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三楚 三楚的意思
sānchǔ

三楚

简体三楚
繁体
拼音sān chǔ
注音ㄙㄢ ㄔ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ān,(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组词】: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组词】: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chǔ,(1)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2)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组词】:捶楚。夏楚。楚掠(拷打)。楚挞(拷打)。(3) 中国春秋时国名。【例句】:楚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楚声。楚歌(楚人之歌)。楚狂。楚腰(泛称女子的细腰)。楚辞。四面楚歌。楚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4)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组词】:楚剧。(5) 痛苦。【组词】:苦楚。痛楚。凄楚。酸楚。(6) 清晰,鲜明,整洁。【组词】:清楚。衣冠楚楚。(7) 姓。

基本含义

指愁苦、痛楚、辛酸,形容心情忧愁或痛苦不堪。

三楚的意思

三楚 [sān chǔ]

1. 战国楚地疆域广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史记·货殖列传》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汉书·高帝纪上》“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颜师古注引孟康《音义》,以江陵(即南郡)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二说不同。后人诗文中多以泛指长江中游以南,今湖南湖北一带地区。

3. 五代时,马殷据长沙,周行逢据武陵,高季兴据江陵,都在古楚地,亦称三楚。见宋周羽翀《三楚新录》。

三楚 引证解释

⒈ 战国 楚 地疆域广阔, 秦 汉 时分为 西楚、东楚、南楚,合称 三楚。《史记·货殖列传》以 淮北、沛、陈、汝南、南郡 为 西楚 ; 彭城 以东, 东海、吴、广陵 为 东楚 ;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 为 南楚。《汉书·高帝纪上》“羽 自立为 西楚 霸王”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音义》,以 江陵 (即 南郡 )为 南楚,吴 为 东楚,彭城 为 西楚。二说不同。后人诗文中多以泛指 长江 中游以南,今 湖南 湖北 一带地区。按, 刘道一,湖南 湘潭 人。

唐 李商隐 《过郑广文旧居》诗:“宋玉 平生恨有餘,远循 三楚 吊 三閭。”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刘郎 豪气今何在,应是 九疑 三楚。”
孙中山 《挽刘道一》诗:“半壁东南 三楚 雄, 刘郎 死去霸图空。”

⒉ 五代 时, 马殷 据 长沙,周行逢 据 武陵,高季兴 据 江陵,都在古 楚 地,亦称 三楚。见 宋 周羽翀 《三楚新录》。


国语词典

三楚 [sān chǔ]

⒈ 地名。战国楚地疆域辽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为「三楚」。其说有二:(1)​ 淮北、沛、陈、汝南、南郡,称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称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称为「南楚」。见。

《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2)​ 南楚、东楚、西楚分别指江陵、吴、彭城。《汉书·卷一·高帝纪上》·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后多用以泛指湘、鄂一带。《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七》:「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三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楚释义:秦汉时把战国时期的楚地分成为三楚:江陵(即南郡)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合称三楚。
    • 2.
      两淮释义:⒈宋 熙宁 后分 淮南路 为东、西二路,简称 淮东、淮西,后合称其地为“两淮”。 《宋史·地理志一》:“高宗 苍黄渡 江,驻蹕 吴会,中原、陕右 尽入於 金,东画长 淮,西割 商 秦 之半,以 散关 为界。其所存者 两浙 两淮 …… 广西 十五路而已。”《元史·世祖纪十二》:“﹝ 至元 二十五年正月﹞己酉,詔 中兴、西凉 无得沮坏河渠,两淮 两浙 无得沮坏岁课。”元 吴莱《风雨渡扬子江》诗:“三楚 畸民类鱼鱉,两淮 大将犹熊虎。”⒉指今 江苏省 长江 以北 淮河 南北的大部地区。明 王鏊《震泽长语·食货》
    • 3.
      乘广释义:指 春秋 时 楚 王或主帅率领的兵车。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 子为乘广三十乘,分为左右。”《左传·定公四年》:“子常 奔 郑,史皇 以其乘广死。”杨伯峻 注:“楚 王或主帅所率之兵车曰乘广。”清 钱谦益《送杨侍御休沐还武陵》诗:“五溪衣服云山别,三楚 兵车乘广同。”参阅 蓝永蔚《春秋时期的步兵》二。
    • 4.
      在日释义:在世之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所有老爹爹在日给你的饭米衣服,我们照账按月送过来与你,与在日一般。”清 李渔《奈何天·虑婚》:“小子 闕素封,字 里侯,三楚 人也。父母早丧,自幼当家。先君在日,曾与 邹长史 联姻。”吴组缃《山洪》四:“奶奶少不得还要说些当年阿爸在日的风光。”
    • 5.
      浸浸释义:⒈渐渐。《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宾客放为盗贼,发,輒入 高 氏,吏不敢追。浸浸日多,道路张弓拔刃,然后敢行,其乱如此。”明 徐榜《济南纪政·回生》:“噫嘻!徐生 之夫妻子女浸浸乎有生气矣。”王闿运《丁文诚诔》:“时冉冉而多留,老浸浸其欺人。”孙中山《社会主义的分析》:“伪説终不能胜真理,曩之经济学、统计学、天演论,亦浸浸现其不合公理之破绽。”⒉形容程度深。唐 尚颜 逸句:“浸浸 三楚 白,渺渺 九江 寒。”宋 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一:“﹝ 萧注 ﹞得疾甚危殆,浸浸昏塞,不闻喘息声。”明 袁宏道《过吴戏
    • 6.
      耆旧释义:年高望重者。《汉书·萧育传》:“上以 育 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 育 入殿中受策。”唐 杜甫《忆昔》诗之二:“伤心不忍问耆旧,復恐初从乱离説。”元 虞集《苏武慢》词:“空自笑 洛下 书生,襄阳 耆旧,梦底几时曾见。”清 方苞《白云先生传》:“当是时,三楚、吴、越 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郑泽《壬子秋日作诗奉呈》:“煌煌《邱》与《索》,渊粹惟耆旧。先生守遗经,清风淡儒素。”
    • 7.
      陈事释义:⒈叙事。《韩非子·二柄》:“为人臣者,陈事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一本作“陈而言”。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刘琨 劝进,张骏 自序,文致耿介,并陈事之美表也。”明 何景明《明月篇》序:“僕如读 杜子 七言诗,爱其陈事切实,布词沉著,鄙心窃效之。”⒉旧事;往事。前蜀 韦庄《鄜州留别张员外》诗:“三楚 故人皆是梦,十年陈事只如风。”宋 梅尧臣《韩宗彦寺丞通判邓州》诗:“便嗟陈事日侵汩,虽欲数面曾无期。”清 陈维崧《送入我门来·丙辰除夕雪用草堂原韵柬里中数子》词:“一年陈事腾腾去,被玉兔金蟆晓夜催。

三楚(sanc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三楚是什么意思 三楚读音 怎么读 三楚,拼音是sān chǔ,三楚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三楚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