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减膳 减膳的意思
jiǎnshàn

减膳

简体减膳
繁体減膳
拼音jiǎn shàn
注音ㄐ一ㄢˇ ㄕ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ǎn,(1) 由原有数量中去掉一部分。【组词】:减价。减员。缩减。削减。偷工减料。(2) 降低程度,衰退。【组词】:减轻。减弱。减少。减色。减产。减免。减缓。

shàn,(1) 饭食。【组词】:膳食。用膳。膳宿。(2) 进食。【例句】:“宰夫膳稻于梁西”。

基本含义

减少饭菜的份量,指节省用餐的习惯和精神。

减膳的意思

减膳 [jiǎn shàn]

1. 古代皇帝在发生天灾或天象变异时吃素或减少肴馔,以示自责。

减膳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皇帝在发生天灾或天象变异时吃素或减少肴馔,以示自责。

《晋书·成帝纪》:“三月,旱。詔太官减膳。”
唐 杜甫 《病橘》诗:“寇盗尚凭陵,当君减膳时。”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刑部·戊戌谤书附重刊闺范序闺鉴图说跋》:“且彼时大内被灾,中宫减膳。”


国语词典

减膳 [jiǎn shàn]

⒈ 减少食物的种类及分量。古代帝王常于发生天灾时减膳,以表示自责。

《晋书·卷七·成帝纪》:「三月,旱,诏太官减膳,免所旱郡县繇役。」
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蒸鸡殊减膳,屑曲异和羹。」


减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减膳彻悬释义:减少肴馔和停奏音乐。古代皇帝在发生天灾或天象变异时,往往以此表示自责。《资治通鉴·晋恭帝元熙元年》:“今入岁以来,阴阳失序,风雨乖和,是宜减膳彻悬,侧身修道。”胡三省 注:“古者,天子膳用六牲,具马、牛、羊、犬、豕、鸡。诸侯膳用三牲。悬,乐悬也。天子宫悬,诸侯轩悬。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国有大故,则减膳彻悬。”
    • 2.
      彻县释义:亦作“彻悬”。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灾患疾病,即撤去悬挂的钟磬之类乐器,表示不敢贪图逸乐。《礼记·丧大记》:“疾病,外内皆埽。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礼记·曲礼下》:“大夫无故不彻县。”《墨子·七患》:“故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彻县。”《资治通鉴·晋恭帝元熙元年》:“今入岁已来,阴阳失序,风雨乖和;是宜减膳彻悬。”胡三省 注:“悬,乐悬也,天子宫悬,诸侯轩悬。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国有大故,则减膳彻乐。”《清史稿·高宗纪二》:“戊子,詔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彻悬,斋戒。”参见“彻乐”。
    • 3.
      彻乐释义:⒈古代遇有灾患病故或天象变异时,帝王或卿大夫撤除乐器,以示忧戚。《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杞孝公 卒,晋悼夫人 丧之,平公 不彻乐,非礼也。”《新唐书·高宗纪》:“﹝ 总章 元年四月﹞丙辰,有彗星出于五车,避正殿,减膳,彻乐。”⒉借指逝世。宋 范仲淹《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虽享禄不薄,屡膺蕃庶之赏,彻乐之日,门中索然。”参见“彻县”。
    • 4.
      彻膳释义:古代遇有灾患变异时,帝王撤减膳食,以示自责。《诗·大雅·云汉》“膳夫左右”毛 传:“膳夫彻膳,左右布而脩。”孔颖达 疏:“膳夫之官,减撤王之膳食。”《后汉书·伏湛传》:“夫一穀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飢,柰何独饱?”宋 沉括《梦溪笔谈·艺文二》:“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二》:“天子争臣七人而止,诸侯争臣五人而止。至於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諫之鼓……于以明目达聪,而元首良焉,股肱康焉。”
    • 5.
      思咎释义:反省过失。《旧唐书·太宗纪下》:“﹝ 贞观 十五年六月﹞己酉,有星孛于太微,犯郎位。丙辰,停封 泰山,避正殿以思咎,命尚食减膳。”《宋史·苏轼传》:“﹝ 神宗 ﹞手扎移 軾 汝州,有曰:‘苏軾 黜居思咎,閲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仕宦谴归服饰》:“比来闻朝士得谴斥削者,皆小帽青衣。虽曰贬损思咎之意,恐未妥。”
    • 6.
      户调释义:按户征调的赋税。 实行于 东汉 末年及 魏 晋 时代。《三国志·魏志·赵俨传》:“时 袁绍 举兵南侵,遣使招诱 豫州 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 阳安郡 不动,而都尉 李通 急録户调。”《晋书·武帝纪》:“﹝ 泰始 七年﹞闰月,大雩,太官减膳。詔 交趾 三郡、南中诸郡,无出今年户调。”参阅《文献通考·户口》。
    • 7.
      损膳释义:减膳,降低饮食标准。是帝王的一种所谓关心民瘼的表示。
    • 8.
      退食自公释义:减膳以示节俭。指操守廉洁。
    • 9.
      退食释义:⒈语出《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於公,谓正直顺於事也。”朱熹集传:“退食,退朝而食於家也。自公,从公门而出也。”后因以指官吏节俭奉公。⒉退朝就食于家或公馀休息。⒊归隐;退休。⒋食量减退;不进食。⒌见“退鱼”。
    • 10.
      避殿减膳释义:同“避殿损膳”。 宋 周密《齐东野语·景定慧星》:“丁丑,避殿减膳,下詔责己,求直言,大赦天下。”《宋史·神宗纪一》:“辛酉,以来岁日食正旦,自己丑避殿减膳,罢朝贺。”《宋史·徽宗纪一》:“壬午,以日当食避殿减膳,降天下囚罪一等,流以下释之。”
    • 11.
      避殿释义:避离正殿。宋 王珪《宋元宪公庠神道碑》:“时天子方以烖异避殿。”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嘉泰 四年,火及太庙,寧宗 避殿。”《檮杌闲评》第四十回:“这正是天心原为姦雄擎,地震反貽司历灾,皇上因此避殿,撤乐减膳。”参见“避正殿”。
    • 12.
      霑霈释义:亦作“霑沛”。 雨水充分地浸润土地。喻恩泽普降。唐 李邕《淄州刺史谢上表》:“雨露深仁,霑霈及於萧艾。”《旧唐书·文宗纪下》:“是夜,大雨霑霈。”《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帝以久旱,忧形於色,减膳撤乐,徧走羣望。及是霑沛,帝作《甘雨应祈诗》,近臣毕和。”

减膳(jiansh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减膳是什么意思 减膳读音 怎么读 减膳,拼音是jiǎn shàn,减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减膳造句子