·朱子奢》:“帝尝詔:‘起居纪録臧否,朕欲见之以知得失,若何?’”清 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一:“汉 兴,大中大夫 陆贾 纪録时功,作《楚汉春秋》。”⒉纪,通“记”。记载事情的文字。唐 韩愈《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自虽二帝三王之盛,若不存纪録,则名氏年代,不闻於兹,功德事业,无可称道焉。”
    • 12.
      臧否人物释义:臧否:褒贬。 评论人物好坏。
    • 13.
      臧否释义:褒贬;评论:臧否人物。否(pǐ)。
    • 14.
      艾杀释义:斩割;芟除。 《左传·昭公十六年》:“昔我先君 桓公 与商人皆出自 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藋,而共处之。”汉 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今前王譬若农夫之艾杀四方蓬蒿,以立名于 荆蛮,斯亦大夫之力。”《资治通鉴·汉灵帝建宁二年》:“夫蛮夷戎狄,气类虽殊,其就利避害,乐生恶死,亦与人同耳……若乃视之如草木禽兽,不分臧否,不辨去来,悉艾杀之,岂作民父母之意哉!”
    • 15.
      草薙释义:亦作“艸薙”。芟夷,像除草似的加以杀戮。《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不察臧否,不择是非,欲草薙而禽獮之,能无乱乎!”明 吴从先《<史纲评要>序》:“秦 之酷烈,晋 魏 之胥残,后 五代 之禽蒐而艸薙,宋 弱之履虎尾而虞咥,可无评乎?”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金初父子兄弟同志》:“海陵 又手弑帝而夺其位,遂杀 太宗 子孙七十餘人,宗翰、宗弼 子孙三十餘人,舍音 子孙百餘人,诸内族又五十餘人,草薙株连,几无噍类。”林纾《唐藩镇论》:“安 史 遗孽而 李 郭 为宦官所劫持,不能草薙而禽獮之。”参见“草薙禽獮”
    • 16.
      街谈巷议释义: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汉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指摘)臧否(评论)。” 议:议论。
    • 17.
      规检释义:⒈规矩法度。《孔丛子·抗志》:“今公子绍 康叔 之绪,处战伐之世,当务收英雄,保其疆土,非所以明臧否,立规检,修匹夫之行之时也。”唐 刘知几《史通·言语》:“江 左为礼义之乡,金陵 实图书之府,故其俗犹能语存规检,言喜风流。”林纾《<国朝文>序》:“史家之文,则又隳突恣肆,无復规检。”⒉谓循规矩,守法度。《北史·循吏传·袁聿修》:“聿修 少年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为规检。”唐 元结《漫论》:“世有规检大夫持规之徒来问叟曰:‘公漫然何为?’”
    • 18.
      趋和释义:随声附和。《汉书·郑当时传》:“当时 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斥臧否。”《新唐书·李德裕传》:“始议用兵,中外交章固争,皆曰:‘悟 功高,不可絶其嗣。又 从諫 畜兵十万,粟支十年,未可以破也。’它宰相亦媕婀趋和。”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庆元党》:“至於北伐,举朝趋和,而争之者不数人。今既更化,当先破尚同之习。”鲍昌《庚子风云》第一部楔子:“王文韶 是 汉 尚书中新近十分得宠的人,因为他善于‘趋和承意’,僚属中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琉璃蛋’。”
    • 19.
      边保释义:犹边防。 宋 宋祁 《贺吕待制启》:“至于边保盈虚,士夫臧否,料敌人有以进退,繫今日所以安危,必为上言,以救时弊。”
    • 20.
      闿爽释义:开朗。旧题 宋 李廌《洛阳名园记·富郑公园》:“亭臺花木,皆出其目营心匠,故逶迤衡直,闓爽深密,皆曲有奥思。”明 李东阳《明故监察御史张君墓志铭》:“君闓爽明达,博交泛爱,而臧否自别。”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四·茗》:“使人神思闓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臧否是什么意思 臧否读音 怎么读 臧否,拼音是zāng pǐ,臧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臧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