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饮 [yàn yǐn]
1. 设宴聚饮。
英[drink together in the party;]
宴饮 引证解释
⒈ 谓聚会欢饮。
引《汉书·梁孝王刘武传》:“是时,上未置太子,与 孝王 宴饮。”
宋 欧阳修 《群玉殿赐宴》诗:“图书开秘府,宴饮集群英。”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时上以天气炎热,勅法司疏决滞囚, 纯 不加意,屡从朝贵宴饮。”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三节:“仁宗 整天在宫中宴饮享乐。”
设宴聚饮。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下》:“孝惠皇帝 与 悼惠王 讌饮。”
《金史·侯挚传》:“日与耆旧讌饮。”
清 王晫 《孝丐传》:“讌饮务极华侈。”
国语词典
宴饮 [yàn yǐn]
⒈ 宴乐饮酒。也作「燕饮」。
引《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孝王刘武传》:「是时,上未置太子,与孝王宴饮。」
宴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献释义:古代祭祀和宴饮时进酒一次为一献。《仪礼·士昏礼》:“舅姑共饗妇,以一献之礼。”贾公彦 疏:“舅献姑酬,共成一献。”《礼记·礼器》:“郊血,大饗腥,三献爓,一献孰。”郑玄 注:“一献,祭群小祀也。”孔颖达 疏:“一献孰者,一献祭群小祀。小祀卑,酒一献也,其荐用孰肉。”《左传·昭公元年》:“赵孟 欲一献,子其从之。”杨伯峻 注:“据《礼记·乐记》郑玄 注,一献,士饮酒之礼。”
- 2.
七老会释义:唐 白居易 晚年家居 洛阳,招请好友九人宴饮,其中 胡杲、吉皎、郑据、刘真(一作 刘贞)、卢真、张浑 与 白居易 均年在七十以上,称七老会。宴罢,各赋《七老会诗》一首。卢真《七老会诗》云:“先时共作三朝贵,今日犹逢七老翁。”参阅 白居易《胡吉刘郑卢张等六贤皆多年寿,余亦次焉,偶于敝居合成尚齿之会,七老相顾,既醉且欢》诗。
- 3.
三日曲水释义:指三月三日聚集在环曲水渠之旁进行的流觞宴饮活动。
- 4.
三酳释义:古代宴饮礼节。 食毕进酒漱口谓之酳,有安食养乐之义。“三酳”即第三次进酒。
- 5.
中廵释义:谓宴饮间斟酒至第二遍。
- 6.
中筵释义:筳席;宴饮之中。
- 7.
中觞释义:宴饮之中。晋 陶潜《游斜川》诗:“中觴纵遥情,忘彼千载忧。”宋 苏轼《缾笙》诗引:“庚辰八月二十八日,刘几仲 饯饮 东坡,中觴,闻笙簫声杳杳若在云霄间。”《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五年》:“壬午,卢益 等赴花宴。时 金 主形神已病,中觴,促令便辞,略不及交 燕 事。”
- 8.
买欢释义:亦作“买驩”。旧指狎妓宿娼、宴饮游冶。
- 9.
会宴释义:亦作“会醼”。相聚宴饮。
- 10.
传杯释义:⒈亦作“传盃”。谓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⒉见“传杯”。
- 11.
传觞释义: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
- 12.
侍饮释义:侍候、陪从尊长宴饮。
- 13.
侑宴释义:为宴饮者助兴。
- 14.
供帐释义:⒈亦作“供张”。陈设供宴会用的帷帐、用具、饮食等物。亦谓举行宴会。汉 班固《东都赋》:“尔乃盛礼兴乐,供帐乎 云龙 之庭。”《汉书·张延寿传》:“上为 放 供张,赐甲第,充以乘舆服饰。”唐 许敬宗《奉和圣制送来济应待》诗:“万乘腾鑣惊歧路,百壶供帐饯离宫。”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元丰 八年之元日,适大朝会,有司宿供帐,设舆輅、仪物於 大庆殿 下。”《明史·海瑞传》:“曩 胡公 按部,令所过勿供张。”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一:“沿路州县除供张之外,还须修治道路。”⒉指供宴饮之用的帷帐、用具、饮食
- 15.
供顿释义:⒈供给行旅宴饮所需之物。 ⒉设宴待客。⒊指饮食。
- 16.
供馔释义:⒈陈设祭祀食品。 ⒉指宴饮时所陈设的食品。
- 17.
便殿释义:别殿。古时皇帝休息宴饮的宫殿。
- 18.
倡饮释义:有音乐助兴的宴饮。
- 19.
兽樽释义:盖上雕绘兽形的酒樽。 古多为朝廷宴饮用具。
- 20.
内厅释义:旧式房屋第二进中会客、宴饮、行礼用的厅房。 一般是接待重要客人或亲朋好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