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麻鞋 麻鞋的意思
xié

麻鞋

简体麻鞋
繁体
拼音má xié
注音ㄇㄚˊ ㄒㄧㄝ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á,(1)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组词】: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2) 指“芝麻”。【组词】:麻酱。麻油。(3)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组词】:脚麻了。(4) 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组词】:麻痹。麻醉。麻木不仁。(5) 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组词】:麻子。(6) 带细碎斑点的。【组词】:麻雀。麻蝇。(7) 喻纷乱。【组词】:麻乱。麻沸。(8) 姓。

xié, ◎ 穿在脚上便于走路的东西。【组词】:皮鞋。鞋袜。鞋帮。鞋面。鞋底。鞋油。鞋匠。

基本含义

指做事情不认真负责、敷衍塞责的态度。

麻鞋的意思

麻鞋 [má xié]

1. 麻编的鞋。

麻鞋 引证解释

⒈ 麻编的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鄴下 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餘财宝,不可胜言。”
唐 杜甫 《述怀》诗:“麻鞋见天子,衣袖见两肘。”
仇兆鳌 注:“至 周 以麻为之,谓之麻鞋,贵贱通著。”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之五:“麻鞋习奔走,沦落成愚贱。”


国语词典

麻鞋 [má xié]

⒈ 麻制的鞋。

唐·杜甫〈述怀〉诗:「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看那人时,三十多岁光景,身穿短袄,脚下八搭麻鞋,面上微有髭须。」


麻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八搭麻鞋释义:亦作“八答麻鞋”。用麻编织、有耳绊可用带系在脚上的一种鞋,适合于行远路。云游僧道常穿。亦称“八踏鞵”。
    • 2.
      八答麻鞋释义:见“八搭麻鞋”。
    • 3.
      八踏鞵释义:见“八搭麻鞋”。
    • 4.
      吉屦释义:旧时送葬者所着之麻鞋。
    • 5.
      堤障释义:⒈堤。宋 苏辙《寄孔武仲》诗:“官吏困堤障,麻鞋污泥滓。”参见“堤”。⒉隄障:堤坝。唐 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朝过 宜春口,极北缺隄障。”《宋史·滕元发传》:“瘞死食饥,除田租,修隄障。”《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盐官州 海水溢,屡坏隄障,浸城郭,遣使祀海神,仍与有司视形势所便。”
    • 6.
      头髲释义:假发,假髻。 《文献通考·市籴一》:“各自诣官投充……负水担粥以致麻鞋、头髲之属,无敢不投行者。”
    • 7.
      搏腊释义:即不借。麻鞋、草鞋的别名。一说为皮屦的别名。
    • 8.
      疏屦释义:旧时服丧用的粗麻鞋。
    • 9.
      綦下释义:一种用鞋带从鞋底左右绕系使不脱落的麻鞋。
    • 10.
      衫子释义:⒈古代妇女穿的袖子宽大的上衣。五代 马缟《中华古今注·衫子背心》:“衫子,自 黄帝 无衣裳,而女人有尊一之义,故衣裳相连。始皇 元年,詔宫人及近侍宫人,皆服衫子,亦曰半衣,盖取便於侍奉。”宋 高承《事物纪原·衣裘带服·衫子》:“﹝《实録》﹞曰:‘女子之衣与裳连,如披衫,短长与裙相似,秦始皇 方令短作衫子,长袖犹至於膝。’宜衫裙之分自 秦 始也。”唐 元稹《白衣裳》诗之二:“藉丝衫子柳花裙,空著沉香慢火熏。”⒉为上衣的通称。《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 戴上凉笠儿,穿著青纱衫子,繫了缠带行履麻鞋,跨口腰刀,提
    • 11.
      麻屣鹑衣释义:麻鞋破衣。
    • 12.
      麻履释义:麻鞋。 唐 姚合《送无可上人游越》诗:“清晨相访立门前,麻履方袍一少年。”
    • 13.
      麻屦释义:即麻鞋。
    • 14.
      麻菲释义:麻鞋。菲,通“屝”。《魏书·裴叔业传》:“植(裴植)在 瀛州 也,其母年踰七十,以身为婢,自施三宝,布衣麻菲,手执箕箒,於沙门寺洒扫。”
    • 15.
      鼈壳扇释义:亦作“鱉壳扇”。 形如鳖壳的扇子。一般用鹅毛编制。为道士随身用具。《水浒传》第十五回:“﹝ 公孙胜 ﹞白肉脚衬着多耳麻鞋,绵囊手拿着鱉壳扇子。”《水浒传》第四二回:“且説 公孙胜 依旧做云游道士打扮了……手中拿把鱉壳扇,便下山来。”鱉,一本作“鳖”。《平妖传》第一回:“﹝道人﹞左手提着荆筐篮,右手拿着鱉壳扇。”

麻鞋(max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麻鞋是什么意思 麻鞋读音 怎么读 麻鞋,拼音是má xié,麻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麻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