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 [yě shuǐ]
1. 野外的水流。
3. 指非经人工开凿的天然水流。
野水 引证解释
⒈ 野外的水流。
引《管子·侈靡》:“今使﹝民﹞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饮野水,孰能用之?”
唐 韩愈 《宿神龟招李二十八冯十七》诗:“荒山野水照斜暉,啄雪寒鸦趁始飞。”
元 黄庚 《约王琴所不来舟中偶成》诗:“篱落鷄欲栖,野水牛已渡。”
⒉ 指非经人工开凿的天然水流。
引唐 裴度 《白二十侍郎有双鹤在洛下余西园多野水长松可以栖息遂以诗请之》:“且将临野水,莫闭在樊笼。”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建康贫者》:“内臣 张琪 果园中多荒秽,亦有野水。”
清 施闰章 《过湖北山家》诗:“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
野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腊释义:⒈犹一冬。 宋 欧阳修《喜雪示徐生》诗:“常闻老农语,一腊见三白。”宋 曾巩《冬暮感怀诗》:“荒山未有雪,野水不见冰,一腊今已半,浮阳壮犹矜。”宋 杨万里《除夕宿临川战平》诗:“一腊天频雪,千山梅未花。”⒉宋 代民间风俗,生子七日为一腊,有一腊、二腊、三腊、满月等说法。宋 吴自牧《梦粱录·育子》:“三朝与儿落脐炙囱,七日名‘一腊’,十四日谓之‘二腊’,二十一日名曰‘三腊’。”⒊佛教沿用 印度 古代婆罗门雨期禁足的旧习,在戒律中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于夏季(雨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后,称为“一腊”
- 2.
匡庐图释义:中国画。五代荆浩作。绢本立轴。水墨。画面为全景山水,立式构图。中央高峰挺立,左右层峦错落,磴道沿悬崖盘旋而上。瀑布缕缕,扶摇而落。下有寒汀野水,村舍农屋。笔墨皴染兼备,滋润浑厚。
- 3.
河清释义:⒈河水变清。 多指 黄河 水清。《后汉书·襄楷传》:“案 春秋 以来及古帝王,未有 河 清及学门自坏者也。”《宋史·河渠志四》:“近因野水衝荡沿 汴 堤岸,及河道淤浅,若止役河清,功力不胜,望俟农隙顾夫开修。”《清史稿·河渠志一》:“是月 河 清,起 陕西 府谷 讫 江 南 桃源。”⒉黄河 水浊,少有清时,古人以“河清”为升平祥瑞的象征。《文选·张衡<归田赋>》:“徒临川以羡鱼,俟 河 清乎未期。”吕延济 注:“河 清喻明时。”《三国志·蜀志·黄权传》:“若客有 泰山 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
- 4.
清漪释义:《诗·魏风·伐檀》:“河 水清且涟猗。”后以“清漪”谓水清澈而有波纹。南朝 齐 谢朓《泛水曲》:“日晚厌遵渚,採菱赠清漪。”宋 苏轼《渚宫》诗:“臺中絳帷谁復见,臺下野水浮清漪。”清 孙枝蔚《吊迷楼故址和彭骏孙》:“琪树经年开锦绣,珠帘入夏映清漪。”瞿秋白《赤都心史》三:“小池一角清漪如画。”
- 5.
痴云释义:亦作“痴云”。 停滞不动的云。语本 唐 李商隐《房中曲》:“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宋 陆游《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
- 6.
白凫释义:白色的野水鸟。唐 杜甫《白凫行》:“君不见黄鵠高于五尺童,化为白鳧似老翁。”《随园诗话》卷四引 清 汪师韩 诗:“白鳧化后成衰老,黄雀飞来谢少年。”
- 7.
遮笼释义:遮蔽,笼罩。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澹云遮笼素魄,野水连天天竟白。”元 乔吉《一枝花·私情》套曲:“从今将凤凰巢鸳鸯殿遮笼教暗,将金缝锁玉连环对勘的严。”《水浒传》第七六回:“一箇白纱衫遮笼锦体,一箇皂秃袖半露雅青。”郭沫若《沸羹集·我如果再是青年》:“在那时有诗的涌泉濆涌新醅,在那时有雾霭一层为我遮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