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 [lóng quán]
1. 宝剑名。即龙渊。泛指剑。常泛指僧院、佛门。喻行事果断。佛寺名。喷泉。
龙泉 引证解释
⒈ 宝剑名。即龙渊。
引汉 王充 《论衡·率性》:“棠谿鱼肠之属,龙泉太阿之辈,其本鋌山中之恒铁也。”
⒉ 泛指剑。
引唐 李白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诗:“寧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王琦 注:“龙泉即龙渊也, 唐 人避 高祖 讳,改称龙渊曰龙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张珙 如愚,酬志了三尺龙泉万卷书; 鶯鶯 有福,稳请了五花官誥七香车。”
清 宋玉叔 《<述哀>题后》诗:“我有父兄千载恨,对君霑血拂龙泉。”
⒊ 喻行事果断。
引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晃神道碑》:“於是乎龙泉独断,龟旐旁求;品命千名,封疆万户。”
唐 常衮 《授京兆尹魏少游加御史大夫制》:“有玉壶之清澄,兼龙泉之断割。”
⒋ 佛寺名。
引北周 庾信 《送灵法师葬》诗:“龙泉 今日掩,石洞即时封。”
倪璠 注:“《法苑》云:庐山 西有 龙泉精舍,慧远 沙门之所立也。”
⒌ 常泛指僧院、佛门。
引唐 陈子昂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诗序:“来从 许 下,月旦出於龙泉;言入 蜀 中,星文见於牛斗。”
唐 贾岛 《送僧归太白山》诗:“夜禪临虎穴,寒漱撇龙泉。”
⒍ 喷泉。
引南朝 梁 江淹 《游黄蘖山》诗:“阳岫照鸞采,阴谿喷龙泉。”
国语词典
龙泉 [lóng quán]
⒈ 宝剑。
引《晋书·卷三六·张华传》:「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有龙泉之利,乃可以议其断割。」
龙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毛释义:⒈一根毛。喻细小、轻微的事物。《韩非子·显学》:“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假令僕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螻蚁何以异?”南朝 梁 刘孝标《广绝交论》:“莫肯费其半菽,罕有落其一毛。”宋 朱熹《观书有感》诗之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衝巨舰一毛轻。”⒉指一根凤毛。喻人年少有贤才。唐 岑参《送张郎中赴陇右觐省卿公》诗:“中郎凤一毛,世上独贤豪,弱冠已银印,出身唯宝刀。”唐 杜甫《送苏州李长史之任》诗:“一毛生凤穴,三尺献龙泉。”唐 熊孺登《和窦中丞岁酒喜见小男两岁》诗:“闻得一毛添五
- 2.
上京释义:⒈古代对国都的通称。 《文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李善 注:“有羽翼於京师也。”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德璉 发跡於此 魏,足下高视於上京。”宋 刘攽《送韩玉汝司封奉使两浙》诗之三:“组练白玉粒,一月来上京。”梁启超《复刘古愚山长书》:“秦 中自古帝都,万一上京有变,则六飞行在,犹将赖之。”⒉古都名。渤海 以王都 忽汗城 为 上京 龙泉府。故址在今 黑龙江 宁安县 西南 东京城。⒊古都名。契丹 会同 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为 上京 临潢府。故址在今 内蒙古 巴
- 3.
丰城剑释义:《晋书·张华传》谓 吴 灭 晋 兴之际,天空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张华 闻 雷焕 妙达纬象,乃邀与共观天文。焕 曰:“斗牛之间颇有异气”,是“寳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并谓剑在 豫章 丰城。华 即补 焕 为 丰城 令,“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復见焉。”后世诗文用“丰城剑”赞美杰出人才,或谓杰出人才有待识者发现。宋 叶适《送孙伟夫》诗:“远寻 丰城 剑,虚负 歷山 月;发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元 柳贯《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台》诗:
- 4.
丰城狱释义:传说龙泉、太阿两宝剑沉埋 丰城 狱底,后常以“丰城狱”喻埋没人才的地方。
- 5.
五京释义:⒈指 唐 代的中京 长安、东京 洛阳、西京 凤翔、南京 成都、北京 太原。《旧唐书·地理志一》:“﹝ 至德 二年﹞十二月,置 凤翔府,号为西京,与 成都、京兆、河南、太原 为五京。”⒉指 唐 时 渤海 的上京 龙泉府、中京 显德府、东京 龙原府、南京 南海府、西京 鸭渌府。《新唐书·渤海传》:“地有五京,十五府。”⒊指 辽 的上京 临潢府、东京 辽阳府、中京 大定府、南京 析津府、西京 大同府。《辽史·地理志一》:“太宗 以 皇都 为上京,升 幽州 为南京,改 南京 为东京,圣宗 城中京,兴宗 升 云州
- 6.
仙霞岭释义:在 浙江省 西南部,绵延 浙 、 闽 、 赣 边境。 西南接 武夷山 ,东北接 天台山 ,为 钱塘江 、 瓯江 及 闽江 分水岭。主峰 披云尖 在 龙泉县 南。同名山峰在 江山县 南。南端有 仙霞关 ,为 浙 、 闽 交通要道。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好了,好了,我 阮大鋮 走过这 仙霞岭 ,便算第一功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方才梦见 马士英 被雷击死 台州 山中, 阮大鋮 跌死 仙霞岭 上。” 朱德 《经闽西感怀》诗:“越过 仙霞岭 ,早登 天台山 。”
- 7.
利剑释义:锋利的剑。《公羊传·宣公六年》:“吾闻子之剑,盖利剑也。子以示我,吾将观焉。”汉 王充《论衡·率性》:“世称利剑有千金之价,棠谿、鱼肠 之属,龙泉、太阿 之辈。”张铁珊《在非洲密林中·美丽的非洲》:“成年的剑麻象是一束插在瓶里的利剑,那一柄柄绿色的长剑伸向四方。”
- 8.
匡山释义:⒈山名。即江西省的庐山。⒉山名。在四川省江油县西,亦名大匡山、大康山。⒊山名。在浙江省龙泉县。此山四旁奋起,而中部低下,状如箕匡,故名。
- 9.
千佛山释义:山名。一称 历山。在 山东省 济南市 南郊。相传 舜 耕田于此,故又名 舜耕山。山中岩壁凿有 北魏 及 隋 开皇 年间佛象千数。有 龙泉洞、观音堂 等名胜古迹。《老残游记》第二回:“到了 铁公祠 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 千佛山 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
- 10.
哥窑释义:宋代名窑。 位于今浙江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以烧青瓷著称。传说南宋建窑者章生一所烧的窑为哥窑,其弟章生二所烧的窑为弟窑。龙泉青瓷始于五代,发展于北宋,至南宋进入鼎盛时期。
- 11.
哥窰释义:宋 瓷窑名。窑址在 浙江 龙泉县 南七十里 华琉山 下。北宋 处州 龙泉县 旧有 龙泉窑,南宋 章生一、生二 兄弟在此制瓷,各主一窑。生一 所制之瓷号哥窑,生二 所制者号弟窑。哥窑之瓷以胎细质白著称。参阅 明 王世贞《宛委馀编》卷十五、清 朱琰《陶说·说古·古窑考》。《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做一个金漆笼儿,黄铜钩子,哥窰的水食罐儿,緑纱罩儿。”清 曹寅《铜鼓歌》:“豪华徒夸子父鼎,赏鑑何重哥窰缾。”
- 12.
埋剑释义:《晋书·张华传》载,张华 时见有紫气映射于斗牛二宿之间,邀 雷焕 共议,以为系宝剑之光上冲所致,当在 豫章 丰城,因命 雷 为 丰城 令访察其物。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馀,果得龙泉、太阿二宝剑。后以“埋剑”喻被埋没或不得彰显。唐 沉佺期《移禁司刑》诗:“埋剑谁当辨,偷金以自诬。”唐 杜甫《秦州见敕目除薛三璩毕四曜兼述索居》诗:“掘狱知埋剑,提刀见发硎。”分门集注引 梅尧臣 注:“喻 薛 毕 二子几年埋没,今始奋发。”
- 13.
天池水释义:天池水又名“卫龙池”,多为祖宗山或高冈上之池水,分五类:两池夹龙最贵;单池护者次之;小池水,水不流出,亦不干涸,称为“卫龙井”又次之;非池非湖,仅为蒙泉小流,称为“卫龙泉”,此四者属吉格。如龙池崩圯,则龙气泄走乃吉中带凶格也。
- 14.
廉锷释义:⒈谓边棱。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印刓而不能授”裴駰 集解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刓断无復廉鍔也。”此指印章的棱角。⒉喻锐利的文辞或谈吐。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封禅》:“义吐光芒,辞成廉鍔。”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七:“廉鍔非关上帝才,百年淬厉电光开。先生宦后雄谈减,悄向龙泉祝一回。”
- 15.
延平津释义:古代津渡名。晋 时属 延平县(今 福建省 南平市 东南),故称。据《晋书·张华传》载,丰城 令 雷焕 得 龙泉、太阿 两剑,以其一与 张华。后 华 被诛,剑即失其所在。雷焕 死,其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剑忽跃出堕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龙蟠萦,波浪惊沸。剑亦从此亡去。唐 黄滔《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诗:“更爱 延平津 上过,一双神剑是龙鳞。”金 元好问《换得云台帖喜而赋诗》:“世间曾有 华陀 帖,神物已化 延平津。”参见“延津”。
- 16.
延津释义:⒈即延平津。 相传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分离后于此会合化龙而去。⒉借指别后重逢之地。
- 17.
延津之合释义:指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在延津会合的故事。后比喻因缘会合。同“延津剑合”。
- 18.
延津剑释义:亦称“延津宝剑”。指 龙泉、太阿 两剑。
- 19.
延津剑合释义:指晋时龙泉、太阿两剑在延津会合的故事。后比喻因缘会合。
- 20.
弟窑释义:宋 代著名瓷窑之一。 相传 南宋 时有 章 姓兄弟二人在 龙泉 烧造瓷器,兄名 生一,所烧者称哥窑;弟名 生二,所烧者称弟窑。所谓龙泉窑一般皆指弟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