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 [mín zú zhǔ yì]
1. 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的看法及其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民族运动中,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民族主义有一定的进步性。但资产阶级把本民族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本民族中资产阶级的利益放在其他民族的利益之上,歧视、压迫其他民族,制造民族纠纷,并企图以民族斗争掩盖阶级斗争,这是民族主义反动的一面。三民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参见“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引证解释
⒈ 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的看法及其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民族运动中,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民族主义有一定的进步性。但资产阶级把本民族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本民族中资产阶级的利益放在其他民族的利益之上,歧视、压迫其他民族,制造民族纠纷,并企图以民族斗争掩盖阶级斗争,这是民族主义反动的一面。
⒉ 三民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参见“三民主义”。
国语词典
民族主义 [mín zú zhǔ yì]
⒈ 以一个民族组织一个国家的主义。凡一国有数种民族,则相互维系,以同化为一个群体;若一个民族散在数国,则相互联络,而吸聚为一个群体。
⒉ 国父倡行的三民主义之一。目的在求中国各民族的自由平等,一方面抵抗外族的侵略,一方面使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进而扶助弱小民族,使他们都达到国际平等的地位。
民族主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民主义释义:孙中山在他所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政治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于1924年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是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2.
下流社会释义:旧谓社会中居于低级地位的阶层。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三讲:“当时 明朝 的遗老……便知道那些有知识阶级的靠不住,不能‘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所以,要在下流社会中藏起来,便去结合那些会党。”胡适《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序》三:“今日市上最风行的每页插图的节本小说多种,专为小孩子和下流社会做的,俗名‘画书’。”
- 3.
司握释义:掌握。《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伸论民族、民权、社会三主义异同再答来书论(新世纪)发刊之趣意》:“今之主民族主义者,其目的也,惟汉人始能握政权,全国之行政机关,皆由其司握。”
- 4.
土民释义:土人;当地人。《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五年》:“巴 蜀 流民布在 荆 湘 间,数为土民所侵苦。”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卷三:“纯之 以药救人无数,仍刻其方以示土民。”《清史稿·食货志一》:“广西 庆远府 归流土民百七十九名,汇入 宜山 籍。”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三讲:“说到这些 三苗,也是 中国 当日原有的土民。”
- 5.
基马尔革命释义:基马尔领导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面临亡国的危机。1919年5月,希腊军队占领土耳其天然良港伊兹密尔,土耳其反对外国占领的斗争在各地展开。爱国军官基马尔统一了各地分散的民族主义组织,成立土耳其民族代表委员会。1920年4月在安卡拉召开的大国民会议上,成立了以基马尔为首的国民政府。1922年,土耳其军民赶走希腊侵略军。11月,大国民会议宣布废除君主(苏丹)制度。1923年7月,列强承认土耳其独立。10月,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
- 6.
大国沙文主义释义:也叫大国 主义。 在国际交往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参见〔沙文主义〕
- 7.
大民族主义释义:民族主义的 一种表现。大民族中的统治阶级认为本民族是“大民族”“优秀民族”,应当享受特权,处于支配地位,其他民族理应受到歧视和压迫。是一种落后、反动的思想。
- 8.
孙中山释义:(1866—1925)中国近代革命先行者,民主革命家。名文,字德明,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早年在香港开始革命活动。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次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到欧、美各地宣传革命。1905年在日本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即三民主义学说。以《民报》为阵地,与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进行激烈论战,并多次领导反清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后,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久政权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1924
- 9.
新三民主义释义:指 孙中山 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 即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主义;建立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的民权主义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民生主义。这时期的三民主义以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其实质,也称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 10.
朦混释义:用欺骗手段使人相信虚假的事物。 清 林则徐《晓谕速戒鸦片告示稿》:“惟不许以新枪假土朦混搪塞,倍干重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虽是他外母代他连恳求带朦混的求出信来,他却不争气,误尽了事!”鲁迅《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为什么倒称‘民族主义’来朦混读者,那是因为他们自己觉得有时好像 腊丁 民族,条顿 民族了的缘故。”
- 11.
民族主义释义:⒈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的看法及其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它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当其利用民族主义压迫、侵略其他民族时则是反动的。无产阶级支持进步的民族主义,反对反动的民族主义。⒉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组成部分。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主张反对帝国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12.
民族团结释义:各民族之间和各民族内部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友好互助的关系。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国家用法律形式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在加强民族团结的斗争中,主要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 13.
沙文主义释义:一种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沙文,原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名法国士兵,他狂热地拥护拿破仑一世的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后来,这种宣扬本民族利益至上,掀起民族仇恨,煽动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的思想行为,被称为沙文主义。
- 14.
狭浅释义:狭隘浅薄。《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三卷序言》:“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谓‘光复’,所谓‘发挥民族主义’,又不是指反对帝国主义,而仅仅是要推翻 清 朝统治。革命临近的时候,革命派的喉舌所宣告的革命目标竟是这样的狭浅。”
- 15.
穷本极源释义:推求考究事物的本源。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六讲:“所以穷本极源,我们现在要恢复民族的地位,除了大家联合起来做成一个国族团体以外,就要把固有的旧道德先恢复起来。”
- 16.
穷源释义:⒈河流的发源处。唐 薛能《黄河》诗:“人间无 博望,谁復到穷源?”⒉穷尽水流的源头。宋 梅尧臣《入泽王河口》诗:“远水路已别,古汊未穷源。”⒊亦作“穷原”。探寻事物的本原。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二:“读 横渠 诗,最爱其一篇云:‘学《易》穷源未到时,便将虚寂眇心思。’”清 魏源《筹鹾篇》:“夫推其本以齐其末,君子穷原之学也。”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五讲:“像这样宗族中穷源极流的旧习惯,在 中国 有几千年,牢不可破。”
- 17.
血食释义:⒈谓受享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左传·庄公六年》:“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餘?”《汉书·高帝纪下》:“故 粤王 亡诸 世奉 粤 祀,秦 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颜师古 注:“祭者尚血腥,故曰血食也。”清 袁枚《新齐谐·牛头大王》:“上帝命血食此方,汝塑像祀我,必有福应。”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五讲:“若説到灭族,他就怕祖宗血食断絶,不由得不拼命奋斗。”⒉指用于祭祀的食品。《西游记》第六一回:“小神居此苟安,拯救这方生民,求些血食,诚为恩便。”⒊谓吃鱼肉之类荤腥食物。《梁书·诸夷
- 18.
销融释义:⒈熔化。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四:“今洋钱销融,净银仅及六钱六分,而值纹银八钱有奇。”⒉谓日趋丧失。《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民族主义之教育》:“支那 民族之涂炭,权利之销融,为 满 政府断送其生命者,歷刼而不可偿也。”
- 19.
风涛释义:⒈风浪。南朝 宋 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春江壮风涛,兰野茂荑英。”唐 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诗:“曲江 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何其芳《树阴下的默想》:“但我却甘愿冒着风涛,带着渴望,独自在无涯的海上航行。”⒉比喻艰险的遭遇。唐 项斯《欲别》诗:“归期无岁月,客路有风涛。”元 刘因《人情》诗:“人情云雨 九疑山,世路风涛 八节滩。”明 唐顺之《与杨虞坡司马书》:“风涛兵戈倥偬中,因差人入京谢恩。”⒊比喻规模大而气势猛烈的事件或现象。鲁迅《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须到
民族主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民主义释义:孙中山在他所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政治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于1924年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是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2.
下流社会释义:旧谓社会中居于低级地位的阶层。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三讲:“当时 明朝 的遗老……便知道那些有知识阶级的靠不住,不能‘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所以,要在下流社会中藏起来,便去结合那些会党。”胡适《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序》三:“今日市上最风行的每页插图的节本小说多种,专为小孩子和下流社会做的,俗名‘画书’。”
- 3.
司握释义:掌握。《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伸论民族、民权、社会三主义异同再答来书论(新世纪)发刊之趣意》:“今之主民族主义者,其目的也,惟汉人始能握政权,全国之行政机关,皆由其司握。”
- 4.
土民释义:土人;当地人。《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五年》:“巴 蜀 流民布在 荆 湘 间,数为土民所侵苦。”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卷三:“纯之 以药救人无数,仍刻其方以示土民。”《清史稿·食货志一》:“广西 庆远府 归流土民百七十九名,汇入 宜山 籍。”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三讲:“说到这些 三苗,也是 中国 当日原有的土民。”
- 5.
基马尔革命释义:基马尔领导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面临亡国的危机。1919年5月,希腊军队占领土耳其天然良港伊兹密尔,土耳其反对外国占领的斗争在各地展开。爱国军官基马尔统一了各地分散的民族主义组织,成立土耳其民族代表委员会。1920年4月在安卡拉召开的大国民会议上,成立了以基马尔为首的国民政府。1922年,土耳其军民赶走希腊侵略军。11月,大国民会议宣布废除君主(苏丹)制度。1923年7月,列强承认土耳其独立。10月,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
- 6.
大国沙文主义释义:也叫大国 主义。 在国际交往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参见〔沙文主义〕
- 7.
大民族主义释义:民族主义的 一种表现。大民族中的统治阶级认为本民族是“大民族”“优秀民族”,应当享受特权,处于支配地位,其他民族理应受到歧视和压迫。是一种落后、反动的思想。
- 8.
孙中山释义:(1866—1925)中国近代革命先行者,民主革命家。名文,字德明,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早年在香港开始革命活动。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次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到欧、美各地宣传革命。1905年在日本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即三民主义学说。以《民报》为阵地,与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进行激烈论战,并多次领导反清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后,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久政权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1924
- 9.
新三民主义释义:指 孙中山 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 即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主义;建立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的民权主义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民生主义。这时期的三民主义以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其实质,也称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 10.
朦混释义:用欺骗手段使人相信虚假的事物。 清 林则徐《晓谕速戒鸦片告示稿》:“惟不许以新枪假土朦混搪塞,倍干重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虽是他外母代他连恳求带朦混的求出信来,他却不争气,误尽了事!”鲁迅《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为什么倒称‘民族主义’来朦混读者,那是因为他们自己觉得有时好像 腊丁 民族,条顿 民族了的缘故。”
- 11.
民族主义释义:⒈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的看法及其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它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当其利用民族主义压迫、侵略其他民族时则是反动的。无产阶级支持进步的民族主义,反对反动的民族主义。⒉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组成部分。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主张反对帝国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12.
民族团结释义:各民族之间和各民族内部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友好互助的关系。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国家用法律形式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在加强民族团结的斗争中,主要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 13.
沙文主义释义:一种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沙文,原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名法国士兵,他狂热地拥护拿破仑一世的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后来,这种宣扬本民族利益至上,掀起民族仇恨,煽动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的思想行为,被称为沙文主义。
- 14.
狭浅释义:狭隘浅薄。《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三卷序言》:“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谓‘光复’,所谓‘发挥民族主义’,又不是指反对帝国主义,而仅仅是要推翻 清 朝统治。革命临近的时候,革命派的喉舌所宣告的革命目标竟是这样的狭浅。”
- 15.
穷本极源释义:推求考究事物的本源。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六讲:“所以穷本极源,我们现在要恢复民族的地位,除了大家联合起来做成一个国族团体以外,就要把固有的旧道德先恢复起来。”
- 16.
穷源释义:⒈河流的发源处。唐 薛能《黄河》诗:“人间无 博望,谁復到穷源?”⒉穷尽水流的源头。宋 梅尧臣《入泽王河口》诗:“远水路已别,古汊未穷源。”⒊亦作“穷原”。探寻事物的本原。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二:“读 横渠 诗,最爱其一篇云:‘学《易》穷源未到时,便将虚寂眇心思。’”清 魏源《筹鹾篇》:“夫推其本以齐其末,君子穷原之学也。”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五讲:“像这样宗族中穷源极流的旧习惯,在 中国 有几千年,牢不可破。”
- 17.
血食释义:⒈谓受享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左传·庄公六年》:“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餘?”《汉书·高帝纪下》:“故 粤王 亡诸 世奉 粤 祀,秦 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颜师古 注:“祭者尚血腥,故曰血食也。”清 袁枚《新齐谐·牛头大王》:“上帝命血食此方,汝塑像祀我,必有福应。”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五讲:“若説到灭族,他就怕祖宗血食断絶,不由得不拼命奋斗。”⒉指用于祭祀的食品。《西游记》第六一回:“小神居此苟安,拯救这方生民,求些血食,诚为恩便。”⒊谓吃鱼肉之类荤腥食物。《梁书·诸夷
- 18.
销融释义:⒈熔化。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四:“今洋钱销融,净银仅及六钱六分,而值纹银八钱有奇。”⒉谓日趋丧失。《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民族主义之教育》:“支那 民族之涂炭,权利之销融,为 满 政府断送其生命者,歷刼而不可偿也。”
- 19.
风涛释义:⒈风浪。南朝 宋 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春江壮风涛,兰野茂荑英。”唐 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诗:“曲江 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何其芳《树阴下的默想》:“但我却甘愿冒着风涛,带着渴望,独自在无涯的海上航行。”⒉比喻艰险的遭遇。唐 项斯《欲别》诗:“归期无岁月,客路有风涛。”元 刘因《人情》诗:“人情云雨 九疑山,世路风涛 八节滩。”明 唐顺之《与杨虞坡司马书》:“风涛兵戈倥偬中,因差人入京谢恩。”⒊比喻规模大而气势猛烈的事件或现象。鲁迅《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