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谤 [biàn bàng]
1. 对别人的毁谤加以申辩和驳正。辨,通“辩”。
辨谤 引证解释
⒈ 对别人的毁谤加以申辩和驳正。辨,通“辩”。
引《旧唐书·元稹传》:“至于陈畅辨谤之章,去之则无以自明於朋友矣。”
宋 孔平仲 《续世说·谗险》:“唐次 无故贬斥,久滞蛮荒,孤心抑鬱,乃采自古忠贤遭罹放逐,虽至杀身,而君犹不悟,著书三篇,谓之《辨谤略》,上之。”
辨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手加额释义:双手放在前额上。 古人表示庆幸的一种手势。宋 苏轼《辨谤札子》:“见百姓父老数十人,相与道傍语笑。其间一人以两手加额云:‘见説好箇少年官家。’”《三国演义》第八三回:“先主两手加额曰:‘此天之所赐,亦由三弟之灵也。’”
- 2.
挂服释义:⒈亦作“掛服”。谓离任、去官。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三年,解 丹阳 尹……挂服捐驹,前良取则。”⒉戴孝。宋 苏轼《辨谤札子》:“臣於是岁三月六日在 南京 闻先帝遗詔,举哀掛服了当,迤邐往 常州。”明 冯梦龙《智囊补·捷智·韩琦》:“英宗 即位数日,挂服柩前,哀未发,而疾暴作。”
- 3.
趋赴释义:⒈奔赴;前往。唐 柳宗元《柳州谢上表》:“臣前岁以久停官秩,去年蒙圣恩除替,便欲裂裳裹足,趍赴京师。”《西湖佳话·断桥情迹》:“刘万户 恐王命久覊,急於趋赴,遂携了夫人、女儿,同上京师。”蔡东藩《明史通俗演义》第六四回:“文华 闻寇众被围,兼程趋赴,欲攘夺 邦辅 功劳。”⒉奔告。宋 苏轼《代滕甫辨谤乞郡书》:“人臣之所患,不止於疾痛,而所忧有甚於穷窘,若不号呼於君父,更将趋赴於何人?”⒊指行步之进退。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率高冠方履,褒衣博带,趋赴俯仰,皆合规矩。”⒋为之奔走,谋求。陈独秀《国
- 4.
追敍释义:⒈追行叙功奖励。 《隋书·许善心传》:“驾幸 江都郡,追敍前勋,授通议大夫。”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与苏涣》:“宰相 杨炎 受了 路嗣恭 的贿赂,又才追叙了 路 的‘前功’。”⒉述说往事。宋 苏轼《代滕甫辨谤乞郡书》:“追叙始终之遭逢,以诧乡邻之父老。”清 许秋垞《闻见异辞·西湖乌龙现形》:“试后无事,与谈 西湖 龙船会,缘追叙軼事。”清 曾国藩《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国藩 乃追敍所闻于诸君者,而系以诗章,用备乐歌。”沙汀《困兽记》二五:“抱着膝头,他开始酣畅的追叙着 章桐 离开茶馆以后的种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