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丁令威释义:传说是 汉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见 晋 陶潜《搜神后记》卷一。北周 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 封君达,仙人 丁令威,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宋 苏轼《和移居》诗:“我岂 丁令威,千岁復还兹。”清 卓尔堪《题脊令图》诗:“君罢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鹰鸇罗网何所据,他时或得生人归。”张恭《狱中口占》诗之三:“北邙
- 2.
三复释义:⒈犹言三遍。《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读书不过三復,终身不忘。”⒉谓反复诵读。晋 陶潜《答庞参军》诗序:“三復来貺,欲罢不能。”唐 李白《任城寺大钟铭》:“天书褒荣,辉之简牘,稽首三復,子孙其传。”金 宇文虚中《姑苏滕惇礼榜所居阁曰斋心》诗:“老夫未涉天游趣,三復《南华》第四篇。”董必武《我国抗战四周年之民主政治》:“‘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这两句古语,值得政府当局三复的。”参见“三復白圭”。
- 3.
下臣释义:⒈臣对君的谦称。《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左传·文公十二年》:“使下臣致执事,以为瑞节,要结好命。”汉 韦孟《讽谏》诗:“既藐下臣,追欲纵逸。”金 宇文虚中《上乌林天使》诗之三:“幸有故人知底藴,下臣获考敢谋安。”⒉品德卑劣的臣子。《荀子·大略》:“下臣事君以货,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
- 4.
不省释义:⒈不察看。《礼记·礼器》:“礼,不可不省也。”郑玄 注:“省,察也。”⒉引申为不检查。《汉书·晁错传》:“此将不省兵之祸也,五不当一。”颜师古 注:“省,视也。”⒊不领悟;不明白。《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 ﹞为他人言,皆不省。”《新唐书·宇文士及传》:“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啗之。”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女娘每不省越着迷。”清 昭槤《啸亭杂录·于文襄之敏》:“一日,上召公及 梁 入,復诵天章,公目 梁,梁 不省。”⒋不理会。《后汉书·翟酺传》:“书奏不省,而外戚宠臣咸畏
- 5.
两朝释义:⒈指前后两个君主统治的两代王朝。 《南齐书·王俭传》:“臣逢其时,而叨其位,常总端右,亟管銓衡。事涉两朝,岁绵一纪。”唐 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旧唐书·韩弘传》:“及 齐、蔡 贼平,势屈入覲,两朝宠待加等,弘 竟以名位始终,人臣之幸也。”⒉指两个国家。《宋史·宇文昌龄传》:“送 辽 使至 雄州,当宴,从者不待揖而坐,昌龄 誚其使曰:‘两朝聘好百年矣,入境置宴,非但今日,揖而后坐,此礼渠可闕邪?’”
- 6.
二华释义:⒈指 春秋 宋国 华元、华喜。《左传·成公十五年》:“二 华,戴 族也。”杨伯峻 注:“华元、华喜 皆 宋 戴公 之后。”⒉指 太华、少华 二山。《文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 华,巨灵贔屓,高掌远蹠,以流河曲。”薛综 注:“华,山也……《山海经》曰:‘太华 之西,少华 之山。’”宋 苏轼《西岳庙开启祈雨道场青词》:“伏以二 华 之尊,作镇於西极,兆人所急,望岁於秋。”明 何景明《华州作柬桑汝公》诗:“天上岳莲开二 华,云中关树引 三秦。”⒊指 北魏 所置 华州 及 北华州。《周书·宇文导传》:“﹝
- 7.
俟汾释义:亦作“俟分”。 复姓。《魏书·高车传》:“高车 之族,又有十二姓……九曰 俟分氏。”《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六年》“涉归 与 宇文部 素有隙”胡三省 注引 南朝 宋 何承天《姓苑》:“宇文氏 出自 炎帝,其后以尝草之功,鲜卑 呼草为俟汾,遂号为 俟汾氏。后世通称 侯汾,盖音讹也。代为 鲜卑 单于。”参阅 唐 林宝《元和姓纂》卷六,姚薇元《北朝胡姓考·四方诸姓》。
- 8.
八柱国释义:北朝 西魏 最高官职为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之上。大统 十六年以前,计有 宇文泰、李虎、王元欣、李弼、独狐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 等八人曾任此职,时称“八柱国”。参阅《周书·侯莫陈崇传》。
- 9.
八行释义:《后汉书·窦章传》“更相推荐”李贤 注引 汉 马融《与窦伯向(章)书》曰:“孟陵 奴来,赐书,见手跡,欢喜何量,见於面也。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谓信纸一页八行。后世信笺亦多每页八行,因以称书信。近代多指请托的信件。唐 王勃《宇文德阳宅秋夜山亭宴序》:“云委八行,抒劳思於彩笔。”宋 梅尧臣《王公慥东归》诗:“莫嫌牛马隔,走别八行稀。”清 李渔《意中缘·悟诈》:“八行代我传心事,千里从人索好音。”《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一过年,也想到京里走走,看看有什么路子,弄封把八行,还是出来做他的典史。”李劼人《大
- 10.
六佾释义:周 诸侯所用乐舞之格局:六列,每列六人,共三十六人;或云,每列八人,六列共四十八人。《左传·隐公五年》:“公问羽数於 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公从之,於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杜预 注:“六六三十六人。”孔颖达 疏:“何休 説如此,服虔 以用六为六八四十八人。”《公羊传·隐公五年》、《穀梁传·隐公五年》皆谓“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说与《左传》不同。后世遂以为公爵重臣的乐舞格局。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轩悬之乐,六佾之舞。”《北史·宇文护传》:“五年,詔赐 护 轩悬之乐
- 11.
分好释义:情义;友谊。《北齐书·封孝琬传》:“太子少师 邢卲、七兵尚书 王昕 并先达高才,与 孝琬 年位悬隔,晚相逢遇,分好遂深。”南朝 陈 徐陵《为陈主与周冢宰宇文护论边境事书》:“彼此方申分好,义絶规图。”
- 12.
创启释义:亦作“剏啟”。开创。《周书·席固传》:“ 宇文丞相 剏启霸基,招携以礼。”
- 13.
创啓释义:亦作“剏啟”。开创。《周书·席固传》:“宇文丞相 剏启霸基,招携以礼。”
- 14.
刺舌释义:《隋书·贺若弼传》:“父 敦 以武烈知名,仕 周 为 金州 总管,宇文护 忌而害之。临刑,呼 弼 谓之曰:‘吾必欲平 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 弼 舌出血,诫以慎口。”后因以“刺舌”谓说话谨慎。
- 15.
北周释义:北朝之一,公元557—581,鲜卑人宇文觉所建。见〖南北朝〗。
- 16.
土木监释义:掌营建宫室临时设立的官员。《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素(杨素)奏前 莱州 刺史 宇文愷 检校将作大匠,记室 封德彝 为土木监。”胡三省 注:“掌土木之事,以营宫暂置之,非常设之官。”
- 17.
声名藉甚释义:名声显赫。指人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极高。北周 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赠小司空宇文显和墓志铭》:“公稟山嶽之靈,擅風雲之氣,容止矜莊,聲名藉甚。”《陈书·王沖传》:“沖 性和順,事上謹肅,習於法令,政在平理,佐藩莅人,鮮有失德……又曉音樂,習歌舞,善與人交,貴游之中,聲名藉甚。”清 王韬《淞滨琐话·李延庚》:“李延庚,字 少白,西蜀 人。工詩詞,爲人頗具豪氣。少好擊劍,及長,以爲不足學,遂專心于文史,聲名藉甚。”
- 18.
夙期释义:⒈谓旧谊。北周 宇文逌《<庾子山集>序》:“余与 子山,夙期款密,情均縞紵,契此金兰。”宋 姜夔《次韵辛克清先生》:“我与先生,夙期已久,人间无比。”⒉预约,旧约。宋 梅尧臣《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去年君到见春迟,今日寻芳是夙期。祇道朱樱纔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⒊犹夙愿。明 华察《宿玉阳山房》诗:“返照明溪梁,深松晦夕景。岩卧符夙期,云阴石牀冷。”
- 19.
宇文周释义:即 南北朝 时期的 北周。因皇室姓 宇文,故称。
- 20.
守具释义:守卫用的战具。 《吕氏春秋·听言》:“曰某国饥,其城郭庳,其守具寡,可袭而非之,则不非之,乃不知类矣。”宋 叶适《开禧二年上宁宗皇帝札子》二:“昔 宇文粹中 论京城守具,白时中 自谓事非经歷则不知,而况两阵决机有大於此乎?”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高斗枢》:“斗枢 至,建飞楼四十,大修守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