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泗 [tì sì]
1. 眼泪和鼻涕。
3. 涕泪俱下,哭泣。
涕泗 引证解释
⒈ 眼泪和鼻涕。参见“涕泗滂沱”。
引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二:“齐景 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南史·萧钧传》:“﹝ 萧钧 ﹞年七岁,出继 衡阳元王,见 高帝,未拜,便涕泗横流。”
明 孙梅锡 《琴心记·赍金买赋》:“徘徊倚袖,涕泗沾衣,梦到君傍,可怪鸡鸣惊唤予。”
清 罗有高 《邓先生墓表》:“﹝先生﹞年十七,得 宋 五子书读之,涕泗被面下曰:‘嗟夫!吾乃今日知为人之道也。’”
⒉ 涕泪俱下,哭泣。
引汉 扬雄 《元后诔》:“新室文母太后 崩,天下哀痛,号哭涕泗。”
宋 苏轼 《白帝庙》诗:“迟回问风俗,涕泗閔兴衰。”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向士肃 出外拜客……遇箇妇人,鬢髮蓬鬆,涕泗而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事叔至孝》:“﹝ 施愚山 ﹞辛亥客都门,每忆叔,輒涕泗。”
国语词典
涕泗 [tì sì]
⒈ 眼泪和鼻涕。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二:「齐景升牛山,涕泗纷交流。」唐·杜甫〈登岳阳楼〉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也作「涕洟」。
涕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涂释义:⒈亦作“中途”。 半路;途中。《列子·力命》:“中涂遇 东郭 先生。”唐 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中途不遇人,直到尔门前。”宋 司马光《重经车辋谷》诗:“中涂太息坐磐石,涕泗不觉双滂沱。”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日前寄上《文学报》四份,收到否?该报似中途遗失的颇多。”⒉指事情的进程中。《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始结言於庙堂兮,信中涂而叛之。”王逸 注:“今信用谗言,中道而更背我也。”宋 范仲淹《和葛闳寺丞接花歌》:“中途得罪情多故,刻木在前何敢诉。”邹韬奋《民众的要求》:“中途决不妥协,那
- 2.
乡书释义:⒈家信。唐 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乡书何处达,归雁 洛阳 边。”元 揭傒斯《吴子高悼亡归岳阳》诗:“客心闲转切,乡书近却稀。”清 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哭舍妹》:“乡书甫启读未终,涕泗狼藉縑素中。”⒉周 制,乡学三年大比,乡老与乡大夫荐乡中贤能之书于王,谓之“乡书”或“乡老书”。见《周礼·地官·乡大夫》。后世科举因以“乡书”代指乡试中式。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翁中丞》:“孟燁 补上庠生……次 孟桂 登辛丑第,又次 孟寅 尝首 临安 乡书。”《宋史·张孝祥传》:“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
- 3.
决去释义:辞别离去。决,通“诀”。多指永别。《汉书·苏武传》:“﹝ 李陵 ﹞因泣下霑衿,与 武 决去。”颜师古 注:“决,别也。”南唐 尉迟偓《中朝故事》:“自言年数已尽,合当决去,涕泗而别。”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仲仙 曰:‘我甚怜之,未忍决去。’”
- 4.
出服释义:⒈谓居丧到期,除去丧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裴政 出服,问讯 武帝,贬瘦枯槁,涕泗滂沱。”⒉在五服之外。指血亲关系已出五代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我道:‘是老十房的,到了侄儿这一辈,刚刚出服。’”参见“五服”。
- 5.
四向释义:⒈见“四向”。 ⒉向着四面;四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王 自度不得脱……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嚮。汉 军围之数重。”《南齐书·孔稚珪传》:“吉日於静屋,四向朝拜,涕泗滂沱。”《新唐书·韩愈传》:“执兵之卒,四向侵掠。”⒊四周;四方。《北史·牛弘传》:“堂高三尺,以应三统;四向五色,各象其行。”唐 孟郊《北郭贫居》诗:“三年失意归,四向相识疏。”宋 范仲淹《知郡职方》:“有饥民自四向乡下萃来。”⒋佛教谓须陀洹(预流)向、斯陀含(一来)向、阿那含(不还)向、阿罗汉(无生)向为“四向”。须陀洹、斯陀含、阿
- 6.
恩纶释义:犹恩诏。语本《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宋 苏轼《贺高阳王待制启》:“伏审显奉恩纶,荣更帅閫。”明 张居正《被言乞休疏》:“臣捧读恩纶,涕泗交集。”清 孔尚任《桃花扇·逮社》:“今乃乙酉乡试之年,大布恩纶,开科取士。”参见“恩詔”。
- 7.
感激涕泗释义:感激涕泗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形容极度感激
- 8.
暮途释义:傍晚的路程。多比喻困境或晚年。唐 徐珩《日暮望泾水》诗:“独有迷津客,怀归軫暮途。”唐 杜甫《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荒岁儿女瘦,暮途涕泗零。”清 顾炎武《答王茂衍》:“或且停车 渭 曲,坐石 磻溪,得随巾拂之餘,上溯韦编之学……则耄齿增荣,暮途知励矣。”参见“日暮途远”。
- 9.
横流释义:⒈河水冲决堤岸而漫流。比喻放纵,任意。⒉流出;溢出:涕泗横流。
- 10.
横集释义:纵横交集。《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臣心结日久,每闻幼眇之声,不知涕泣之横集也。”《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惧於飞矢迸流,狂刃横集,以重足下之祸,徒增孤子之咎衅也。”宋 司马光《授校勘谢庞参政启》:“衔恩念亲,涕泗横集。”清 戴名世《自订<周易文稿>序》:“既学《易》,而后知其生平动静无时不在过之中,而无有一当,輒不禁涕泪之横集也。”
- 11.
流涕释义:流泪。 涕,古代一般指眼泪,用泗指鼻涕。如涕泗交流。后来泪代替了涕,涕代替了泗,泗一般不再使用。
- 12.
涕泗释义:⒈眼泪和鼻涕。 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六二:“齐景 升丘山,涕泗纷交流。”《南史·萧钧传》:“﹝ 萧钧 ﹞年七岁,出继 衡阳元王,见 高帝,未拜,便涕泗横流。”明 孙梅锡《琴心记·赍金买赋》:“徘徊倚袖,涕泗沾衣,梦到君傍,可怪鸡鸣惊唤予。”清 罗有高《邓先生墓表》:“﹝先生﹞年十七,得 宋 五子书读之,涕泗被面下曰:‘嗟夫!吾乃今日知为人之道也。’”参见“涕泗滂沱”。⒉涕泪俱下,哭泣。汉 扬雄《元后诔》:“新室文母太后 崩,天下哀痛,号哭涕泗。”宋 苏轼《白帝庙》诗:“迟回问风俗,涕泗閔兴衰。”《二刻
- 13.
涕泗交下释义: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同“涕泗交流”。
- 14.
涕泗滂沲释义:谓涕泪如雨。形容涕泪流得极多。同“涕泗滂沱”。
- 15.
涕泗纵横释义: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同“涕泗横流”。
- 16.
涕滂释义:涕泗滂沱。
- 17.
滂沱释义:形容雨下得很大:大雨滂沱。涕泗滂沱(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流得很多)。
- 18.
竹马之好释义:谓儿童时期的交谊。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諸葛靚 ﹞與 武帝 有舊……帝曰:‘卿復憶竹馬之好不?’靚 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復覩聖顔。’因涕泗百行,帝於是慙悔而出。”
- 19.
荒岁释义:荒年。《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寧饥寒於 尧 舜 之荒岁兮,不饱暖於当今之丰年。”唐 杜甫《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荒岁儿女瘦,暮途涕泗零。”唐 卢纶《早春归盩厔旧居却寄耿拾遗》诗:“可怜荒岁青山下,惟有松枝好寄君。”
- 20.
蹑空释义:⒈旧谓得道成仙之人可腾空而行或停留空中。宋 黄休复《茅亭客话·程君友》:“达旦,云霞相映,有如五色。君友 仰观躡空,祥风忽生,彩雾鬱起。妻拏悲号,遂越巨壑层峦,涕泗追望,极目而没。”宋 洪迈《夷坚支志癸·洞口先生》:“五年之期至,躡空而升,邑里俱见之。”《镜花缘》第九回:“林之洋 道:‘有这好处,俺也吃他几枝,久后回家,倘房上有贼,俺躡空追他,岂不省事。’”一本作“攛空”。⒉指腾空飞跃。清 冯廷櫆《铁犀行》:“武都 怒特西入海,空舲野牛躡空起。”
涕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涂释义:⒈亦作“中途”。 半路;途中。《列子·力命》:“中涂遇 东郭 先生。”唐 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中途不遇人,直到尔门前。”宋 司马光《重经车辋谷》诗:“中涂太息坐磐石,涕泗不觉双滂沱。”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日前寄上《文学报》四份,收到否?该报似中途遗失的颇多。”⒉指事情的进程中。《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始结言於庙堂兮,信中涂而叛之。”王逸 注:“今信用谗言,中道而更背我也。”宋 范仲淹《和葛闳寺丞接花歌》:“中途得罪情多故,刻木在前何敢诉。”邹韬奋《民众的要求》:“中途决不妥协,那
- 2.
乡书释义:⒈家信。唐 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乡书何处达,归雁 洛阳 边。”元 揭傒斯《吴子高悼亡归岳阳》诗:“客心闲转切,乡书近却稀。”清 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哭舍妹》:“乡书甫启读未终,涕泗狼藉縑素中。”⒉周 制,乡学三年大比,乡老与乡大夫荐乡中贤能之书于王,谓之“乡书”或“乡老书”。见《周礼·地官·乡大夫》。后世科举因以“乡书”代指乡试中式。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翁中丞》:“孟燁 补上庠生……次 孟桂 登辛丑第,又次 孟寅 尝首 临安 乡书。”《宋史·张孝祥传》:“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
- 3.
决去释义:辞别离去。决,通“诀”。多指永别。《汉书·苏武传》:“﹝ 李陵 ﹞因泣下霑衿,与 武 决去。”颜师古 注:“决,别也。”南唐 尉迟偓《中朝故事》:“自言年数已尽,合当决去,涕泗而别。”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仲仙 曰:‘我甚怜之,未忍决去。’”
- 4.
出服释义:⒈谓居丧到期,除去丧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裴政 出服,问讯 武帝,贬瘦枯槁,涕泗滂沱。”⒉在五服之外。指血亲关系已出五代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我道:‘是老十房的,到了侄儿这一辈,刚刚出服。’”参见“五服”。
- 5.
四向释义:⒈见“四向”。 ⒉向着四面;四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王 自度不得脱……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嚮。汉 军围之数重。”《南齐书·孔稚珪传》:“吉日於静屋,四向朝拜,涕泗滂沱。”《新唐书·韩愈传》:“执兵之卒,四向侵掠。”⒊四周;四方。《北史·牛弘传》:“堂高三尺,以应三统;四向五色,各象其行。”唐 孟郊《北郭贫居》诗:“三年失意归,四向相识疏。”宋 范仲淹《知郡职方》:“有饥民自四向乡下萃来。”⒋佛教谓须陀洹(预流)向、斯陀含(一来)向、阿那含(不还)向、阿罗汉(无生)向为“四向”。须陀洹、斯陀含、阿
- 6.
恩纶释义:犹恩诏。语本《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宋 苏轼《贺高阳王待制启》:“伏审显奉恩纶,荣更帅閫。”明 张居正《被言乞休疏》:“臣捧读恩纶,涕泗交集。”清 孔尚任《桃花扇·逮社》:“今乃乙酉乡试之年,大布恩纶,开科取士。”参见“恩詔”。
- 7.
感激涕泗释义:感激涕泗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形容极度感激
- 8.
暮途释义:傍晚的路程。多比喻困境或晚年。唐 徐珩《日暮望泾水》诗:“独有迷津客,怀归軫暮途。”唐 杜甫《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荒岁儿女瘦,暮途涕泗零。”清 顾炎武《答王茂衍》:“或且停车 渭 曲,坐石 磻溪,得随巾拂之餘,上溯韦编之学……则耄齿增荣,暮途知励矣。”参见“日暮途远”。
- 9.
横流释义:⒈河水冲决堤岸而漫流。比喻放纵,任意。⒉流出;溢出:涕泗横流。
- 10.
横集释义:纵横交集。《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臣心结日久,每闻幼眇之声,不知涕泣之横集也。”《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惧於飞矢迸流,狂刃横集,以重足下之祸,徒增孤子之咎衅也。”宋 司马光《授校勘谢庞参政启》:“衔恩念亲,涕泗横集。”清 戴名世《自订<周易文稿>序》:“既学《易》,而后知其生平动静无时不在过之中,而无有一当,輒不禁涕泪之横集也。”
- 11.
流涕释义:流泪。 涕,古代一般指眼泪,用泗指鼻涕。如涕泗交流。后来泪代替了涕,涕代替了泗,泗一般不再使用。
- 12.
涕泗释义:⒈眼泪和鼻涕。 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六二:“齐景 升丘山,涕泗纷交流。”《南史·萧钧传》:“﹝ 萧钧 ﹞年七岁,出继 衡阳元王,见 高帝,未拜,便涕泗横流。”明 孙梅锡《琴心记·赍金买赋》:“徘徊倚袖,涕泗沾衣,梦到君傍,可怪鸡鸣惊唤予。”清 罗有高《邓先生墓表》:“﹝先生﹞年十七,得 宋 五子书读之,涕泗被面下曰:‘嗟夫!吾乃今日知为人之道也。’”参见“涕泗滂沱”。⒉涕泪俱下,哭泣。汉 扬雄《元后诔》:“新室文母太后 崩,天下哀痛,号哭涕泗。”宋 苏轼《白帝庙》诗:“迟回问风俗,涕泗閔兴衰。”《二刻
- 13.
涕泗交下释义: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同“涕泗交流”。
- 14.
涕泗滂沲释义:谓涕泪如雨。形容涕泪流得极多。同“涕泗滂沱”。
- 15.
涕泗纵横释义: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同“涕泗横流”。
- 16.
涕滂释义:涕泗滂沱。
- 17.
滂沱释义:形容雨下得很大:大雨滂沱。涕泗滂沱(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流得很多)。
- 18.
竹马之好释义:谓儿童时期的交谊。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諸葛靚 ﹞與 武帝 有舊……帝曰:‘卿復憶竹馬之好不?’靚 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復覩聖顔。’因涕泗百行,帝於是慙悔而出。”
- 19.
荒岁释义:荒年。《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寧饥寒於 尧 舜 之荒岁兮,不饱暖於当今之丰年。”唐 杜甫《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荒岁儿女瘦,暮途涕泗零。”唐 卢纶《早春归盩厔旧居却寄耿拾遗》诗:“可怜荒岁青山下,惟有松枝好寄君。”
- 20.
蹑空释义:⒈旧谓得道成仙之人可腾空而行或停留空中。宋 黄休复《茅亭客话·程君友》:“达旦,云霞相映,有如五色。君友 仰观躡空,祥风忽生,彩雾鬱起。妻拏悲号,遂越巨壑层峦,涕泗追望,极目而没。”宋 洪迈《夷坚支志癸·洞口先生》:“五年之期至,躡空而升,邑里俱见之。”《镜花缘》第九回:“林之洋 道:‘有这好处,俺也吃他几枝,久后回家,倘房上有贼,俺躡空追他,岂不省事。’”一本作“攛空”。⒉指腾空飞跃。清 冯廷櫆《铁犀行》:“武都 怒特西入海,空舲野牛躡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