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戒慎 戒慎的意思
jièshèn

戒慎

简体戒慎
繁体
拼音jiè shèn
注音ㄐㄧㄝˋ ㄕ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è,(1) 防备。【组词】:戒心。戒备。戒严。戒骄戒躁。(2) 革除不良嗜好。【组词】:戒除。戒烟。(3)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组词】:戒刀。戒尺。斋戒。(4) 准备。【组词】:戒途。戒装。(5) 古同“界”,界限。

shèn,(1) 小心,当心。【组词】:谨慎。不慎。慎重(zhòng )。慎言。慎独(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2) 姓。

基本含义

警惕谨慎,戒备心态。

戒慎的意思

戒慎 [jiè shèn]

1. 警惕而审慎。

自不戒慎。——《广东军务记》

[vigilant and prudent;]

戒慎 引证解释

⒈ 警惕谨慎。

《礼记·中庸》:“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南史·循吏传·王沉》:“清廉戒慎,身恒居禄而居处日贫。”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吾辈最易犯此病,不可不痛自戒慎也。”
郭沫若 《今昔集·笑早者,祸哉!》:“在人类的最大灾难之中,只有戒慎凛烈,才不至于松懈而予瘟疫以转症或再发之隙。”


戒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兢危释义:戒慎忧惧。
    • 2.
      兢惧释义:戒慎恐惧;惶恐。
    • 3.
      履薄释义:行走于薄冰上。 喻身处险境,戒慎恐惧之至。
    • 4.
      悛慎释义:悔改戒慎。
    • 5.
      惕虑释义:⒈戒慎谋虑。⒉忧虑。
    • 6.
      愆谬释义:错误,过失。语本《书·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奏启》:“陈政事,献典仪,上急变,劾愆谬,总谓之奏。”《新唐书·阎立德传》:“﹝ 用之 ﹞初为 彭州 参军,尝摄録事,一日纠愆谬不法数十事,太守以为材。”清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接於目而睹,则戒慎其仪容;接於耳而闻,则恐惧有愆谬。”
    • 7.
      慎初释义: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语本《书·蔡仲之命》:“尔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终。”唐 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夫小者大之渐,微者著之萌,故君子慎初,圣人存戒。”
    • 8.
      憴憴释义:戒慎貌。
    • 9.
      懋戒释义:黾勉戒慎。
    • 10.
      懋敬释义:勉励戒慎。
    • 11.
      懔懔释义:⒈亦作“懔懍”。危惧貌;戒慎貌。⒉严正貌。刚烈貌。⒊寒冷貌。
    • 12.
      戒谨释义:犹戒慎。小心谨慎。
    • 13.
      战兢释义:⒈畏惧戒慎貌。⒉恐惧发抖。
    • 14.
      战战业业释义:戒慎畏惧的样子。
    • 15.
      战战惶惶释义:戒慎畏惧貌。
    • 16.
      无咎释义:⒈没有祸殃;没有罪过。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子必来,我受,其无咎。”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邹阳 之説 吴梁,喻巧而理至,故虽危而无咎矣。”《清史稿·后妃传·太祖继妃富察氏》:“今我顺天命,安疆土。彼纠九国以虐无咎之人,天不佑也。”⒉无灾祸;无过失。《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孔颖达 疏:“谓既能如此戒慎,则无罪咎。”汉 刘向《列女传·鲁宣缪姜》:“终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⒊谓过由自取,无所怨咎。《易·节》:“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 17.
      昼乾夕惕释义:形容日夜勤勉戒慎。
    • 18.
      昼干夕惕释义:日夜勤勉戒慎。
    • 19.
      昼警夕惕释义:日夜警惕戒慎。
    • 20.
      消伏释义:消除。《后汉书·明帝纪》:“今何以和穆阴阳,消伏灾谴?”《后汉书·杨厚传》:“因陈 汉 三百五十年之戹,宜蠲法改宪之道,及消伏灾异。”宋 苏辙《御试制策》:“陛下戒慎天灾,震惧日食、淫雨、煗气、江河之失度,而思闻消伏之理。”

戒慎(jiesh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戒慎是什么意思 戒慎读音 怎么读 戒慎,拼音是jiè shèn,戒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戒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