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渊 [yuān yuān]
1. 深广;深邃。
3. 鼓声。亦泛用作象声词。
渊渊 引证解释
⒈ 深广;深邃。
引《庄子·知北游》:“渊渊乎其若海,巍巍乎其终则復始也。”
唐 柳宗元 《天爵论》:“纯粹之气,注於人也为明。得之者,爽达而先觉,鉴照而无隐,盹盹於独见,渊渊於默识。”
元 揭傒斯 《得程翰林扬州消息》诗:“渊渊贤达心,悢悢情内伤。”
清 秦道然 《弢光静坐》诗:“先圣言渊渊, 瞿曇 説如如。”
梁启超 《宗教家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然若 康南海,若 谭瀏阳,皆有得于佛学之人也。两先生之哲学固未尝不戞戞独造,渊渊入微。”
⒉ 鼓声。亦泛用作象声词。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
南朝 梁 何逊 《宿南洲浦》诗:“沉沉夜看流,渊渊朝听鼓。”
清 曹寅 《竹村大理筵上食石首鱼作》诗:“潮声渊渊震曙鼓,巨絙一网千吴舠。”
郭沫若 《<人民中国>日文版创刊二十周年》诗:“大车滚滚循新辙,和乐渊渊易旧弦。”
国语词典
渊渊 [yuān yuān]
⒈ 静深貌。
引《礼记·中庸》:「渊渊其渊,浩浩其天。」
⒉ 鼓声。
引《诗经·小雅·采芑》:「伐鼓渊渊,振旅阗阗。」
《三国演义·第二三回》:「衡穿旧衣而入,遂击鼓为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
渊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吴舠释义:⒈吴 地小船。元 黄公绍《端午竞渡棹歌》之二:“天与玻璃三万顷,儘教看得几 吴 舠。”清 方文《毘陵与何次德同舟至吴门》诗:“将归 笠泽 买 吴 舠,画舫青帘过驛桥。”清 曹寅《和芷园消夏·蕉窗》:“昔年筑室类 吴 舠,曾有微言托緑蕉。”⒉喻鱼。清 曹寅《竹村大理筵上食石首鱼作》诗:“潮声渊渊震曙鼓,巨絙一网千 吴 舠。”
- 2.
改容释义:⒈改变仪容;动容。《庄子·德充符》:“子产 蹵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禰衡 被 魏武 謫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 扬枹为《渔阳》,掺檛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旧唐书·柳公权传》:“穆宗 政僻,尝问 公权 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諫也。”清 陈梦雷《绝交书》:“老朽布衣受封时,已甘与儿辈闔门其毙,年兄亦为改容。”⒉犹改扮。清 顾炎武《剪发》诗:“稍稍去鬢毛,改容作商贾。”
- 3.
渊渊释义:⒈深广;深邃。《庄子·知北游》:“渊渊乎其若海,巍巍乎其终则復始也。”唐 柳宗元《天爵论》:“纯粹之气,注於人也为明。得之者,爽达而先觉,鉴照而无隐,盹盹於独见,渊渊於默识。”元 揭傒斯《得程翰林扬州消息》诗:“渊渊贤达心,悢悢情内伤。”清 秦道然《弢光静坐》诗:“先圣言渊渊,瞿曇 説如如。”梁启超《宗教家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然若 康南海,若 谭瀏阳,皆有得于佛学之人也。两先生之哲学固未尝不戞戞独造,渊渊入微。”⒉鼓声。亦泛用作象声词。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
- 4.
金石声释义:指铿锵有力之声。后亦用以比喻文辞优美动人。《晋书·孙绰传》:“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 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襧衡 被 魏武 謫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 扬枹为《渔阳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名人传记》1990年第8期:“这掷地作金石声的语言,体现了中华儿女一片爱国赤诚。”
- 5.
阗阗释义:⒈众多、旺盛貌。《诗·小雅·采芑》:“伐鼓渊渊,振旅闐闐。”高亨 注:“闐闐,兵势众盛貌。”唐 欧阳詹《福州南涧寺上方石像记》:“万物闐闐,各由袭沿。”宋 洪迈《夷坚丙志·黄十翁》:“东门外如阳间市肆,往来闐闐。”⒉形容声音洪大。《楚辞·九辩》:“属雷师之闐闐兮,通 飞廉 之衙衙。”晋 左思《蜀都赋》:“车马雷骇,轰轰闐闐,若风流雨散,漫乎数百里间。”唐 贾曾《饯张尚书赴朔方序》:“听闐闐之去鼓,目悠悠之转斾。”清 刘大櫆《重修孙公桥记》:“凿琢礱礪,闐闐殷殷。”
- 6.
高澹释义:高洁淡雅。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闰二月十一日》:“中国 之有画亦数千年矣,然重意不重形,后世所推神品者专以超脱高澹为宗。”郑文焯《鹤道人论词书》:“﹝词﹞所贵清空者,曰骨气而已。其实经史百家,悉在鎔鍊中,而出以高澹,故能骚雅,渊渊乎文有其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