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与闻 与闻的意思
wén

与闻

简体与闻
繁体與聞
拼音yù wén
注音ㄩˋ ㄨ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ǔ yù yú,(1) 同“欤”。

wén,(1) 听见。【组词】: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2) 听见的事情,消息。【组词】:新闻。传闻。见闻。(3) 出名,有名望。【组词】:闻人。闻达。(4) 名声。【例句】:令闻(好名声)。丑闻。(5) 用鼻子嗅气味: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 姓。

基本含义

从传闻中得知,没有亲眼目睹

与闻的意思

与闻 [yù wén]

1. 参与并知道内情。

[have a participant's knowledge of;]

与闻 引证解释

⒈ 谓参与其事并且得知内情。 《左传·隐公十一年》:“齐侯 以 许 让公。公曰:‘君谓 许 不共,故从君讨之。

许 既伏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
《汉书·武帝纪》:“与闻国政而无益於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退。”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序》:“幸蒙人主之知,备位朝廷,与闻国论者,盖八年於兹矣。”
鲁迅 《华盖集·我观北大》:“据一位教授的名论,则‘教一两点钟的讲师’是不配与闻校事的,而我正是教一点钟的讲师。”


国语词典

与闻 [yù wén]

⒈ 参与、干预。也作「预闻」、「豫闻」。

《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


与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与知释义:犹与闻,预先知晓。
    • 2.
      与闻释义:参与并且知道(内情):与闻其事。
    • 3.
      元侯释义:⒈诸侯之长。《左传·襄公四年》:“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与闻。”杜预 注:“元侯,牧伯。”孔颖达 疏:“牧是州长,伯是二伯,虽命数不同,俱是诸侯之长也。”《国语·鲁语下》:“元侯作师,卿帅之,以承天子。”韦昭 注:“元侯,大国之君。”⒉指重臣大吏。唐 羊士谔《送张郎中赴凤翔府幕》诗:“仙郎佐氏谋,廷议宠元侯。”唐 杜牧《中丞业深韬略志在功名》诗:“八部元侯非不贵,万人师长岂无权。”
    • 4.
      官政释义:国家的政事。《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陈澔 集说引 吕大临 曰:“古者四十始命之仕,五十始命之服官政。仕者为士以事人,治官府之小事也;服官政者为大夫以长人,与闻邦国之大事者也。”宋 苏轼《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诗:“薨薨晓鼓动,万指 罗沟坑。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缨。”清 朱仕琇《朱梅崖乐闲图序》:“先生年五十一,正古人服官政之年。”
    • 5.
      密勿释义:⒈勤勉努力。 《诗·小雅·十月之交》:“黽勉从事,不敢告劳。”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谓“鲁‘黽勉’作‘密勿’。”《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勉彊以从王事……故其诗曰:‘密勿从事,不敢告劳。’”颜师古 注:“密勿,犹黽勉从事也。”南朝 梁 沉约《刘领军封侯诏》:“内参嘉謨,外宣戎略,密勿劬劳,诚力备尽。”宋 曾巩《祭欧阳少师文》:“櫝敛兵革,天清地謐,日进昌言,从容密勿,开建国本,情忠力悉。”清 顾炎武《乾陵》诗:“弥缝由密勿,迴斡赖元功。”⒉机要;机密。《三国志·魏志·杜恕传》:“与闻政事
    • 6.
      觝轹释义:犹触犯。清 薛福成《送吴南屏游庐山序》:“福成 因得与闻绪论,兼读先生之诗文。及所箸书,拨华咀真,觝轢前哲,其道可师,而其气又可亲也。”
    • 7.
      诬民释义:⒈欺蒙百姓。 《孟子·縢文公下》:“杨 墨 之道不息,孔子 之道不著,是邪説诬民,充塞仁义也。”⒉诬陷臣民。宋 王安石《谢手诏慰抚札子》:“自与闻政事以来,遂及期年,未能有所施为,而内外交搆,合为沮议,专欲诬民,以惑圣听。”
    • 8.
      豫闻释义:参与闻知。 豫,通“与”。
    • 9.
      较艺释义:谓竞争技艺。唐 符载《上巳日陪刘尚书宴集北池序》:“献奇较艺,鉤索胜负。”《宣和画谱·崔白》:“祖宗以来,图画院之较艺者,必以 黄筌 父子笔法为程式,自 白 及 吴元瑜 出,其格遂变。”明 宋濂《教授魏府君墓志铭》:“洪武 三年秋八月,京畿多士,较艺於乡闈,予时被旨与 魏君 潜与闻考试事。”
    • 10.
      预闻释义:见〖与闻〗。
    • 11.
      饰贾释义:亦作“饰价”。 谓以欺诈手段抬高价格。《史记·孔子世家》:“孔子 与闻国事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明 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市者不饰价。”参阅 清 洪颐煊《读书丛录·饰贾》。

与闻(yuw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与闻是什么意思 与闻读音 怎么读 与闻,拼音是yù wén,与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与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