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壶 [jiǔ hú]
1. 盛酒的壶。后亦称酒注子为酒壶。
酒壶 引证解释
⒈ 盛酒的壶。后亦称酒注子为酒壶。
引《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 使太中大夫 郑泉 聘 刘备 于 白帝”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泉 临卒,谓同类曰:‘必葬我陶家之侧,庶百岁之后化而成土,幸见取为酒壶,实获我心矣。’”
唐 韩愈 《送区册序》:“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劳山道士》:“乃於案上取酒壶,分賚诸徒,且嘱尽醉。”
国语词典
酒壶 [jiǔ hú]
⒈ 盛酒的容器。
引唐·杜甫〈水阁朝霁奉简严云安〉诗:「呼婢取酒壶,续儿诵文选。」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慧澄接著酒壶,也斟下一杯。」
酒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云罍释义:饰有云状花纹的酒壶。
- 2.
倾壶释义:谓以酒壶注酒。 亦借指饮酒。
- 3.
偏提释义:酒壶。唐 李匡乂《资暇集》卷下:“元和 初,酌酒犹用樽杓……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罃,而盖觜柄皆具。大和 九年后,中贵人恶其名同 郑注,乃去柄安系,若茗瓶而小异,目之曰偏提。”唐 韩偓《从猎》诗之三:“忽闻仙乐动,赐酒玉偏提。”宋 林逋《寄太白李山人》诗:“身上只衣麄直掇,马前长带古偏提。”宋 林洪《山家清事·酒具》:“旧有偏提,犹今酒鳖。长可尺五而匾,容斗餘。”
- 4.
壶卢释义:⒈亦作“壶芦”。即葫芦。晋 崔豹《古今注·草木》:“壶芦,瓠之无柄者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 刘道真 ﹞唯问:‘东吴 有长柄壶卢,卿得种来不?’”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三·壶卢》:“长瓠、悬瓠、壶卢、匏包、蒲卢,名状不一,其实一类各色也。”清 王韬《淞滨琐话·倪幼蓉》:“乞其壶卢中丹丸两粒。今愿以奉貽。”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咘咘噔》:“咘咘噔者,形如壶卢而长柄,大小不一,皆琉璃厂所製。”⒉指茶壶或酒壶。宋 苏轼《和子由柳湖山茶》诗之一:“如今胜事无人共,花下壶卢鸟劝提。”⒊
- 5.
执壶释义:酒壶的一种。宴会时秉持斟酒,故名。
- 6.
挈榼提壶释义:挈:持,提;榼:酒器。手提酒器和酒壶。形容嗜酒成性。
- 7.
注子释义:⒈古代酒壶。金属或瓷制成。可坐入注碗中。始于晚 唐,盛行于 宋 元 时期。唐 李匡乂《资暇集·注子偏提》:“元和 初,酌酒犹用樽杓……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罃,而盖、觜、柄皆具。大和 九年后中贵人恶其名同 郑注,乃去柄安系,若茗瓶而小异,目之曰偏提。”宋 曾慥《高斋漫录》:“欧公 作 王文正 墓碑,其子 仲仪 諫议,送金酒盘醆十副,注子二把,作润笔资,欧公 辞不受。”《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他每吩咐小和尚,另藏着一把注子,色味虽同,酒力各别。”⒉赌博时所押的钱。洪深《鸡鸣早看天》第三幕:“这注
- 8.
玉偏提释义:玉质的酒壶。
- 9.
珠寳释义:⒈原为佛经上所说转轮圣王的七种“王宝”之一,即神珠宝。武则天 好佛,自称“金轮圣神皇帝”,亦置“珠宝”等于宫廷。见《翻译名义集》卷三。《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太后又自加号 金轮圣神皇帝,置七寳于廷:曰金轮寳,曰白象寳,曰女寳,曰马寳,曰珠寳,曰主兵臣寳,曰主藏臣寳,率大朝会则陈之。”⒉珍珠宝石。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女以鱼革为囊,实以珠寳。”《孽海花》第十二回:“原来这匣内,并非珠寳、也非财帛。”⒊喻指珠子菊。宋 苏轼《小圃五咏·甘菊》:“无人送酒壶,空腹嚼珠宝,香风入牙颊,楚
- 10.
素子释义:⒈指可以使物体成形的模型。 俗称模子。⒉方言。酒壶。
- 11.
酒具释义:饮酒的器具,如酒壶、酒杯等。
- 12.
酒壶释义:盛酒的壶。后亦称酒注子为酒壶。
- 13.
酒经释义:亦作“酒京”。瓦制的小颈酒壶。
- 14.
醯壶释义:酒壶。
- 15.
金壶释义:⒈铜壶的美称。⒉黄金酒壶。⒊为酒壶之美称。
- 16.
饭把子释义:锅铲把子。 崔八娃《一把酒壶》:“三年呀,吃人家的饭把子,给人家当挨打的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