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 [zì lì]
1. 不须他人扶助,自己独立。
例躬耕垄亩,勤苦自立。——《宋史》
足以自立。——[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英[depend on oneself; stand on one’s own feet; support oneself;]
自立 引证解释
⒈ 依靠自力有所建树。
引《礼记·儒行》:“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无餘 传世十餘,末君微劣,不能自立,转从众庶为编户之民, 禹 祀断絶十有餘岁。”
《后汉书·袁绍传》:“绍 客 逄纪 谓 绍 曰:‘夫举大事,非据一州,无以自立。’”
⒉ 独立。
引孙中山 《社会革命谈》:“当 美利坚 离 英 自立,岂不於政治上踌躇满志?”
⒊ 能自持自守,不为外力所动。
引《汉书·张耳陈馀传》:“上贤 高 能自立然诺,使 泄公 赦之。”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
宋 曾巩 《监察御史制》:“尔好古知方,强於自立,刺察之任,往其钦哉!”
⒋ 靠自己独立生活。
引《宋书·沉庆之传》:“荒扰之后,乡邑流散, 庆之 躬耕垄亩,勤苦自立。”
《梁书·萧颖达传》:“颖孚 不能自立,以其兵由 建安 復奔 长沙。”
宋 司马光 《祭庞颖公文》:“孤苦惷愚,不能自立,长号四望,谁復顾哀,惟公眷怜,过於平日。”
⒌ 自称为王或自即王位。
引《左传·成公十三年》:“负芻 杀其太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史记·项羽本纪》:“韩信 因自立为 齐王。”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适南蛮入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 扶餘国,杀其主自立。’”
国语词典
自立 [zì lì]
⒈ 自己册立。
引《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炀帝弑了父亲,淫了父妾,自立为帝,荒淫无度。」
《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李傕不奉诏,欲弑君自立。」
⒉ 以自己的力量立身于世。
引《文明小史·第三九回》:「他既然读书,晓得了道理,自己可以自立,那个敢欺负他?」
反依赖 仰给
自立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自主释义: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支配:独立自主。
- 2.
自助释义:自己动手为自己服务:自助餐。自助旅游。
自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井释义:⒈古代井田制的一种单位。 以九百亩为一井。《国语·鲁语下》:“有军旅之出则徵之,无则已。其岁收田一井,出稯禾秉芻缶米,不是过也。”《韩诗外传》卷四:“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广三百步长三百步为一里,其田九百亩。”《汉书·食货志》:“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朱子语类》卷一一○:“淮 上屯田须与画成一井,中为公田。”⒉一口水井;一眼泉水。北齐 刘昼《新论·类感》:“龙举一井,而云弥九天;虎啸一谷,而风扇万里。”《魏书·高祐传》:“又令一家之中,自立一碓,五家之外,共造一井,以供行客。”唐 姚合《咏盆池》
- 2.
三洪释义:宋 洪适、洪遵、洪迈 三兄弟的合称。《宋史·洪适传》:“皓 使朔方,适 年甫十三,能任家事。以 皓 出使,恩补脩职郎。绍兴 十二年,与弟 遵 同中博学宏词科。高宗 曰:‘父在远方,子能自立,此忠义报也,宜升擢。’遂除敕令所删定官。后三年,弟 迈 亦中是选。由是三 洪 文名满天下。”
- 3.
专诸释义:春秋 时刺客。吴国 堂邑(今 江苏省 六合县)人。伍子胥 知 吴 公子 光 欲杀 吴王僚 以自立,乃荐 专诸 于 光。吴王僚 十二年,光 伏甲士而具酒请王 僚,使 专诸 置匕首鱼腹中,乘进献时刺 僚。僚 立死,左右亦杀 专诸。公子光 出其伏甲尽灭王 僚 之徒,遂自立为王,是为 阖闾。事见《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史记·吴太伯世家》及《刺客列传》。专诸,《左传》作“鱄设诸”,或作“剸诸”、“鱄诸”。
- 4.
丰羽释义:《战国策·秦策一》:“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后以“丰羽”谓毛羽丰满,可以自立。清 黄景仁《江上寄左二杏庄》诗:“渺躯乏丰羽,辗转逐惊蓬。”清 方履籛《孙母倪孺人墓志铭》:“夙夜黽勉,逾三十年,而后苇苕之祚,固於磐石,破巢之鷇,成其丰羽。”
- 5.
二庭释义:⒈两个王庭。 (1)东汉 时指 南匈奴 与 北匈奴。东汉 建武 二十四年,匈奴 左贤王 蒲奴 立为单于,右薁鞬日逐王 比 不得立,乃率部南依 汉,自立为单于,匈奴 遂有南北之分。《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其后 匈奴 争立,日逐来奔……於是 匈奴 分破,始有南北二庭焉。”(2)唐 代指 西突厥 分裂后的南北二部。咄陆 可汗建庭于 镞曷山 西,谓之北庭;乙毗沙钵罗叶护 可汗建庭于 虽合水 北,谓之南庭。见《新唐书·突厥传下》。唐 骆宾王《夕次蒲类津》诗:“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⒉第二家门庭。谓再嫁。《旧唐
- 6.
人贵自立释义:贵:可贵;自立:独立。指一个人可贵之处是能够独立生活,不依靠别人。
- 7.
休庆释义:犹嘉庆。《后汉书·马融传》:“欢嬉喜乐,鼓舞疆畔,以迎和气,招致休庆。”《北史·崔光传》:“然惧灾修德,咸致休庆,所谓家利而怪先,国兴而妖豫。”《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五年》:“纂 违先帝之命,杀太子而自立,荒淫暴虐,番禾 太守 超 顺人心而除之,以安宗庙,凡我士庶,同兹休庆。”
- 8.
伟长释义:⒈奇伟超群。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庾太尉 风仪伟长,不轻举止。”⒉高大。殷夫《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诗:“伟长的电线杆投影,横过街面有如深阱。”⒊汉 末文学家 徐干 的字。三国 魏 文帝《与吴质书》:“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皆能以名节自立。而 伟长 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 箕山 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伟长 擅名於 青 土,公干 振藻於海隅。”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哀吊》:“建安 哀辞,惟 伟长 差善。”
- 9.
伤败释义:⒈谓作战受挫失败。《管子·任法》:“故遵主令而行之,虽有伤败,无罚。”《史记·楚世家》:“会 吴王 弟 夫概 见 吴王 伤败,乃亡归,自立为王。”《后汉书·西羌传论》:“﹝羣种﹞东犯 赵 魏 之郊,南入 汉 蜀 之鄙,塞 湟中、断 陇道,烧陵园,剽城市,伤败踵係,羽书日闻。”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春秋·诗亡然后作春秋》:“逮 桓王 之立,诸侯背叛,王师伤败。”⒉败坏。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萧子云 改易字体,邵陵王 颇行伪字……朝野翕然以为楷式,画虎不成,多所伤败。”宋 苏轼《缴还词头奏状·李定
- 10.
依丱附木释义: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同“依草附木”。
- 11.
依草附木释义: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 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 12.
依赖释义:⒈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依赖性。 不依赖别人。⒉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工业和农业是互相依赖、互相支援的两大国民经济部门。
- 13.
依门傍户释义:指依附于人而不能自立。
- 14.
信水释义:⒈古代对立春后 黄河 水流的称呼。 相传可以验证夏秋水势的大小。《宋书·河渠志一》:“説者以 黄河 随时涨落,故举物候为水势之名:自立春之后,东风解冻,河 边人候水,初至凡一寸,则夏秋当至一尺,颇为信验,故谓之‘信水’。”⒉指妇女月经。以其按月一至,准而有信,故名。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本期一索而得,不意信水復来,遂至破戒而再。”清 沉起凤《谐铎·营卒守义》:“不旬月,信水復来。明年诞一子。”
- 15.
假号释义:古时称起事者自立的名号。亦用以称起事者。
- 16.
傍门依户释义:傍:依傍,靠着;门、户:家。 依靠在别人门庭上。指依赖别人,不能自立。
- 17.
僭君释义:⒈越礼之君。⒉指与正统王朝对立自立为帝为王者。
- 18.
克苦释义:⒈刻苦。宋 曾巩《司徒员外郎蔡公墓志铭》:“初公年十三,丧父,家贫,尤自克苦。”鲁迅《伪自由书·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下文是说:‘必须克苦耐劳,加紧生产。’”⒉刻苦。下苦功夫钻研。《旧唐书·儒学传下·韦表微》:“表微 少时,剋苦自立。”宋 梅尧臣《答裴送序意》诗:“辞虽浅陋颇剋苦,未到二《雅》未忍捐。”
- 19.
冒顿释义:(?—前174)秦汉时匈奴族首领。 公元前209年杀父自立为单于。先后打败了东胡、月支、丁零、楼烦、白羊,并进占秦的河套地区,把势力发展到长城以南。他加强内部组织,建立军政制度,发展草原经济,势力十分强大。公元前201年,南下攻至晋阳(今山西太原)。次年汉高祖率军迎战,被围七天七夜。以后汉对其采取和亲政策,但仍常南侵。顿(dú)。
- 20.
军行释义:⒈行军。《后汉书·皇甫嵩传》:“每军行顿止,须营幔修立,然后就舍帐。”《后汉书·申屠刚传》:“盗贼羣辈,且以万数,军行众止,窃号自立。”李贤 注:“兴军而行,拥众而止,无畏惮於危亡也。”⒉军职。《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以一命命 郤缺 为卿,復与之 冀,亦未有军行。”杜预 注:“虽登卿位,未有军列。”《国语·周语中》:“昔先大夫 荀伯 自下军之佐以政,赵宣子 未有军行而以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